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邯郸市永年区格润合作社葡萄生产基地内的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进行了霜霉病跟踪调查,综合表明,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与当年的降水量呈正相关,葡萄避兩设施栽培能有效地降低霜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南方高温高湿环境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鲜食葡萄主产区霜霉病发病情况,2013年8月笔者对广西兴安、资源和全州县主栽的14个葡萄品种,进行了一次田间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记录叶片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发病轻、病情指数低,均适宜在避雨栽培模式下推广种植;其中巨玫瑰、大粒红无核和温克病情指数分别为0、0.63%、1.14%(或0),表现较好,应加大推广种植力度。  相似文献   

3.
衢州是有名的柑橘之乡,主栽品种以椪柑居多,常山胡柚、温州蜜柑次之,其他优质杂柑也开始陆续发展[1]。鸡尾葡萄柚(Cocktail grapefruit)是暹罗甜柚(Siamese sweet pummelo)和弗鲁亚橘(Frua mandarin)的一个杂交种,可能与1950年前后杂交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校区[2]。2013年初衢州地区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入无病毒接穗,并以枳为基砧开展苗木繁育,开始在衢州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方法】通过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法判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分析病害聚集原因,采用Iwao回归法计算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结果】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在始发期为随机分布,在盛发期转为聚集分布,在衰退期转为均匀分布;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整个生长季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不同栽培条件下,在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病株间均表现为相互吸引,病株的空间分布为聚集的,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盛发期至衰退期,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露地栽培个体群在田间由聚集分布转为均匀分布,避雨栽培个体群在田间则仍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盛发期葡萄霜霉病聚集的原因是由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量,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量递减。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54 N,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02 N。【结论】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并对比分析了造成2者差异的原因。明确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最佳取样方式、最适抽样数量及指导田间防治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香橙和宜昌橙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变化及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香橙果皮和果肉分别含有60种和48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D-柠檬烯、γ-松油烯、香芹酚;宜昌橙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测出61种和51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D-柠檬烯、罗勒烯、γ-松油烯和月桂烯。随着香橙果实的成熟,果皮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占比从85.68%增加到90.72%;果肉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略微下降,占比从93.94%下降到89.71%。  相似文献   

7.
《南方园艺》2021,32(5)
在桂林山地进行西红柿避雨栽培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山地西红柿生长微环境及对西红柿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措施可避免雨水对西红柿植株和栽培畦面的冲淋,并有效调控了西红柿生长的微环境。晴天时避雨栽培棚下空气相对湿度略大于露地,雨天时避雨栽培空气相对湿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雨天时避雨栽培土壤含水率较低,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并阻隔了病害传播途径,减轻病害。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的西红柿坐果数提高了21.21%,产量提高了19.34%,同时裂果率降低了16.61%。避雨栽培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适合在南方多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模式的改变,造成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期延长,导致防治难度增大,通过多年的监测、调查和试验,总结了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最早时期、防治最佳时期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树干注射含钙化合物提高柑桔叶片和果实钙含量及果实贮藏品质研究张光先,张凤秀,刘道林,张郎轩(西南农业大学重庆630716)钙在植物中属大量元素,然而植物中钙运输却十分困难,容易造成缺钙现象,根施和喷施含钙化合物都不能有效地提高植物体内的钙含量。钙对果...  相似文献   

10.
11.
试验以川梨砧翠冠(Pyrus pyrifolia Nakai/P. pashia Buch. Ham.)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梨园间作百喜草(Paspalum notaturn Flugg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早熟梨—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黄豆(Glycine Max)"生态种植模式,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处理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梨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试验还表明在干旱季节,生草区与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梨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梨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认为梨园生态种植模式增加梨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谢鹏  郭素娟  熊欢  李广会  吕文君 《园艺学报》2012,39(12):2369-2376
 以6年生板栗‘3113’为试材,采用比色法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横、纵径生长规律呈双“S”型,单苞质量呈“S”型曲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60 d达到峰值,之后趋于下降,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吻合;ADPG焦磷酸化酶(AGPPase)、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但最高峰的时间略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SS和SPS活性与蔗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92;可溶性淀粉含量与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和0.883。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市洛川县苹果园行间种植毛叶苕子、豆科与十字花科轮茬,以清耕为对照,研究绿肥种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种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苹果品质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毛叶苕子土壤含水量提高164.44%~324.14%,土壤容重降低11.97%~13.67%,土壤孔隙度提高13.83%~15.08%;豆科与十字花科轮茬土壤含水量提高128.86%~217.24%,土壤容重降低9.86%~10.79%,土壤孔隙度提高11.38%~11.91%。与对照相比,种植毛叶苕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41%~17.05%,硬度提高6.94%~9.86%;豆科与十字花科轮茬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4.73%~15.62%,硬度提高2.78%~5.63%,产量提高1.97%~2.10%。苹果园行间种植毛叶苕子蓄水保墒能力及其对果实品质的提高效果好于豆科与十字花科绿肥轮茬,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探究常规栽培和篱架栽培模式下南北栽植、东西栽植方向对枸杞生长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对枸杞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枸杞株高、冠幅、地径和结果枝长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促生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对叶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东西栽植方向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升效果优于南北栽植方向;不同栽培模式和栽植方向的叶片胞间CO2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甜菜碱、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多酚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果实内在品质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较常规栽培模式均显著提高,其中南北栽植方向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产量显著增加,南北方向篱架栽培模式较东西方向篱架栽培模式、南北方向常规栽培模式、东西方向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11.6%、21.8%、32.8%。综上...  相似文献   

16.
调亏灌溉条件下鸭梨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调亏灌溉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1期(萌芽至盛花后25d)还是在2期(盛花后25~80d)进行调亏灌溉,树体营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新梢长度较对照下降15%~25%,夏季修剪量减少18%~33%,树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对成龄叶片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其花朵坐果率均大于85%,没有显著抑制果径和果实鲜重的增长。在水分胁迫处理结束时,2期胁迫和1+2胁迫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全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1+2胁迫处理的果径和果实鲜重也受到了显著抑制。在采收时各水分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产量、单果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杨凌,以关中地区主栽鲜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果实外观品质、理化性状及感官特性的差异;同时,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关中地区,温室栽培模式下“户太八号”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模式;从果实结构角度进行分析,“户太八号”的果实耐拉力大小与果柄粗细、果蒂大小以及果刷面积呈正相关;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温室栽培模式下的“户太八号”耐贮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温度和乙烯吸收剂对“南京白凤”桃(Amygdalus persica L.)果实采后乙烯生成和乙烯受体ETR1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乙烯吸收剂处理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延缓乙烯释放高峰期。定量PCR分析表明,ETR1的mRNA表达水平受温度和乙烯吸收剂调节,随着乙烯合成能力的增强,ETR1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在桃果实乙烯信号传导过程中呈正向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进程拉开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人道主义考量的双重加持下,乡村的建设成为了当下发展的重点。通过对中国乡村现状的思考及对中国乡村公共空间现存问题的探讨,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提出了乡村空间规划意见,基于内生式发展模式理论提出中国乡村的发展模式指引。  相似文献   

20.
以“富士”和“粉红女士”多年的果实性状平均表现和预期育种目标为基础,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其杂交后代选择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果色、果型、风味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确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糖酸比等12个适宜性评价指标,采用5级评分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为苹果杂交F1代果实性状综合选择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