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18~19日,我和市农业局、市气象局领导同志到昌宁县漭水镇、田园镇进行蚕桑产业发展调研。其间,到栽桑养蚕大户、蚕桑龙头企业了解情况,并召开昌宁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1发展现状1.1生产规模昌宁县2007年引进栽桑养蚕项目,共有10个乡(镇)、78个村(社区)、1006个村民小组、10 445栽桑户、2865户养蚕户,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栽桑面积333.33 hm2以上的乡镇有2个,66.67 hm2以上的乡镇有4个,3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蚕桑示  相似文献   

2.
<正>泾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发展蚕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栽桑养蚕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茧丝绸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蚕桑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1.我县蚕桑产业现状全县现有桑园3万亩,养蚕户约1.6万户,全年实养蚕种2.7万盒,产茧量1147.5吨,养蚕农户1.97万,占全县总户数的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主导产业,梓桐镇是淳安县蚕茧主产区。全镇38个行政村,5838户,其中2548户种桑养蚕,桑园339.6hm^2,2004年饲养蚕种15250张,生产蚕茧664.1t,蚕茧产值1272.48万元。但我镇蚕桑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蚕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农家科技》2010,(8):24-24
湖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当地种桑养蚕的农户就有20多万户,要问到一些关于蚕桑和丝绸的知识.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相似文献   

5.
户主汪瑞明。住址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邮码:411400。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6年。2007年生产规模和效益2006年,成立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蚕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缫丝产品的生产。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潭市镇小车村建立了办公、养蚕和烤茧车间15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桑园67公顷,植桑100多万株,育苗150万株。2007年基地65户农户实行了秋季首批养蚕,养蚕种250张,养蚕产量达到10625公斤,  相似文献   

6.
<正>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严格消毒由于在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因此除常规消毒外,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养蚕消毒前,先削  相似文献   

7.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展现状景东县蚕桑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桑园面积达2697.65 hm~2,投产面积2066.67 hm~2,涉及12个乡(镇),117个村,880个小组,8572户养蚕户。2017年饲养蚕种68 063张,生产鲜茧2892 t,蚕农收入13 936.9万元,户均收入16 258.6元;生产生丝440 t,工业产值20 323万元,上缴国家税收超过280万元。景东县生产的蚕茧质优,平均丝  相似文献   

9.
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从加强桑园管理和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全面彻底做好养蚕消毒工作、加强小蚕和大蚕的饲养管理、灵活进行栽桑养蚕生产处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县“蚕桑西进”战略的不断推进,东方镇的桑园面积逐步扩大。据2008年年报统计,全镇34个行政村中种桑养蚕的共有30个村,1800多户。全镇有桑园4800余亩,饲养蚕种1.15万张,全年蚕桑收入1100余万元,蚕农人均收入2200余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60%,经济效益明显,为东方镇农村农业经济收入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永新县浬田镇,原是一个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区,全镇80平方公里,居住着2.7万多人。4700多个柴灶,每年要消耗25万个砍柴工日,而且将原生植被破坏贻尽。1985年以后,浬田镇把栽桑养蚕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到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931亩,蚕茧收入达170万元。 1亩桑园年产鲜桑枝1250~1500公斤,2亩桑园可解决5口之家全家烧柴。江南村刘斌章全家9口人,栽桑3.2亩,去年蚕茧收入近万元,收获鲜桑枝4500公斤,解决全年烧柴还有剩余。该镇江南和九西是两个重点蚕桑生产村,共有桑园970亩,年养蚕收入58万元,产桑枝140多万公斤,不仅脱贫致富,还解决了6~7个月的生活用柴,保护了植被资源。由于栽桑解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常州市直溪镇新河村,全村耕地面积2620亩,农户719户。 2001年.新河村发展蚕桑生产18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71%;养蚕户429户.其中.专业养蚕户326户.种粮养蚕户103户;建立养蚕大棚38600平方米。全年蚕种量5400余张,平均亩产茧108公斤.亩效益2802元,年产蚕茧近20万公斤,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养蚕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3.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12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区大庙镇三品村桑林地里,市农委蚕桑总站的专家正在查看果桑的结果情况。半人多高的桑树上,缀满的桑葚开始泛出红色。"这几个坡地的桑林面积有几十公顷,马上就可以采摘上市了。"镇长潘国庆说。三品村地处毓青山脚下,小安溪穿村而过,土地平整肥沃,水源便利,交通方便,是铜梁的养蚕大村。过去全村农民年养蚕上千张,户平养蚕年收入2000多元。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6.
蚕桑产业是汉中市重要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在带动汉中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蚕桑产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入汉中市5个养蚕大县的养蚕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调研、入企(户)走访,对汉中市蚕桑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旨在为推动汉中市现代蚕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地区的桑蚕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到2001年桑蚕生产规模已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126个乡(镇)625个村73383户蚕户,桑园面积达到124245亩,养蚕320793张,总产鲜茧184090担,总产值12646.98万元,财政税收900多万元,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产值分别比2000年增加77.07%、70.01%、97.18%、54.13%.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蚕桑生产中的问题,提出桑园建设、科学养蚕、注重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以为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气候温和,土地广阔,蚕桑生产历史悠久。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农民认识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单一经营,难以致富,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而栽桑养蚕正是目前农村的一项骨干副业。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高,潜力大,一年可养3~5季蚕,一亩桑园养蚕可达350元,相当于棉田的二倍。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步伐加快,1985年全省产茧量达17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发展桑基鱼塘,为蚕业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为使广大群众认识开发利用桑基鱼塘的好处,我们就当前在农业合理结构与桑基鱼  相似文献   

20.
我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栽桑养蚕一直是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原六安县(市)上下形成共识,把蚕桑生产作为开发性农业的支柱产业,桑园面积一度发展到1万公顷,年养蚕20万盒,桑园和产茧量均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