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方法对多花木蓝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吸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提高多花木蓝发芽率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98%浓硫酸浸种时间分别为1、2、3、4、5、6、7、8、9、10 min处理中,以6 min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采用60℃热水浸种时间分别为5、10、15、20、25、30、35 min处理中,以25 min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率为71.6%。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2份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作为试验用种,采用不同温度(50℃、60℃、70℃)热水浸泡、浓硫酸(5min、10min、15min)浸种和液氮(2min、5min、8min)对种子进行硬实处理,在15℃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达乌里胡枝子种子间硬实率与萌发情况有所差异;硬实处理中以浓硫酸浸种1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69.4%。  相似文献   

5.
多花木蓝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方法时多花木蓝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吸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提高多花木蓝发芽率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98%浓硫酸浸种时间分别为1、2、3、4、5、6、7、8、9、10min处理中,以6min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采用60qC热水浸种时间分别为5、10、15、20、25、30、35min处理中,以25min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率为71.6%。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采集的野生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其种子萌发状况,寻找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中,擦破种皮及浓硫酸浸泡种子效果最为明显,擦破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8.67%和98.00%;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浸泡30min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9.33%,浸泡5~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浸泡60min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33%,与浸泡30min处理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不同温度水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不同时间对发芽及出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探讨使用酸处理解除树莓种壳机械障碍,提高树莓种子发芽率。本试验以‘秋英’、‘拖拉蜜’为供试材料,采用98%浓硫酸、20%次氯酸钠处理以及两者组合的方式以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98%浓H2SO4处理30min+20%NaClO浸泡1d对‘秋英’效果最好,发芽率为65.00%;98%浓H2SO4处理10min+20%NaClO浸泡3d对‘秋英’效果最好,发芽率为68.33%。使用浓硫酸和次氯酸钠组合处理后树莓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单一使用浓硫酸或次氯酸钠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胡枝子属6种植物为材料,设定7个恒温和2个变温对其种子进行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胡枝子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最广,除40℃发芽率较低(仅45.0%)外,其余处理均高达88.0%以上;达乌里胡枝子则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现象,在大于35℃的温度下发芽率高达90.0%。所有供试材料中,胡枝子种子受高温、低温影响最大且发芽开始时间较晚,对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除胡枝子外,其余物种发芽指数在小于35℃范围内呈增加趋势,但温度超过35℃时急剧下降;活力指数各材料均表现为恒温25℃或30℃下最高。综合各指标,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和大叶胡枝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截叶胡枝子为30℃,而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在变温25/35℃下发芽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腾格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 Vas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种子硬实的影响,旨在明确牛枝子种子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硬实的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和浓硫酸处理12 min时,宿存萼片全部去除;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硬实率(P<0.05);种子破皮机在处理9遍时,发芽率最高(66.33%),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浓硫酸处理20~30 min,发芽率最高在80.00%以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综上所述,由于浓硫酸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中操作存在安全风险,而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可以完全去除宿存萼片,将种子处理9遍可以有效降低硬实率,发芽率可达60.00%以上,且操作方便和安全,易于规模化处理,建议在牛枝子种子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松嫩草地3种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物种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子10min和扁蓿豆种子20min,可分别使发芽率由2%和14%提高到94%和82%,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由8%提高到50%。热水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不佳,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由胚根长度的调查结果得出,除浓硫酸处理对山野豌豆种子胚根长有促进的趋势外,其余均表现为持平或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以30份豆科牧草种子为材料,研究硬实特性及划破种皮、浓硫酸处理、热水浸泡3种处理方法对种子硬实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0份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率为0.00%~96.67%,平均为50.18%,不同豆科牧草种子间的硬实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对于大部分豆科牧草种子,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与硬实率呈正相关关系,当硬实率大于7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和7~15 min,而当硬实率小于3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5~10和1~3 min;浓硫酸处理和划破种皮对种子硬实的破除效果较好,热水处理效果较差,但经热水处理后的乳豆(Galactia elliptifoliola)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种子发芽率要高于浓硫酸处理。因此,对于不同物种的种子,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其硬实率大小预测不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白刺花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砂纸摩擦,30%NaOH浸种0.5、1、1.5、2、2.5、3h,90%NaOH浸种5、15、25、35、45、55min,98%浓硫酸浸种10、20、30、40、50min对种子进行硬实处理,在室温(25~28℃)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砂擦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为80%;98%浓硫酸处理...  相似文献   

13.
浓硫酸处理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发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慧新 《草业科学》2005,22(11):58-59
在对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 soja人工栽培的研究中,先进行了野大豆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破除其种皮硬实,提高发芽率.试验用98%浓硫酸浸泡加搅拌处理野大豆种子,设3,6,9,12 min及对照5个水平,并分别以滤纸和沙作为培养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浸泡加搅拌作用效果明显(P<0.05),其中处理时间为9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分别达到100%和99.33%,而不同培养床间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硬实种子处理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孙学钊 《四川草原》1998,(1):31-33,36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e.)种子硬实率高达96%,需进行种子处理。试验采用浓硫酸1、3、15、30、60分钟浸泡处理和60℃、80℃、100℃的温水浸种处理。结果表明:野大豆种子浓硫酸处理60分钟效果最好,发芽快,发芽整齐,发芽率也高。发芽势、发芽率分别达837%和9675%。  相似文献   

15.
野生狭叶荨麻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狭叶荨麻种子为材料,观测其外部形态和活力,分别采用15,20,25,30和35℃不同温度条件与50,100,300和500mg/L4种赤霉素浓度以及98%浓硫酸、35%氢氧化钠不同时间浸种,研究狭叶荨麻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荨麻种子长958.72μm、宽534.85μm,当年收获的种子活力为83.25%,种子卵形,淡黄色,千粒重为0.1045g。最适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为42.67%。用98%浓硫酸和35%的氢氧化钠处理,能提高其发芽率,酸蚀以5min、碱蚀以15min为宜,赤霉素浸种对发芽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田新会 《草业科学》2009,26(10):127-130
试验采用H2SO4、NaOH、KNO3和丙酮药剂对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观察这些药剂对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能有效破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不同药剂、不同质量分数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同,4种药剂中,用40% H2SO4溶液处理10 min的效果最佳,其发芽率比对照(50%)提高37%。其次是30% H2SO4溶液处理15 min、0.2% KNO3溶液处理12 h、40% NaOH溶液处理10 min、30% NaOH溶液处理15 min和10 min,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4%、31%、30%、30%和29%。丙酮溶液处理的效果较差,仅使发芽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7.
以7种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罗马苜蓿(Medicago falcata)、准噶尔岩黄芪(Hedysarum songaricum)、山地岩黄芪(Hedysarum shandi)和小花红豆草(Onobrychis micrantha)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热水和硫酸3种不同方法破除种子休眠,并对萌发种子所形成的幼苗进行连续15d的培养,以期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这7种豆科植物种子的休眠类型均属于物理性休眠,机械破损种皮和80℃热水处理5min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萌发率(P0.05),且幼苗生长15d后株高和根长与处理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硫酸处理因物种和处理时长不同而异,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以98%硫酸处理5min效果最好,此时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幼苗生长状况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草地的种植与植被退化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娜  张中华  周华坤  徐文华 《草地学报》2022,30(12):3284-3293
为明晰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提高莎草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率。本文以3种莎草科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8种温度条件、3种化学试剂和冷层积处理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莎草科种子对各种处理的萌发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变温下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恒温下的萌发率,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和帕米尔薹草(Carex pamirensis)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15℃/25℃和15℃/30℃;华扁穗草为萌发喜光性种子、帕米尔薹草为萌发光不敏感性种子;冷层积处理和化学试剂+冷层积综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华扁穗草种子的萌发率,并显著降低萌发时滞;化学试剂+冷层积综合处理能使帕米尔薹草种子的萌发率达到70%以上;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种子在化学试剂+冷层积下萌发率最高达到10%;一定浓度的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次氯酸钠(NaHClO)溶液均能破坏种皮,更易于水分和氧气进入种子,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