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分析安徽省近10年粳稻生产情况以及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指出安徽粳稻在生产推广和育种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选育适合安徽肥力水平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粳稻新品种,同时要加大对粳稻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合理布局粳稻生产功能区、树立安徽粳米品牌,以提升安徽粳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加快江苏粳稻优质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是全国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加快发展江苏优质粳稻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江苏发展优质粳稻具有地理区位优势、育种科研优势、生产加工优势和消费市场优势。新形势下江苏粳稻优质化生产面临的问题包括耕作方式的改变影响优质粳稻品种的更新,土地流转与优质品种地区不平衡现象影响优质粳稻布局,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不配套影响粳稻的产量和品质,土地环境变化影响稻米的食用安全,品种多、品牌杂、生产乱影响江苏粳稻品牌形象,生产与市场对接难影响粳稻产业化等。发展江苏粳稻优质化生产建议加强优质粳稻品种的育种攻关,进一步优化优质粳稻生产布局,推进优质粳稻安全优质生产,加强品种管理,促进优质粳稻主导品种推广,加强宣传,树立优质粳稻品牌形象,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推动优质粳稻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理州高原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成效、项目成果,为促进云南省高海拔粳稻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讨论了今后育种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1.有政策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强调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和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以及启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发展"早籼晚粳"。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2015年粳稻种植面积力争扩大到100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7500万吨。2.有经验1950年代末,湖南省科研工作者开始进行籼改粳的探索,先后从省外引进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粳稻生产现状和市场趋势,重点阐述了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可行性和优势,并提出了福建省粳稻育种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析安徽省发展粳稻生产的优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安徽省在发展粳稻生产中,遇到了难得的机遇期,但是在生产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接下来就具体分析问题的所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稳定的粳稻育种队伍,大量投入培植资金,加强粳稻新品种选育和主导品种筛选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生态适应性不强、品质不优、制种产量较低和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杂交粳稻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改良,选配熟期适宜的组合,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建立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加强新技术在育种上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南方稻区“籼改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粳稻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南方稻区推行"籼改粳",是增加全国粳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对南方地区粳稻生产情况、粳稻育种和栽培技术、发展粳稻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南方稻区发展粳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淮稻系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当前贵州杂交粳稻育种现状,提出了对贵州杂交粳稻育种的进一步思考,希望为今后贵州杂交粳稻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国内外水稻育种及生产中的产量现状和存在问题,对粳稻育种中的高产概念、标准和目标进行了探讨.我国粳稻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已经显著领先于实际生产水平,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未在生产实践中被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原因是育成品种的综合性状、生产适应性和高产稳产性不够,难以满足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能力对优良品种的需求;提出品种改良应优先考虑培育适应性好的稳产高产品种,稳中求高,不应片面追求品种高产、超高产;建议通过育种科学、稻作生产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领域的综合能力提升,在未来1~2个“5年计划”内将我国粳稻产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左右,从而使我国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山东省杂交粳稻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限制性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育种、栽培、生产和推广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山东省杂交粳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至,杂交粳稻育种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绩和进展。重点是杂交粳稻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并对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中国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北方粳稻生产承载着全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千方百计地发展北方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已势在必行。但从目前北方粳稻生产形势看,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的潜力已很有限,惟一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通过育种手段开发推广超级稻,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以及通过栽培手段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近期大幅度增加粳稻总产量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对直接影响中国粳米市场走势的东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