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e—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日龄AA肉用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感染并注射香菇多糖后,均可降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强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和主要实质器官的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P<0.05,P<0.01)。香菇多糖的生物效应17日龄后显著增强(P<0.05,P<0.01),黄芪多糖的生物效应则全程均见显著增强(P<0.05,P<0.01)。  相似文献   

2.
香菇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日龄肉用AA雏鸡人工感染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达86.7%,病死率为70.0%,与健康雏鸡相比,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活性于9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6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SOD)和锌超氧化物歧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LP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AMV)的BAI-A株引起多种器官组织细胞被髓源性肿瘤所取代或转移。3日龄AA肉鸡在感染VAMV的同时分别给予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可降低禽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1),显著加强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对髓源性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其中黄芪多糖主要作用于早期,而香菇多糖主要在中后期。  相似文献   

4.
AA雏鸡3日龄感染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VAMV)的BAI-A株,实质器官肝、心和肾中原有组织被骨髓性肿瘤组织取代。感染雏鸡分组同时给予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不仅降低禽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在此后3周内提高上述器官内LPO含量,清除肿瘤细胞作用明显加强,其中各实质器官中LPO含量通过给予黄芪多糖在10日龄升高,而给予香菇多糖则分别在10日龄和24日龄2次升高。  相似文献   

5.
3日龄雏鸡人工感染vAMV并分别注射黄芪多糖(APS)和香菇多糖(Len)后,于10,17,24,31日龄检测实验雏鸡的淋巴细胞化学发光(CL)变化。结果表明:APS对vAMV感染雏鸡脾脏和法氏囊淋巴细胞的CL有显著影响;Len对vAMV感染雏手脏和胸腺淋巴细胞CL值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提示,APS和Len抗AMV及其肿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增强淋巴细胞氧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Se—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注射黄式我糖雏鸡28日龄后,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和主要实特性器官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Se-GSHPx)经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升高(P〈0.05,P〈0.01),1日龄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后Se-GSHPx活性呈现间断性跳跃式升高(P〈0.05,P〈0.01),两者比较我糖应用初期生物效应优于黄芪多糖,而黄芪多糖应用后期生物效应则优于香菇多糖。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对雏鸡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黄芪多糖对雏鸡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唐雪明刘家国宋大鲁(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黄芪是中兽医常用的扶正药物,可“补益元气而托毒”[1],现代研究还证实了,黄芪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人医临床上常用于抗肿瘤、消除慢性炎症[2][3]。...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对人工感染IBDV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由未免疫接种腔上囊病疫苗鸡的种蛋孵化而来的160只1日龄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于26日龄时按每只0.3mL的剂量用IBDV攻毒。A、B组未用黄芪多糖(APS)处理,C、D组从攻毒当日起连续胸肌注射APS6d,剂量分别为每只鸡5mg和10mg。分别在21、29、32、35、38日龄时心脏采血1~3mL,测定E—C3bRR、E—ICRR、ERER和ERIR。结果显示,雏鸡感染IBDV后可使E-C3bRR和ERER显著降低(P〈0.01);APS处理组E-C3bRR、E-ICRR、ERER均高于A、B组(P〈0.01),其中D组最高,而ERIR则与A组相似。证实,雏鸡感染IBDV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APS可显著提高其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感染VMDV的雏鸡注射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后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中的LPO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均可明显降低LPO在上述各器官组织中的含量,其中黄芪多糖具有抑制LPO产生的作用,香菇多糖对VMDV感染所致LPO升高有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3日龄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vianMyeloblastosis,AMB)发病率86.7%,死亡率70%;雏鸡vAMV感染10日龄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组织中指质过氧化物(LPO)含量高于(P>0.05)或显著高于(P<0.05,P<0.01)健康对照雏鸡;17日龄后各器官组织中LPO含量则低于(P>0.05)或显著低于(P<0.05,P<0.01)健康对照雏鸡。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雏鸡的SOD活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1日龄肉用AA雏鸡被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3.
1日龄AA肉用雏鸡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33.75%,死亡率11.25%。同健康雏鸡相比,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05)和显著降低(P<0.05)。vMD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MD发病率分别为20%、17.5%,死亡率分别为7.5%、5%。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和感染/黄芪组的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升高(P>0.05)和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发光(CL)法测定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感染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自由基产生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vAMV感染后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变化不同于健康对照雏鸡,与vAMV致病过程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3、5、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_Px)的活性 ,研究SOD和GSH_Px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1天 ,肝组织匀浆中的SOD和GSH_Px活性均下隆 ;3天时弱毒株组 ( 1 78.1 9± 1 7.5 9) ,和中毒株组 ( 1 65 .73± 1 7.2 1 )肝组织中SOD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98.0 2± 8.64) ,强毒株组 ( 1 5 5 .1 1± 1 4.3 4)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5天时实验组肝组织中SOD和GSH_Px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30日龄的肉鸡单次肌注(0.2 mg/kg·BW)亚硒酸钠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用试剂盒法对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用药后肉鸡血清中SOD活性在4h极显著升高(p<0.01),在24 h左右达到峰值(p<0.01),后缓慢降低,至576 h仍显著高于用药前水平(p<0.05)。机体SOD的活力明显增强,进一步验证了补硒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体现了硒浓度与SOD活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组为 (6 3.72± 8.88)和强毒株组为 (75 .90± 8.41)显著低于对照组 (94.79± 6 .5 9) (P <0 .0 5 ) ;而强毒株组血浆MDA含量 (13.6 2± 2 .0 8)则在感染后 1d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7.6 9± 0 .2 6 ) (P <0 .0 5 ) ,中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 (14.90± 1.6 5 )在感染后 3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7.70± 0 .6 6 ) (P <0 .0 1) ,而弱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雏鸡马立克病(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雏鸡在人工攻毒后血浆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组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后第14天,血浆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和第28天高于对照组,第56天时基本接近;血浆中SOD活性在第7天时对照组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第14天和第28天高于攻毒组,但差异不显著.表明雏鸡在感染MDV后血浆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雏鸡MD的发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