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6种不同声频对豇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频率特征的声波对豇豆苗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古典音乐与昆虫鸣声的混合声波(MI)、杜鹃鸣声、蟋蟀鸣声、单一频率的400Hz声波和多种频率合成的F5、Fn声波进行试验比较,对豇豆苗高、苗重进行测定,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经6种不同类型和频率声频处理后,豇豆苗期生长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声波能显著促进株高生长,对豇豆苗期助长效果较好的是400Hz、杜鹃鸣声和蟋蟀鸣声,其次是MI、Fn和F5;与对照组相比,杜鹃鸣声和蟋蟀鸣声处理组在生长期间能显著促进苗株增重。[结论]不同类型、频率特征的声波对豇豆苗期生长都有明显的助长作用,但作用效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Ca~(2+)对水稻Ac/Ds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a2+对水稻Ac/Ds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方法]选用水稻品种Dongjin的Ac/Ds插入突变株系的种子,从成熟胚盾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在筛选出的最适增殖、分化及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a2+,研究Ca2+对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当增加Ca2+浓度能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分化率、再生植株生根条数及根长,当Ca2+浓度为6.0mmol/L时效果最佳,当Ca2+浓度为7.5~15.0 mmol/L时水稻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分化率、再生植株的生根条数及根长呈下降趋势。[结论]适当增加培养基中Ca2+浓度可提高水稻Ac/Ds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分化率、再生植株生根条数及根长。  相似文献   

3.
丙硫菌唑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三唑类广谱杀菌剂。为了明确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丙硫菌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应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丙硫菌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可溶性蛋白合成、麦角甾醇合成、 DNA 合成、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菌丝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其防治纹枯病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94株水稻纹枯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平均EC50值为(1.062 9 ± 0.795 9)mg·L-1。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可以釆用菌株的平均EC50值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硫菌唑的敏感性基线。丙硫菌唑导致病菌麦角甾醇含量降低,菌丝细胞渗透压、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DN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降低。丙硫菌唑使POD、CAT、SOD和PAL 4个植物基础防御酶活性升高,具有一定诱导抗病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8×105 mg·L-1丙硫菌唑悬浮剂,每亩施用剂量为25、30和35 mL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40%、96.29%和98.17%,与对照试剂噻呋酰胺的防效相当,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
2种储粮害虫活动声信号的检测及其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成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nlsky)成虫和米象幼虫在小麦、玉米、薏米中的活动声信号,并对其功率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时,小麦中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172.3、409.1、1 077.0Hz,小麦中玉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193.8、430.7、990.5Hz,玉米中玉米象成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236.9Hz和1 012.0Hz,薏米中米象幼虫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频率分别为344.5Hz和990.5Hz。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储粮害虫活动声信号的特征,发现不同害虫和粮食种类都会影响储粮害虫的活动声信号,且其活动声功率谱谱峰所处的频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进行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封行后1:2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5-100g对水60kg喷雾,药后20d对水稻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达100%,30d后的防治效果也达90%以上,且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0g对水60kg剂量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对水稻的促生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5个品种的种胚和11个品种的幼穗在含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苗。品种间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对激素的诱导效应表现了基因型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高于种胚。种胚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能力高于胚轴,胚芽鞘的未分化得绿苗。去分化培养基添加2,4—D2mg/1+KT0.5mg/1,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甚佳,并促进绿苗分化。选择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种胚的培养270天,幼穗的培养210天,仍有部分品种保持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7.
银杏不同组织器官及愈伤组织培养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端粒酶在植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探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分裂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以银杏为材 料,通过改良的TRAP 法分别测定了银杏不同组织器官(种胚、叶片、小孢子、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研究发现具 有旺盛分裂能力的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银杏的成熟种胚为材料,采用培养基MS + 1.0 mg/L 6-BA +2.0 mg/L NAA 诱导出银杏的愈伤组织并采用培养基MS + 1.0 mg/L 6-BA + 2.0 mg/L NAA + 0.3 mg/L 2,4- D +0.2%活性炭进行继代,检测不同代银杏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不同代愈伤组织均具有较高端粒酶活性。 初代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较高,但愈伤组织继代初期端粒酶活性降低,而后缓慢升高,恢复并超越初代愈伤组织 水平后,端粒酶活性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期细胞具有旺盛且稳定的分裂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花培技术对Hs-3(籼稻)×EPS(籼稻)的2个F4株系进行快速纯合的育种过程中,意外发现其绿苗率很高.为验证高花培力的可遗传性,并筛选高花培力的籼稻种质,对两株系花培当代(H1)的58个单株进行了花培试验.结果表明:(1)花培力在H1株间存在很大变异;(2)高花培力是可以遗传的,有7个H1单株的花培绿苗率在10%以上,最高达到29.2%;(3)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遗传力都很高,依次为90.5%、81.8%和88.3%,因此十分有利于选择;(4)出愈率与绿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出愈率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不同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0株木霉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D1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分别达到了80.82%和69.55%。D1菌株对水稻安全,比对照增产27.41%;D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范围为51.09%~70.64%。先用D1菌株处理24 h后接种纹枯病菌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纹枯病菌和D1菌株同时处理,先接病菌24 h后再用D1菌株处理的防效最低。说明D1菌株对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优于治疗。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D1菌株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D1菌株与辣椒炭疽病菌等8种作物病原菌真菌对峙培养,对它们的生长抑菌率在63.03%~95.18%。在20~30 ℃和pH 4~5时D1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5种杀菌剂对D1菌株的菌丝生长毒力不同,EC50值为0.042~384.24 mg·L-1,在田间常用水平下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5.8%~100%。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檀根甲  毕璋友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60-261,271
研究了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螺旋霉素及叶面宝、植物生长素和2,4-D丁酯激素类物质对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类物质在一定浓度下对白叶枯病菌生长有促进作用。2,4-D丁酯和植物生长素在浓度低于5μg/ml有明显促进作用,超过5μg/ml时有抑制作用;叶面宝在浓度高于1μg/ml才有促进作用。4种抗菌素对白叶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敏感点不同。链霉素和螺旋霉素对白叶枯病菌抑制作用非常敏感,而对其他病原细菌不敏感。抗菌素的反应可作为鉴别白叶枯病菌的有效性状,初步认为激素类物质和抗菌素可用来组配选择性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N肥水平对水稻冠层小气候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为研究水稻群体的生产潜力和构建水稻健康群体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裂区设计,4次重复,以N肥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所有小区均施P、K、Zn,分别为30、40、10 kg/hm^2。N肥设4个水平:N1(不施)、N2(75 kg/hm^2)、N3(145 kg/hm^2)、N4(215 kg/hm^2),分基肥(插秧前1 d)、分蘖中期(MT)、幼穗分化期(PI)、抽穗期(FL)4次施入于MT、PI、FL、FL14(抽穗开花后第14天)4个生长时期在各小区取样,每次每小区取样12蔸,洗净带回室内,测量叶面积、株高,数计茎蘖数,然后去根,分摘茎鞘、叶片和穗,于70℃烘干7 d,分别称干物重。叶面积测定采用Licro-3100叶面积仪,每小区样品测量2 000 cm^2,然后用比叶重法计算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后,利用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施N条件下形成的水稻群体结构性状对水稻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透光率及纹枯病的影响。[结果]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蘖数对冠层增湿、降温和遮光有极显著效应。冠层昼温、冠层昼湿与LAI和茎蘖数以及透光率与茎蘖数和株高均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在齐穗开花期,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冠层昼温下降效应和昼湿增加效应至少分别为0.87℃和2.5%;1 m^2增加100株茎蘖可使冠层昼温至少下降1.23℃,昼湿至少增加3.3%;每10cm株高和1 m^2 100株茎蘖的遮光效应分别为9.3%和7.8%。若固定群体透光率和冠层昼温不变,冠层昼湿每增加10%,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提高3.5%;同理,在不考虑性状间协同作用的情况下,群体透光率每减少10%,冠层昼温每降低1℃,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分别提高1.5%和2.1%。[结论]冠层昼温降低、冠层昼湿增加和透光率减少导致纹枯病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由高N大群体生成的昼夜变幅小而稳定的冠层小气候将导致水稻群体健康状况的恶化,适度控制群体的空间发展是建立水稻健康群体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稻品种浙恢7954的成熟胚为材料,比较了在遗传转化不同阶段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Y1、愈伤组织抗性选择培养基为J3、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D6,在此条件下,GFP转化率达26.8%。  相似文献   

14.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hybrid muffler (HM) installation on sound emission of a small generator set fuelled by natural gas, which was covered by an acoustic enclosure. Specifications of a reactive muffler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recommendation of ASHRAE 2.6 technical committee and based on an appropriate muffler was selected. The selected muffler was added to the muffler installed by manufacturer on generator (GM) and formed hybrid muffler (HM). The sound of generator set was measured for GM and HM setups on four sides of the generator at five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0, 25, 50, 75 and 100% load) using a sound level 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HM could reduce the sound of generator at firing frequency (31.5 Hz) and frequencies greater than 1000 Hz, with the maximum values of 11.7 and 26 dB,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A-weighted generator sound was in the range of 73.2–85.8 dB (A) at all th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sides by using HM. The acoustical performance of HM on the side with the maximum generator sound (side 1) increased from 5.1 dB (A) at no load to 10.61 dB (A) at full load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HM usage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a useful approach to attenuate the generator sound.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为22.22%、平均病株率为8.06%、病情指数为17.95,与常规用药处理区相比,病蔸率下降6.34%、病株率下降6.12%、病情指数下降O.89。表明稻田养鸭可以基本控制纹枯病的危害,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强  童有才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18-719,721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0mg/LNAA + 0 .1mg/LBA培养基上生根率和单个外植体产根数分别达到 86.7%和 5 .1个。② 2 ,4 D可促进愈伤组织增生 ,但无诱根效果 ;烟酸和VB6 可促进丛生芽发生 ;NAA对促进生根和生芽均有效果。③不同基因型间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存在一定差异。茎尖经诱芽、诱根培养出完整植株 ,炼苗后移至室外能正常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盆栽水稻,研究了水稻纹枯病(Rhizoclonia solani)及褐稻虱(Nilapsrvala lugens)复合危害对水稻生理活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根系活力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水稻孕穗期对危害的敏感性最强,因而,这一时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水稻受害生理的研究,明确了8月中旬,杂交稻根外施肥,尤其是增施硅肥、钾肥是控害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高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观察。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2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证实了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增殖的作用。Aikoku的愈伤组织颜色淡黄、增殖较快,而Moritawase的愈伤组织则呈褐色且增殖速度慢。组织学的观察表明,Aikoku的种胚盾片上皮组织以及由上皮细胞起源的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活性高于Moritawase而且在上述2个品种中还观察到不同的细胞分化类型,在Aikoku的愈伤组织中观察到了带有表皮状结构的圆形细胞块,而在Moritawase的愈伤组织中却观察到了根状结构。在本研究中还观察到Aikoku中起源于中胚轴和盾片维管束的愈伤组织表现出与盾片上皮细胞起源愈伤组织不同的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2013年醴陵市晚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田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回代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晚稻日病株率分别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进行统计分析,晚稻纹枯病发生与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了纹枯病日病株率预报方程,最终建立了晚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测模型。经过回代预测检验,准确率达到95.8%,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反映病情的发生情况,对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益生菌(乳酸菌)在水稻上的益生作用,主要表现为促生、抗病及生物修复等。为了研究植物益生菌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15年在湖南和河南2省4个基地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施用益生菌增产率为1.89%~2.74%,纹枯病防效为55.35%~72.30%,稻曲病防效为64.97%~72.38%,除草剂药害恢复率为99.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