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焦阵  杨春桥  王恩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67-1768,1868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品种农大108种子为材料,研究8种NaCl浓度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玉米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率,幼苗的苗高、苗重、根数、根长、根重等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对NaCl胁迫反应最敏感,根数与根重对NaCl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结论]作物的不同部位对NaCl胁迫的反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黑麦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0-200mmol/L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不断增加,黑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下降趋势,且处理浓度为50mmol/L和100mmol/L时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对于幼苗来说,在0-200 mmol/L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的株高、鲜重、根长、干重均呈下降趋势,对黑麦幼苗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稻品种的耐盐性,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水平(0、50、100、150、200mmol·L~(-1))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粳稻和籼稻对NaCl胁迫耐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中低浓度NaCl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弱,而高浓度NaCl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NaCl胁迫对5种水稻幼苗的生长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粳稻笑丰6号表现出较好的NaCl胁迫耐受性,而籼稻金优152和两优289的NaCl胁迫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0、4、8、12、16、20 mg/mL的NaCl溶液处理3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盐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在3个供试品种中,种子萌发受NaCl胁迫的程度不同。NaCl浓度低于8 mg/mL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无论盐浓度高低,NaCl胁迫对种子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江北品种耐盐性最好,内蒙品种耐盐性次之,澳大利亚品种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引发对植物幼苗耐盐性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燕麦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燕麦种子进行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1))的抗坏血酸(AsA)引发,然后在浓度为0、50、100和200mmol·L~(-1)的NaCl胁迫下发芽,并分析其芽长(LS)、根长(LR)、芽鲜重(FWS)、根鲜重(FWR)及幼苗活力指数(SVI)的变化。[结果]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LS、LR、FWS、FWR和SVI均显著(P0.05)下降。随AsA浓度增加,燕麦幼苗LS、LR、FWS、FWR和SVI均在NaCl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AsA浓度为1.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不同AsA和NaCl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幼苗LS、LR、FWS、FWR和SVI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结论]NaCl胁迫抑制了燕麦幼苗的生长,而适宜浓度的外源AsA引发可促进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且该作用与AsA和NaCl的浓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试验中1.0 mmol·L~(-1)的AsA引发对NaC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盐胁迫下白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低于0.1%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叶长和叶宽均与对照差异不大;而当浓度达到0.2%时,白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影响,并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项指标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白桦种子萌发的耐盐阈值为0.1%。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对苦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苦参种子,观测NaCl胁迫对苦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NaCl(<5 g/L)胁迫有利于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NaCl胁迫浓度升高,苦参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胚根、胚芽的生长量及幼苗单株鲜质量都显著低于对照,且高浓度的NaCl(>7 g/L)胁迫可明显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75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瓜种子α-淀粉酶活性、幼苗地上部和根部鲜重以及根冠比(R/T)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均表现为下降。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下缓慢上升,而在高浓度下急剧上升;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幼苗根系活力急剧下降,而高于此浓度时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及温室幼苗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耐盐植物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增加幼苗地上部分的鲜干比、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得出: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采用培养皿发芽法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在温室内采用沙培盆栽法进行了幼苗生长试验,分别研究了NaC1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对发芽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比胚芽长、发芽率对NaCl胁迫的反应更敏感.NaCl浓度≤150 mmol/L时促进生长,NaCl浓度>150 mmol/L时抑制生长,NaCl浓度为250 mmol/L时,极显著地抑制了幼苗生长.NaC1浓度在50~200 mmol/L范围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超过200 mmol/L时,MDA含量极显著上升;250mmol/L以内的NaCl处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进行思茅嫩枝扦插,统计生根率。[结果]采用地床扦插穗条的生根率比采用营养袋扦插穗条的生根率高;激素以ABT11000mg/L速蘸方式处理插穗的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率为67.53%;思茅松扦插时间以10月~次年2月较好。[结论]不同育苗方式、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的思茅嫩枝扦插生根率有差异,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林分土壤养分衰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林集中分布的云南省景谷县选择不同栽植代数的思茅松林,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选择土壤养分状态因子,进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现实养分还是潜在养分都证实思茅松轮栽后土壤肥力发生了衰退现象,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现实肥力和潜在养分下降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13.
对种植于云南省孟连县的桃花心木与思茅松混交幼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定植1.5年后,桃花心木与思茅松1∶1及1∶22种混交比例的混交幼林内,桃花心木的高径生长率均高于思茅松。桃花心木种植初期具有极快的生长速度,是值得云南热区大力推广种植的一个珍贵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思茅松5个月生实生苗的主梢和去主梢后的萌生枝作插穗,在西南林学院温室大棚内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类型和浓度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属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率最高可达90%以上;4种基质中,珍珠岩生根率较细砂、碳灰、腐质土高,从生根质量上看珍珠岩 腐殖土(2:1)最佳;激素处理能缩短生根时间,提高生根数量和平均根长.但在生根率方面,无明显作用.不同激素处理间生根效果也有一定差异,用吲哚乙酸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其次是吲哚乙酸和萘乙酸的等比例混合,再次为萘乙酸,最差的是直接用生根粉蘸插,采用珍珠岩 腐殖土(2:1)作基质、低浓度吲哚乙酸处理对思茅松嫩枝扦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害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载思茅松害虫5目11科28属37种,其中半翅目2科2属2种,同翅目2科2属3种,鳞翅目3科5属6种,鞘翅目3科15属21种,膜翅目1科4属5种;以鞘翅目种类最丰富,鳞翅目次之,膜翅目第三;思茅松害虫以枝干害虫种类最丰富,针叶害虫次之,种实害虫第三;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马尾松角胫象是主要枝干害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南华松叶蜂、广西新松叶蜂为主要针叶害虫,微红梢斑螟是主要球果害虫.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总结了思茅松在种源试验、引种及种子园技术研究等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遗传改良策略:进行种源试验、优树补选和基因资源的收集;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逐步推行无性系育种;加强现有种子园的花粉管理;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和母树林的改建;开展杂交育种工作研究;积极探讨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调查不同立地条件下思茅松人工幼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并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思茅松人工幼林树高、地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和pH值,其次是有机质、全P、全N和全K,影响相对较小的肥力指标是盐基饱和度、速效N和速效K。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思茅松连续5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偏度、峰度、直径变动系数、径阶株数分布及直径累积分布等指标对其天然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密度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10~70 a内,偏度先为正值,后由正值逐渐趋向于负值,直径分布曲线表现为先左偏后右偏,偏度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密度高的林分其偏度值大;峰度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峰度值依次增大,且不论林分密度高低,峰度值都趋向于0;直径变动系数随林分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受密度影响不明显;对于任一相同的株数累积分布,密度越高的林分所对应的直径区域中值越小;林分径阶株数分布直观地说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松香思茅松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个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高产脂无性系的松香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松香产量均大于对照,较对照松香产量平均提高192.4%;无性系间松香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松香产量的遗传力为0.68。初步选择出20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松香产量的对照遗传增益为1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