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犁耕作业过程中 ,犁铧自动升起 ,所耕过的地方 ,只是由犁铲浅浅耕起一层或划破表土 ,未形成翻转的土垡 ,呈薄薄的土皮 ,俗称“拉皮”。凡跑茬的地方 ,基本上等于未耕。为保证犁耕质量 ,获得农作物高产 ,必须重耕。一、产生的原因1.犁耕前 ,未进行田间清理或清理得不彻底。2 .发现堵犁拖堆未及时排除。3.土地坚硬或草根层过厚 ,犁铧不入土。4 .犁铲刃口秃钝或铲尖垂直间隙过小。5 .犁轴严重变形。6 .深浅调整不当 ,耕翻过浅。二、解决方法1.作业前 ,要认真进行田间清理 ,作业中 ,如发现堵犁拖堆时 ,要立即排除。2 .按技术要求进行检修和校…  相似文献   

2.
旋耕机是一种优良的整地机具,对未犁耕或已犁耕的水旱田地进行耕耙作业,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整等特点。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耕几次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犁耕是为了蔬松土壤,贮存水分,将杂草肥料翻入底层,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害。犁耕作业应耕深一致并达到标准深度,翻垡良好,覆盖严密,土壤松碎,耕向笔直,且要地表平整,地头整齐,不回垡、不立垡、不跑茬、不漏耕、不重耕、不丢边、不剩角、不拉格。然而作业中却常常达不到上述某些要求,犁耕作业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施耕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耕作机具,对未犁耕或已犁耕的水旱田地进行旋耕作业,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整等特点。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耙几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铧犁是6~8马力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主要农田作业机具之一.如果不进行正确的调整和操作,在犁耕作业时就可能会出现犁不入土,犁打深,翻垡效果差和左右偏跑的现象,调整的正确与否是决定犁耕作业质量好坏的前提和关键,单铧犁的调整主要包括耕深调节机构的调整、偏耕机构的调整和机组直线行驶稳定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犁耕作业质量.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必须先下田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为了确保犁耕作业质量,必须先下田进行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到用户要求的标准。试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试耕作业中应注意6个方面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8.
耕、耙、耖是水田整地的三部曲,在旋耕机未传入我国以前,整地一向是犁耕后用耙耙碎平土的。犁耕就是用带犁壁的犁来耕翻土地,它的特点是耕得深、翻土性能好,能将杂草肥料等翻入土中,使其充分腐烂分解成为有效肥料,昆虫的卵、幼虫及病菌等  相似文献   

9.
通用刀片功率消耗影响因素分析与田间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实验室土槽中对旋耕-碎茬通用刀片单刀扭矩进行了试验,确定了在旋耕作业和碎茬作业时,耕深、刀辊转速、机组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的影响,建立了这两种作业状态下扭矩与工作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土槽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功率消耗影响显著,耕深影响次之,作业速度对功率消耗影响较小.将通用刀片安装到仿生智能耕整机上进行田间旋耕和碎茬试验,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耕深稳定性达93%,平均碎茬率、根茬覆盖率、碎土率分别为81.8%、87.2%、87.9%,均满足两种作业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为了确保犁耕作业质量,必须先下田进行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达到用户要求的标准.试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试耕作业中应注意6个方面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机化》2001,(3):8-8
5 检测方法5.1 犁耕作业 犁耕作业检测区距离地头15m以上,检测区长度为40m,小拖配套犁耕检测区长度为20m。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测2个行程,测定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耕宽、地表平整度。5.1.1 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测定 耕深是在耕地过程中,采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沟底到原地表的距离,每行程测11点;如在耕后进行,则测量沟底至已耕地表面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多年采用传统机械耕整导致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和土壤粘重板结,影响油菜根系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应油菜生长的“深翻埋茬,上松下紧”种床合理耕层方式;结合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主动对置式犁耕与旋耕碎土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设计了具有切翻埋茬(草)、旋耕碎土、平整开畦沟等功能的驱动型犁旋联合耕整机,确定了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布局和旋耕刀的类型及排布,并设计了中间开畦沟的仿靴形锐角开沟器。田间试验表明,驱动型犁旋耕整机耕作深度为150~230m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0.4%,仿靴形锐角开沟器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满足要求的梯形沟,沟宽为200~400mm,沟深为205.6~250.0mm。整机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15.25~1860mm,碎土率为80.52%~88.43%,植被埋覆率为92.3%,厢面单幅宽度为852~956mm。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要求。  相似文献   

13.
1GBPS220型水田耕耙平地机由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在水稻原茬泡田地上作业两遍即可完成耕喧、碎土、打浆、压茬、平地联合作业(在已翻泡田地上作业一次即可),作业质量可达到水田插秧前的精细整地的要求。该机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水旱田耕耙机改制灭茬起垅装置一机多用金春华康平县农机推广站(1996年11月)耕耙机是利用刀片的旋转运动和拖拉机的前进运动对土壤进行耕耙碎土作业的整地机具。我国北方多用于打茬,起到秸秆还田,铲茬肥田作用。但是要使耕耙机既适应我们北方地区的水田耕耙作业...  相似文献   

15.
苏科1GSZ-200型水田埋茬(草)耕整机作为江苏苏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开发的产品,是已在田间进行了2年试验,并经过改进后推出的一款秸秆还田机。该产品是由中型拖拉机动力输出驱动的耕作机具,利用刀轴上刀片的旋转转动和前进运动的复合运动对未耕地或已犁耕过的田地进行秸秆还田碎土作业。其性能特点是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冬耕晒垡是缓解长期浅耕作业造成的耕作层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等问题的一种轮作休耕方式.从装备选型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常用的犁耕深翻装备类型与技术特点,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冬耕晒垡装备有助于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提升耕地作业质量,其中,以水田灭茬犁为代表的铧式犁适应性强,耕深稳定性好,翻垡埋茬率高,耕后犁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因前茬水稻留茬高、秸秆量大而导致旋耕部件作业耕深浅、秸秆埋覆率低的问题,结合油菜根系生长对直播的农艺要求,提出犁耕与旋耕组合的联合耕整方案,设计一种与油菜直播机配合,通过先抬、后扣的作业方式,实现高茬粘重土壤有序翻埋的扣垡装置,并集成了犁旋组合式油菜直播机。分析阐述了扣垡犁曲面形成原理,确定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导线、元线角、母线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土垡与扣垡犁力学模型,阐明了犁体曲面扣垡过程。为验证扣垡装置功能,在高茬秸秆工况下开展扣垡犁单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扣垡犁平均扣垡率为93. 41%,具有较好的扣垡埋茬功能。以设计的犁旋组合式油菜直播机与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分别在秸秆留茬高度为338、452 mm工况下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2种工况下,犁旋组合式直播机相对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的耕深分别提高了137、110 mm,秸秆埋覆率分别提高了33. 94、28. 36个百分点,种床耕整效果优于仅有旋耕装置的油菜直播机,作业质量满足油菜播种要求。该研究可为犁旋组合式耕整机和犁体曲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如何选择好前进速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地表状况、土壤含水量、功率消耗的承担能力及各地的相应农艺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以保证作业质量和机具生产效率。现介绍一下手扶拖拉机各种田间作业速度的选择方法。1犁耕速度的选择对犁耕的要求是:不重耕、不漏耕,不立垡、不回垡,耕深达到农艺要求。与手拖配套的是1LS-220型单间双铧犁,其犁耕地宜选用Ⅱ、Ⅲ档前进速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一、耕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机械耕地作业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贮存水分,把地表的残株杂草,有机和无机肥料翻入底层,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害。因此,耕地作业不但要使耕深达到标准和均匀一致,并翻垡良好,覆盖严密,土壤松碎,耕向笔直,而且要做到地面平坦,地头整齐,达到不回垡、不立垡、不跑茬、不露胡子,不漏耕、不重耕不丢边不剩角不拉格和耕向耕深地头堑沟  相似文献   

20.
兰艳 《南方农机》2003,(6):24-24
手拖农田作业,选用多大的前进速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地表状况、土壤含水量、功率消耗的承担能力及各地的相应农艺要求等因素确定,以利于保证作业质量和机具生产效率及综合利用率。现以有6个前进档位,速度为1.4~15.3公里/小时的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为例,介绍其农田作业速度的选择方法。(1)犁耕速度选择对犁耕的要求是不重耕、不漏耕、不立垡,不回垡,耕深达到农艺要求。与手拖配套的是ILS-220型单向双铧犁,其犁耕时宜选用Ⅲ~Ⅳ档前进速度。(2)旋耕速度选择对旋耕的要求是:旱地耕后土壤细碎,地表平整,土层孔隙率适宜;水田耕后泥烂起浆,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