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索激活蛋白对植物诱导抗病性机理,分析诱导过程中植物的应激反应,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来源于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14 kD激活蛋白PEBC2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经1.182μg/mL激活蛋白诱导处理后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番茄接种灰霉菌17 d后,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达到67.03%。测定了番茄体内与抗病代谢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经激活蛋白处理后,番茄幼苗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AL活性在诱导48 h后达到最高,比对照提高53.82%;POD活性在诱导168 h后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63倍;PPO活性在24 h和120 h出现2个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77.57%和87.21%。说明防御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激活蛋白诱导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HrpZ激发对黄瓜、番茄和茄子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情况。[方法]以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15μg/ml的HrpZ激发黄瓜、番茄和茄子3种植株幼叶后,不同时间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经HrpZ激发后,植株叶片中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HrpZ喷施黄瓜12、24和48 h后,PPO、PAL、POD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83.0%、54.1%和39.3%;HrpZ喷施番茄12、24和48 h后,POD、PPO、PAL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31.8%、44.6%和33.3%;HrpZ喷施茄子1和3 h,POD、PPO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228.4%和142.5%。[结论]HrpZ能诱导植物PAL、POD、PPO的表达,从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苜蓿蓟马抗性与生理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蓟马危害不同程度后各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变化与危害程度间相关分析,探讨不同苜蓿品系的抗性强弱。[方法]通过不同数量蓟马对不同抗性紫花苜蓿危害的多个有关抗性生理指标(POD、SOD、PPO、PAL、CAT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来探讨各项生理指标与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蓟马危害数量与苜蓿POD、SOD、PPO、PAL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成正相关,与CAT活性成负相关。高抗苜蓿品系POD、SOD、PP0、CAT活性及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速率慢,PAL活性变化快,并且PPO、PAL、CAT活性水平高,而POD、SOD活性水平低。[结论]研究为紫花苜蓿抗蓟马品系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嗜铁素产生菌ZJH-10诱导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系列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经ZJH-10处理并同时接种灰霉病菌后,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根部活性分别在处理后5d、3d、5d、3d和3d出现高峰,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ZJH-10诱导的黄瓜抗灰霉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唐桢强  黎柱  何红  陈鸿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24-7926,7941
[目的]为了解RS261菌株诱导辣椒抗疫病的生理生化机理。[方法]测定用RS261菌株处理后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RS261菌株对辣椒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防御性酶活性无不良影响。疫霉和菌液+疫霉2个处理的辣椒果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在处理后呈不断上升趋势,只是菌液+疫霉处理的上升量比疫霉处理的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菌液+疫霉处理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而仅接病菌处理却不断下降。[结论]RS261菌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病原菌对辣椒体内活性氧清除相关酶(SOD、CAT和POD)的酶活性,共同接种后可诱导寄主体内PAL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寄主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防枯草芽孢杆菌Czk1对橡胶树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橡胶树抗病性机理,为Czk1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用Czk1菌株发酵液1倍原液及10、100倍稀释液喷洒处理橡胶叶片,以喷洒L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于不同时段测定各防御酶活性;按照生防菌与炭疽病菌接种顺序的不同,测定橡胶树炭疽病菌及生防菌对橡胶植株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Czk1发酵液10倍稀释液处理的橡胶树叶片中CAT、POD、PAL和PPO 4种酶活性最高,诱导植株抗病性效果最佳,各酶活峰值分别达4264.62、28946.18、186.67和53.70 U/g,为对照组的5.24、6.34、3.19和3.38倍;而叶片中SOD活性最高的为Czk1发酵液1倍原液处理组,酶活峰值为1344.53U/g,为对照组的5.19倍.先喷洒Czk1发酵液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橡胶树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各酶活峰值分别为4129.02、640.96、7416.94、173.35和71.59U/g,为对照组的4.20、2.08、2.50、2.56和7.64倍.[结论]喷施生防菌Czk1稀释液可促使橡胶树抗病相关酶活性升高,诱导橡胶植株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性可能是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橡胶树真菌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方式对香蕉组培苗进行生防菌绿色木霉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灌根接种,通过分析香蕉苗组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酶活的变化趋势,研究该植株抗病性的强度和产生抗性时间的趋势.结果表明,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时,SOD、PAL、CAT、POD、PPO酶活性均明显提高,可以增强香蕉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水杨酸(SA)处理及其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的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系体内木质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A诱导的供试品系与未经诱导的相同品系相比,木质素含量增高,PPO、POD、PAL活性增强,其中木质素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挑战接种后两者相比,SA处理的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和PPO、POD、PAL活性的增强幅度更大,其中抗、耐病品系的增加早且增加幅度高于感病、高感品系。值得注意的是,经SA诱导的各供试品系接种后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也呈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上述变化趋势与SA对各品系的诱抗效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外源壳聚糖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明确壳聚糖对番番茄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了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诱抗效果以及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的诱抗效果14d时达到58.26%;与灰霉病菌处理组相比,壳聚糖处理组番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增加34.6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5.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83%、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16.21%、POD含量增加16.88%、MDA含量降低16.54%。[结论]外源壳聚糖可以提高番茄幼苗光合利用率和保护酶活性从而提高番茄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壳聚糖与有机硅对番茄抗灰霉病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喷施法,通过测定在 4 个处理下,即空白对照、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来研究壳聚糖和有机硅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与灰霉病菌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第 6 天,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的 PAL、SOD、POD、PPO、CAT 活性比灰霉病菌处理组分别提高 27.36%、52.07%、43.55%、82.02%、71.82%和 18.91%、30.22%、57.14%、38.09%、53.64%。[结论]壳聚糖和有机硅可增加番茄幼苗感染灰霉病后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苜蓿蓟马抗性与生理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1.1试材与试验地概况供试材料为现蕾期的草原2号紫花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及自选抗蓟马新品系紫花苜蓿。试验地设置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牧草试验站内种植3年的人工草地。该地位于东经111°48’,北纬40°48’,海拔1063m,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日气温最高和最低分别为36.9℃和-33℃,年均气温5.4℃,≥10℃年积温2915℃,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主要集中在7-9月,无霜期135d:  相似文献   

14.
灵芝多糖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论文以番茄植株为模式植物,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为目标菌,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期明确灵芝多糖诱导剂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喷雾处理盆栽番茄植株第1、2片真叶(正反面),每2 d喷施1次,共诱导3次,最后一次诱导2 d后全株喷雾接种供试菌孢子悬浮液((1-2)×106个孢子/mL),对照组施用等量清水代替灵芝多糖溶液,与各处理平行喷雾接种番茄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在接种孢子悬浮液之前用注射器将番茄苗茎基部刺伤,注意伤口不能太大。然后再罩上塑料薄膜保湿24 h,接种孢子悬浮液2 d内植株遮阴处理,并用加湿器提高温室内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不低于90%,温度控制在(15±5)℃,接种后第3 天正常光照。通过调查植株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以评价灵芝多糖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果,并且从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角度评价其诱导抗性的作用机制。同时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处理番茄种子并育苗,20 d后测定番茄幼苗株高、鲜重等多项生长指标。【结果】与直接施用等量清水后挑战接菌的对照组病情指数49.25相比,灵芝多糖处理组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明显下降,在32.96-43.85。其中经4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最低为32.96,相对防效达到33.07%。经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其体内与抗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多糖诱导第3天达到最高,分别达到162和98 U·min-1·g-1 FW,是对照组的2.13和1.71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诱导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434 U·min-1·g-1 FW,是对照处理组的3.29倍。灵芝多糖能够系统地诱导番茄体内 CAT、POD 及 PPO 活性,显著抑制了感染灰霉菌后番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灵芝多糖处理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对照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持续上升,而灵芝多糖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各质量浓度灵芝多糖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幼苗株高、植株的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1灵芝多糖浸泡的番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7.3%,比对照组的发芽率77.3%提高了10.0%;且该处理对番茄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分鲜重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33.3%;经1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后番茄幼苗的芽长和地下部分鲜重变化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0.16 cm和0.33 g。【结论】灵芝多糖能够诱导番茄植株对灰霉病产生系统抗病性,同时对番茄种子发芽和番茄植株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与CaCl2复配诱导黄瓜幼苗抗复合逆境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为材料,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与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复配对盐胁迫、灰霉病菌侵染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诱抗作用。结果表明:SA与CaCl2复配处理使黄瓜幼苗的盐害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8.81%、23.21%,提高了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51%、25.81%,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1.17%、35.45%,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SA与CaCl2复配处理的抗盐效果低于CaCl2单一处理,抗病效果低于SA单一处理。综合作用效果,SA与CaCl2复配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为阐明XG-1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内生菌XG-1菌悬液处理后,西瓜苗叶片的PAL、POD、PPO及CAT活性均高于清水对照。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 niveum,FON)的叶片,PAL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第10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比对照增加1.86倍和1.52倍;POD和PPO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分别比对照提高52.6%和57.1%;CAT活性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峰,比对照提高56.4%。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枯萎病菌FON后,西瓜苗叶片的MDA含量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第4天时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下降33.1%。由此可见,诱导抗病性是菌株XG-1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茉莉酸等3种因素刺激番茄对LeWRKY1表达的影响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LeWRKY1参与植物抗逆反应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LeWRKY1在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刺激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植物激素JA可诱导LeWRKY1的表达,而SA对其无明显诱导作用;番茄灰霉菌侵染可诱导LeWRKY1表达。[结论]LeWRKY1可能通过JA依赖而SA非依赖的信号途径参与番茄对番茄灰霉菌防御反应的应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与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复配对盐胁迫、灰霉病菌侵染复合逆境下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的诱抗作用,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测定了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盐害和病害指数、保护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BR与CaCl2复配处理使黄瓜幼苗的盐害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1.04%、17.89%;提高了黄瓜叶片中脯氨酸和木质素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99%、22.66%;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3.81%、50.52%;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综合作用效果,BR与CaCl2复配优于BR或CaCl2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