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牛蛙(Rana catesbeiana)常见病害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我国50年代末引地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近年来严重的病害限制了牛蛙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牛蛙的蝌蚪期及成蛙期的各种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牛蛙以其肉味鲜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喜食。近年来人工养殖的方式有:池塘养殖、室内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等。笔者在牛蛙饲料市场的调研中,接触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发现牛蛙的生产发展受到疾病与饲料的制约,现把牛蛙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总结如下: 1.蝌蚪常见病的防治 1.1车轮虫病 流行于5~8月份,多发生在放养密度大,饵料不足,蝌蚪体瘦,生长发育迟缓的蛙池内。病因:受车轮虫感染。症状: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尾巴发  相似文献   

3.
牛蛙蝌蚪车轮虫病的防治1995年,笔者在台商独资杭州渔旺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牛蛙的集约化养殖。公司采用台湾的养殖方式,饲料为全价颗粒膨化料。七月初,由于水源管理不善,导致了养殖蝌蚪大量寄生车轮虫,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后经治疗得以控制。现将防治方法介绍于...  相似文献   

4.
一、牛蛙蝌蚪的疾病防治1.气泡病。患气泡病的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将蝌蚪捞出置于清水中暂养1—2天,不投饵,如投喂麸皮、米糠等饵料时,应煮熟投喂。若气泡病发生不严重,可迅速注入清新水。1.车轮虫病。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可见其尾鳍膜发白,常浮于水面。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活动缓慢的池中。预防方法: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治疗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  相似文献   

5.
牛蛙既可大面积集约化养殖,也适合于农村家庭饲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但在牛蛙养殖中若缺乏科学管理,盲目引进,则会事与愿违。要想养殖好牛蛙,应特别注意以下五点: 1.注意防治病害:饲养牛蛙应做到  相似文献   

6.
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蟾蜍蝌蚪变态的影响熊晓英(江西省水产科研所)近年来,牛蛙、美国青蛙得到广泛养殖。关于蛙类的繁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都见过报导,但有关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蝌蚪变态的影响还未见过报导,本试验将用特制的配合饲料,一定浓度的变态素来研...  相似文献   

7.
牛蛙养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牛蛙养殖周期比较短,牛蛙养殖几年后,近亲繁殖比较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体质弱,抗病力降低。2.养殖环境差,牛蛙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塘淤泥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使病菌繁殖加快,造成疾病传播。3.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因此既要考虑到水质,又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水温变化。夏季牛蛙喜潮湿、阴凉,若遮荫工作做得不好,牛蛙易患病死亡。4.大家都知道牛蛙是由蝌蚪变态而来,因此蝌蚪的培育十分重要,蝌蚪若患病…  相似文献   

8.
牛蛙红腿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红腿病是厦门地区水泥池牛蛙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因其具有暴发快、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高达80%~90%)等特点,给厦门地区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作者通过在牛蛙养殖场的现场实践管理及病历分析,总结出一套牛蛙水泥池养殖模式下红腿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红腿病一般认为是由嗜水气假性单胞杆菌引发的,属于细菌性疾病。此症在牛蛙各养殖阶段皆有发生,常发生于(1)蝌蚪体质较弱的变态时期;(2)温差较大,pH值易转变的季节交替期(夏入秋)及雨季。由于牛蛙红腿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被病蛙污染过的水源、排泄…  相似文献   

9.
陈德权  章爱华 《内陆水产》2002,27(10):34-35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及其蝌蚪和其它动物一样,由于活动范围小、饲养密度大、水体环境的恶化和本身抵抗能力的下降,会发生多种疾病,影响养蛙的经济效益。目前牛蛙疾病的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有些疾病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生态环境,减少牛蛙生病。1蝌蚪的疾病及其防治蝌蚪的疾病较多,主要是水霉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1.1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该病主要由于牵捕和搬运蝌蚪操作不慎或因寄生虫破坏皮肤,致使水霉菌的动孢子从蝌蚪伤口侵入寄生。它吸取蝌蚪皮肤里的养料并迅速萌发。水霉菌…  相似文献   

10.
牛蛙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 《齐鲁渔业》2002,19(10):33-34
牛蛙的安全越冬是牛蛙养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牛蛙一般从11月份至来年3月份处于越冬期,在近5个月的时间内,气候严寒,空气干燥,牛哇要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因此,认真做好牛蛙的越冬工作,对于牛蛙养殖的成败与否有着重要意义。1 蝌蚪的越冬管理蝌蚪耐寒能力较强,在北纬40度以南自然冬眠死亡个很低,但出肢后尾部消失前,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在越冬前首先要控制好蝌蚪的变态,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越冬方式,并采取相应的越冬管理措施。有条件的也可发展控温养殖,不让蝌蚪冬眠,按正常饲养管理进行。蝌蚪只能在水中越冬,常用的  相似文献   

11.
1995年6月,我们从锦州市长城实业公司梁山分公司引进牛蛙蝌蚪,在范县全滩区的陆集乡柯沙窝村进行了建池单养牛蛙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实践证明:5月下旬的蝌蚪,养至10月底,平均规格达225克,养至第二年10月份,平均规格达500克以上。亩产牛蛙2410干克,亩利润2.5万元。经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现就牛蛙养殖实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牛蛙养殖发展迅速,据初步统计,江苏省养殖面积已超过2万亩。但是最近不少地方出现亲蛙滞产和仔蝌蚪死亡现象,如果不及时予以研究解决,将严重挫伤群众养蛙的积极性。据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工作,初步查明导致牛蛙滞产和仔姐姐死亡的原因。l牛蛙滞产的原因1.1种质退化目前国内养殖的牛蛙原种,系1961年和1962年从国外引进的,至今已有37~38年的历史。由于群众在生产中都搞自繁自有,近亲繁殖严重。加上人工饲养条件和野生自然状况不同,自然选择因素减少,人为逆向选择因素增加,致使生长速度减慢,个体变小,抗病能力下…  相似文献   

13.
牛蛙人工繁殖技术小结1993年~1995年我站在发展牛蛙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水泥池240m’共繁殖春季牛蛙蝌蚪310万尾,秋季蝌蚪20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建好种蛙池与孵化池,防止敌害生物入侵种蛙池规格为5...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甲壳类的锚头鳋是淡水鱼类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亚各国的养鱼地区引起严重的流行病,也屡有报道。过去文献上,虽也记载着在两棲类的蝾螈和蛙类蝌蚪上有锚头鳋的寄生,但是蛙类在养殖的情况下,遭受大量锚头鳋的侵袭,因而引起流行病的情况,至今尚未见有报道。1963年8月间在我室饲养池中,牛蛙蝌蚪的体表上发现有锚头鳋寄生,到9月中旬,牛蛙蝌蚪大批感染锚头鳋,严重地影响了蝌蚪的正常生长。为此,我们对病原体的形态、危害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现将初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牛蛙繁殖及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牛蛙能在沈阳地区繁殖和生长,研究了牛蛙繁殖和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牛蛙的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养殖、幼蛙疾病防治、投喂的饵料等,为沈阳地区的牛蛙繁养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1.肤霉病 病因:牛蛙、蝌蚪皮肤损伤后,由水霉菌感染所致,病原体是水霉菌。 症状:霉菌从牛蛙、蝌蚪损伤部及蝌蚪尾部,长出肉眼可以见到的棉絮状菌丝。随着病情的扩散,导致损伤部位四周长满分枝的菌丝,致使牛蛙、蝌蚪活动迟缓,觅食困难,并易造成其它疾病并发,使牛蛙、蝌蚪死亡。 预防:避免皮肤损伤,保持水质清洁。鱼池定时消毒。  相似文献   

17.
邵闯  秦守旺  朱波  张俊智  戴济鸿  戴振炎  胡毅  陈开健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7-109607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投喂标准,实验分别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1、2、3和4次/d)与4个投喂水平(4%、6%、8%和10%)饲养牛蛙蝌蚪,以探究牛蛙蝌蚪合适的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表明,投喂3次/d或4次/d的牛蛙蝌蚪在实验周期内的变态率显著高于投喂1次/d或2次/d的牛蛙蝌蚪,且投喂3次/d的牛蛙蝌蚪增重率最大。变态率与投喂量的比值(MFR)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2、3或4次/d显著高于1次/d。投喂频率对已变态牛蛙蝌蚪的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投喂水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牛蛙蝌蚪变态率随投喂水平增加而上升,且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的均重显著高于4%与6%组,但已变态牛蛙蝌蚪肠道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升高而降低。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肝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增多,脂肪沉积现象明显。8%投喂水平组有益菌属暖绳菌属(绿弯菌门)与鲸杆菌属(梭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研究表明,牛蛙蝌蚪每日投喂3次,综合投喂水平8%左右,蝌蚪的生长发育性能较优,兼顾了牛蛙养殖生产效益与蝌蚪肝肠健康,促进了牛蛙产业健...  相似文献   

18.
张霞 《海鲜世界》2003,(6):39-40
稻田养殖牛蛙,稻、蛙相辅相成,增产增收,属于一项生态农业。笔者在介绍生态养殖技术的同时,对牛蛙的常见疾病防治作了较为细致的总结,这对指导各地进行牛蛙生产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马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锋 《齐鲁渔业》2003,20(1):36-37
海马(Hippocampus sp.)是一种海产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养殖。但养殖期间由于受到水质、饵料等因素的影响,病害发生较多,尤其在产苗之后1个月的时间内,病害特别严重,死亡率较高,这成了推广海马养殖生产的一个主要障碍。现将一些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经反复试验探索,掌握了利用网箱进行牛蛙蛙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驯食等牛蛙苗种培育技术,作为池塘鱼蛙立体养殖的配套技术,于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