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目前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多停留在静态的物质更新层面。通过对徽州古村落屏山村的历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寻找屏山村的"触媒元素",尝试为屏山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条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独特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古村落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是当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绍兴市诸暨市藏绿村的古村落为例,对古村落的发展演变、历史脉络与价值,以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古村落的发展特点,探讨当前形势下藏绿古村落的保护策略与有机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是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的日趋发展,现代化建设对一些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建筑、人文环境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古村落文化的延续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通过对大冶市一个古村落——南山村的实地考察,分析我国当前古村落保护和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讨南山村保护和开发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信息承载体,其形成和发展是多重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辽宁辽河流域古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辽宁辽河流域古村落在组织化演进过程中大致沿流域内河流、地形等要素展开,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交通相对落后的区域。辽宁辽河流域古村落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交通、气候、经济、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桂柳古运河在历史中承载着桂林与柳州两地往来的主要水运,因航运的兴盛催生了守陡村落。守陡村落的环境文化源于陡门,而古运河的陡门在历史长河中已逐步消逝。随着国家启动桂柳古运河修复项目,传统守陡古村落振兴机遇也随之而来。以守陡古村落保护为研究视角,对守陡村落文化构成展开研究,并结合当下形势,对守陡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振兴展开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村落景观里蕴含的思想文化是界定其社会空间的重要因素,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三僚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阐述了三僚风水文化背景,结合风水理论对三僚地理与人文景观展开研究,分析三僚景观所呈现的风水意象,总结景观意象化中蕴含的文化逻辑,为其他古村落寻找景观与感知的链接要素提供借鉴,并对古村落保护及开发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兴宇 《现代园艺》2014,(6):221-221
湘西古村落、古民居和民族特色村寨,传承着土家、苗、汉等多民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沉淀了湘西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情趣。湘西乡土建筑对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了耐人寻味的古制古风,并一直呼吁加强对乡土建筑中精品的保护。积极保护古村落公共空间建筑,才能使得建筑与环境更加融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以小埠古村为例,研究分析小埠古村保护的现状与措施,指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向及规划重点,为当前传统古村保护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东阳市蔡宅村为例,通过对现有古村落建筑空间、古村落街巷空间和景观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探讨古代村落景观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古村落发展、古村落改造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保护必要措施之一是古村绿化及其保护,目前国内关于古村绿化的理性思考尚较欠缺。尝试通过义乌市古村绿色景观保护利用的亲身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内古村落绿色景观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江西古民居装饰文化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了江西古民居装饰文化逐渐落败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制定如何高效的保护古民居装饰文化并将其传承发扬策略,以此加快江西省传统古村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重要结晶,大多古村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中的人居环境营造智慧,既赋予了古村落超长的生命力,又体现了祖先的生活水平。改善和修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使古村落能够得到延续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研究古村落中的人居环境,要从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方面考虑,既要满足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又要兼顾科学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湘南古村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其传统特色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流失。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思考与对策,建议在完善制度、加强宣传的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整个郴州市古村落采取整体性保护措施,积极引导科学规划,正确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城市、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功能之一,是文化维系功能和美学功能。文化维系功能是保持自己独特的景观文化特征。美学功能是乡村景观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融安县壮族聚落乡村有久远历史和文脉代表性实体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等。文章强调绿化是基础,是自然环境景观最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乡村文脉元素与自然景观要素,乡村绿色景观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刘志娴  谢雪怡 《现代园艺》2023,(8):167-169+172
通过研究古村落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目的在于对古村落的活化与传承及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对古村落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特色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改革方案,从乡村治理等为切入点,探索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古村落内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达成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反哺地域,地域发展带动古村落的传承,形成良性循环;助推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阳江市古村落新活力的焕发。  相似文献   

16.
楠溪江上游是楠溪江的发源地,秀丽质朴的自然风貌与楠溪江浓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景观风貌独具特色。主要对楠溪江上游自然景观、古村落规划布局和古村落建筑等进行探讨,对上游传统乡土景观特色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利用传统乡土景观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楼贤林 《现代园艺》2014,(24):113-114
位于浙南的温州市,这里的古镇古村落因特定的历史因素形成和发展,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进入繁荣昌盛的时期。温州古村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非常深厚的诺邓文明,这些文明贯穿于整个古村落中。本文从其独特自然气候条件、地貌特征、人文历史等对景观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出发,主要对古镇、古村落的外部及内部景观植物等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诺邓古村落的景观特色,以及这些手法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根据分析可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古村落景观的形成产生着积极指导作用,同时这种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古村落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这些皆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莒溪村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群,现为福建省古村落遗址。以保护文化为基础,以结合旅游为发展,以体验农耕生活为主题,打造一个集吃、住、游、玩、购于一体的岭南原生态旅游文化村,是休闲度假、访古探幽、回归自然的最佳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杨湾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南宋建村至今,历经数个朝代900余年时间,是太湖洞庭两山一带湖岛型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杨湾古村的现状空间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从自然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空间视廊4个方面提出杨湾古村的空间格局保护方法,以期为古村落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雨朦 《现代园艺》2014,(19):63-64
通过对张谷英古村落的介绍及遗产特征的挖掘,面对旅游业对村落的破坏、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工作的矛盾、传统农业结构受到冲击、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抓住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分别从政府层面、村落自身层面、游客层面提出了保护措施,旨在促进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延续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