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44(5)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丁香属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13条ISSR引物对40份丁香材料扩增共得到26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4条,多态率为100%。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553~0.9508之间。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420时,可将40份丁香属材料划分为4大类,有效的区分不同品种及变种之间亲缘关系。利用核心引物UBC836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单独鉴别出40份丁香属材料。该研究为丁香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采用ISSR标记和表型特性分析对茶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5条谱带,所有条带都具有多态性,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57和0.413.13个茶属植物的相似性系数为24.66%~82.05%,在阈值为58%处,共分为5组.7个茶属植物的表型遗传变异为0.17%~28.60%,长白茶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单宁和果实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东北茶芳鹿灬芳鹿灬芳鹿灬芳鹿灬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并且这两个种同黑穗醋栗、红穗醋栗和醋栗分别聚在不同的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长白茶和东北茶可作为穗醋栗和醋栗育种的重要资源.芳鹿灬鹿灬芳芳鹿灬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部分悬钩子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滇西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66条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59~2 3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3 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95.78%.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Nei's距离,并用UPGMA 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39份供试材料明显聚为5大类:即空心莓组、木莓组、刺毛莓组、矮生莓组和葡匐莓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39个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52 8~0.941 1,说明滇西北悬钩子植物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形态学分类上的同组不同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组的种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冬青属植物的ISSR标记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36种冬青属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235条DNA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400~1 500 bp之间,其中232条片段呈多态性,多态率为98.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9.6条DNA片段;依据扩增结果用UPMGA类平均聚类法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并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36种冬青属植物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明显聚为落叶类和常绿类,初步证明了利用ISSR分子标记时冬青属植物进行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6份番石榴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PCR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丰富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8.18%;扩增结果可将36份种质资源较好地区分开,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0~0.9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15;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可将36份种质资源分成4组,与形态分类结果大致相符合。结果表明所收集的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狭窄,但I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好地鉴别这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3种中国兜兰属植物进行种间亲缘关系研究.研究发现: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6条,占总条带数的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为22.7条;根据ISSR扩增结果,采用NTSYS-pc2.10e分析软件进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23种兜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145 5~0.780 5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83 9;UPGMA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系数为0.292时,23种兜兰被划分为3个类群,即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宽瓣亚属(Brachypetalum)和小萼亚属(Parvisepalum),与形态学系统分类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新疆欧洲李种质类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运用 ISSR分子标记对5个类型共30个单株的新疆欧洲李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筛选获得的16条引物共扩增出317条带,其中有多态性条带246条,占扩增总数的77.60%。供试单株的 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66,平均 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991,遗传相似系数多在0.5552~0.9968之间,表明新疆欧洲李资源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719处30株供试欧洲李被划分为3个大组,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一组、塔城酸梅和塔城槟子一组、伽师酸梅和野生欧洲李一组,而在相似系数0.949处,伽师酸梅和野生欧洲李又分为两个小组。[结论]伽师酸梅与野生欧洲李的亲缘关系很近,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与塔城酸梅及塔城槟子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技术探讨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19份多年生野生大豆、Soja亚属2份野生大豆和2份栽培大豆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1.在Soja亚属中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指纹图谱很相近,相似性系数高达0.961,但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存在特异谱带。2.Glycine亚属二倍体材料中,染色体组型为A类的G.argyrea、G.canescens和G.clandestina很好地聚为一类;G.curvata和G.cyrtoloba的染色体组型同为C类,其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也较高;B类染色体组型G.latifolia和G.tabacina(2n=40)的亲缘关系亦较近,同为B类染色体组型的G.microphylla却与染色体组型为C组的G.curvata和G.cynoloba的指纹图谱比较接近。3、Glycine亚属多倍体材料中在G.tomentella和G.tabacina种内的多倍体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近,尽管其地理来源不同;染色体组型为DD的G.tomentella(2n=40)和染色体组型为EE的G.tomentella(2n=38)与其它多倍体种的亲缘关系较远。4.Soja亚属和Glycine亚属的相似性系数很低,亲缘关系较远,很早就发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10.
11.
紫花苜蓿菌核病抗病基因ISSR标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菌核病抗病基因的ISSR标记技术。[方法]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株抗病植株和7株感病植株进行抗菌核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用叶片离体接种法对高抗83号×高感4号杂交F1代的94个植株进行抗性验证。[结果]在93个ISSR引物中,有35个引物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6个引物能在抗病、感病DNA池间产生9个特异性条带。抗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825-1400、831-1480、850-1800、858-1600、866-1900、888-1400可以作为苜蓿菌核病抗性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结论]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菌核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转基因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本地、国内其他省份及国外引进的38份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种质资源(以下简称种源)为材料,调查种子形态特征、田间苗期基本形态特征及各阶段的生育时期.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胡卢巴种皮颜色主要为黄绿色或金黄色,种子形状为斜方形或卵圆形,种子最小的是58和59种源.各胡卢巴种源全生育期集中在94~95 d,但各阶段所持续的天数有所不同.各种源胡卢巴在苗高、子叶叶缘色、复叶叶色、小叶叶基部色、叶柄色、主茎色、主茎有无毛等性状上均表现不同特点.种源58,59植株细弱,呈匍匐状,小叶为阔卵圆形或倒心形,叶片薄而软;其他种源植株坚挺,直立型,小叶均为长卵圆形,质地较厚.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胡芦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抗氧化能力的角度揭示胡芦巴幼苗抗寒机理。[方法]以胡芦巴幼苗为材料,研究0℃低温胁迫下胡芦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胡芦巴幼苗SOD、P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活性在6h处达到小高峰后下降,12h之后又开始上升,并于48h时达最大值;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12h时达到峰值。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及峰值均大于根。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24h时达到峰值,且叶中MDA含量小于根。[结论]三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抵抗低温胁迫的伤害;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反应比根强。 相似文献
14.
15.
以5-7d的紫花苜蓿无菌苗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用RG-2质粒(合VP7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农杆菌(EHA101、EHA105)构建重组质粒,对无菌苗和重组质粒进行共培养,研究菌株类型、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EHA105对紫花苜蓿的转化率达4%,重悬菌液的0D60。以0.3~0.5为宜,农杆菌侵染时间以10~12min较好;PCR检测结果表明,37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中30株为阳性,说明VP7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17.
对大庆地区主要紫花苜蓿种植基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紫花苜蓿茎部和叶部病害12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为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斑枯病和小光壳叶斑病,应立刻采取防控措施。苜蓿花叶病、锈病和轮纹病等病害危害虽较轻,但流行的潜在危险较大,也应及早预防。大庆胡吉吐莫、勇敢村地区的紫花苜蓿染病情况较为严重,林甸、银浪、星火牧场、肇源县等种植基地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紫花苜蓿中的乙酰CoA硫解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同源建模。[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紫花苜蓿乙酰CoA硫解酶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卷曲螺旋结构、糖基化位点、活性位点、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结构域及三维高级结构。[结果]该蛋白质是一个极疏水性蛋白,含4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95;包含1个明显卷曲螺旋结构、5个糖基化位点、1个硫解酶结构域;二级结构中α-helix(Hh)占39.95%、Extended strand(Ee)占16.38%、Random coil(Cc)占43.67%;Ramachandram结构检测表明预测蛋白质残基的二面角有90%以上位于黄色区域,符合立体化学能量规则。[结论]为该蛋白功能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几个紫花苜蓿亚(变)种花粉和胚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紫花苜蓿的育性特征与种子产量紧密相关,研究紫花苜蓿不同亚(变)种的育性遗传变异可为紫花苜蓿育性基因定位和种子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07-2008年,利用TTC染色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3个紫花苜蓿亚种,包括黄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ubsp. falcata)、紫花苜蓿(M. sativa subsp. sativa)和蓝花苜蓿(M. sativa subsp. caerulea),以及1个紫花苜蓿变种杂花苜蓿(M. sativa var. media)共计9个品种的花粉活力、胚珠数和结实率进行了观察,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花粉活力与胚珠数的遗传变异以及与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花粉活力和胚珠数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花粉活力和胚珠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紫花苜蓿(匈牙利)花粉活力和胚珠数最高,达85.48%和13个/小花;(2)自交结荚率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而人工授粉结荚率与胚珠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3)在自交与人工授粉条件下,苜蓿品种结实率呈现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趋势,而自然授粉条件下则呈现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表明苜蓿属植物授粉方式与结实率紧密相关,且自交结实率<人工授粉结实率<自然授粉结实率。【结论】紫花苜蓿亚(变)种花粉活力和胚珠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分别在自交和人工授粉方式下与苜蓿的结实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