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贻贝棘尾虫最适温度及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也称亚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条件下贻贝棘尾虫在24℃时的分裂速度最快,在最适温度24℃条件下贻贝棘尾虫的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333±0.071.贻贝棘尾虫的半致死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2.
3.
低温胁迫下草莓花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草莓花的抗寒能力,比较不同草莓品种的抗寒性,以宁玉、红颊草莓花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胁迫下组织电解质外渗率(REC)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半致死温度(LT50);在半致死温度下设置不同时间,测定REC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宁玉、红颊草莓花的电解质外渗率呈S型曲线,LT50分别为-3.41℃、-2.78℃,1.5 ~3.5h为草莓花在LT50下临界冷害时间.  相似文献   

4.
5.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在小麦、柑桔、蔬菜及苹果花芽等多种材料上试验和验证的结果表明,应用电导法配以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能准确地确定植物组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本文就该方法的提出,有关的计算过程以及试验、验证的结果加以介绍,并对它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9-16261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新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nova)的皮层表膜及表膜下细胞质、皮层微管胞器和其他细胞质胞器。结果显示:新伪尾柱虫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较为短小,细胞表膜下成束排列的微管结构与进化程度较高的纤毛虫的微管胞器表现出诸多差异,认为腹毛目纤毛虫棘毛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是与其各类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黄斑露尾(虫甲)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相关;成虫产卵前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S”形曲线关系。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3,10.2,12.1,11.5,17.6℃和19.6,124.9,22.9,81.5,20.2日度;全世代分别为11.8℃和279.6日度。在35℃时,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即受抑制,当40,45和50℃时,各虫态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8,24和6h;0℃时其幼虫、预蛹、蛹和成虫100%致死时间分别为5,15,0.75和10d.  相似文献   

9.
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105 mg/L和1.602 mg/L,田间防效分别为90.91%和82.02%;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1 mg/L和6.036 mg/L,选择指数分别为2.064和3.768,对此天敌较为安全;但是田间药效试验却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毒性对比。方法:选用3龄的小菜蛾幼虫和实验用半闭弯尾姬蜂为研究对象,并对对小菜蛾幼虫和寄生蜂进行毒力测定工作。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于小菜蛾LC50分别为1.106mg/L和1.608mg/L;对于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5mg/和6038mg/L,田间实验中,两种药物对寄生蜂半闭弯尾姬灭亡率为95.74%与94.25%结论:虽说氟虫腈和阿维菌对于小菜蛾幼虫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对与其天敌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在天敌数量较多的季节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在根本上减少对于寄生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气温的分布对稻米直链淀粉累积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直链淀粉累积所要求的灌浆期最适温度也不同,大致上是籼稻高于粳稻。灌浆结实期的温度与最适气温偏差越小,越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累积。研究还表明: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与稻米直链淀粉累积的关系较为密切。并建议把水稻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作为评价水稻直链淀粉累积气温适宜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长白落叶松苗期不同密度的温、湿度变化状况.资料表明P600~P700能扩大苗冠高温区约1~3倍;生长季中(6~7月)苗冠部气温大于25℃时间能增加1~2h;14时能提高高温区气温0.5℃左右,有利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一种针对大花蕙兰软腐病的高效环保新药剂,采用灌根和喷雾的方法对大花蕙兰软腐病的防治进行药剂的筛选试验,同时还进行了防治适期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新霉素的防治效果要优于其他的防治药剂,换盆前进行灌根的防治效果最好,10天的防治效果为92.1%,20天的防治效果为88.6%,30天的防治效果为87.1%,与其他处理对比差异极显著,显示了新霉素在农业上的良好应用前景,为把新霉素开发成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提供了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玉米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将不同含水量的玉米种子分别置于50、35、20℃贮藏,研究温度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玉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不同,呈现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50℃时的最适含水量为4.3%~5.0%,35℃时的最适含水量为5.4%~6.2%,而20℃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经过老化处理后,最适含水量种子比高含水量种子的电导率低30%,抗氧化酶活性保持较好,种子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量减少。在种子可溶性糖积累的测定中发现,玉米种子不含有对耐干性起重要作用的水苏糖,这可能是玉米种子贮藏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法优选荔枝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温度21℃、接种量10%、糖度25%、柠檬酸添加量8g/L、有效SO2添加量0.13g/L、发酵时间10d。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确定了江香薷在南昌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稻田地力贡献与合理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具有各异性、持续性、相关性和稳定性四个特点。在水稻生产中,应充分重视土壤肥力的培育和提高,才能提高肥料施用效益。根据作物肥料效应大小,水稻施肥应氮钾肥配合施用,旱作则要氮磷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普  廖青  谭裕模  韦广泼  邢颖  汪羽宁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79-16182,16185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 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21-795.67X22-642.10X23,R=0.927 2;Y12=14 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21-1 121.36X22-596.64X23,R=0.926 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 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