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竹枯萎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3-5483,5561
分离纯化了广西杂交竹枯萎病原镰刀属尖孢镰刀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该尖孢镰刀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在5~35℃、pH值2.5~10.0均能够生长。在20~27℃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0℃。分生孢子在pH值2.5~11.0、湿度90%~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杂交竹枯萎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4个地区种植西瓜实生苗田块的枯萎病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的田间平均发病率在18.5%~38.2%。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发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和保存了31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镰刀菌属特异引物Fu3/Fu4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FOF1/FOR1检测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福建省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占总分离菌株数量的93.54%。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8种矿质元素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产孢的影响.初筛试验表明,Fe、Mn、Zn、Cu、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尖孢镰刀菌产孢,上述元素浓度分别为1、1、100、0.1、0.1 mg/L时对尖孢镰刀菌产孢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7.2%、18.6%、52.8%、47.7%、36.4%,Mo、Mg、Ca对尖孢镰刀菌产孢基本无抑制作用.正交试验表明,对尖孢镰刀菌产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Mn,其次是Fe,最佳因素水平组合Fe、Mn、B、Cu的浓度分别为1、10、0.1、0.01 mg/L.  相似文献   

4.
西蒙得木枯萎病在我国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该病在云南省几个西蒙得木试种区均有发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致病菌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杨树枯萎病的方法和明确前期分离的拮抗菌N6-34对杨树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常规PCR法扩增尖孢镰刀菌的特异性片段,将此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质粒,提取质粒DNA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采用两步法进行扩增并绘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同时对杨树进行不同灌根处理(T1:1×10~6 cfu/mL的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液和未接N6-34菌株的发酵培养液各20 mL;T2:1×10~6 cfu/mL的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液和灭活的N6-34菌株发酵培养液各20 mL;T3:1×10~6 cfu/mL的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液和N6-34菌株的发酵培养液各20 mL),并于10、20、30 d取样检测杨树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应用于土传尖孢镰刀菌导致的杨树枯萎病的检测;T1处理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T2和T3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则呈下降趋势,表明N6-34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本研究对指导杨树种植和病害预报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杨树病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链格孢菌、串珠镰刀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比东方百合对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强。利用石蜡切片、苯胺兰染色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解菌丝在鳞茎和根部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研究百合枯萎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之一,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侵染引起。为探明芝麻枯萎病菌产毒类型,试验采用高效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尖孢镰刀菌株HSFO07021菌液进行了粗毒素提取;采用中压制备色谱仪,首次成功分离了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3种主要毒素。结构鉴定显示,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的3种毒素分别为镰刀菌酸、9,10-脱氢镰刀菌酸和10-羟基镰刀菌酸。种子处理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产生的镰刀菌酸和9,10-脱氢镰刀菌酸均能抑制芝麻幼苗的茎叶生长和根部伸长,对幼苗产生毒害;镰刀菌酸的毒性强于9,10-脱氢镰刀菌酸。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有效化学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芝麻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芝麻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氟硅唑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仅为0.232 mg/L;其次是吡唑醚菌酯,EC50为0.759 mg/L,此外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芝麻尖孢镰刀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为药剂混配和防治芝麻枯萎病提供药剂筛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pH值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pH值;硝化抑制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杀菌作用。[结论]碳酸氢铵中的氨可以杀灭尖孢镰刀菌,并且其转化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地区、6种植物采集的7种植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真菌形态观察法和r DNA-ITS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枯萎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均会产生色素,菌丝大多致密,分生孢子大多呈弯月形,菌丝有隔。通过进一步的分子学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辣椒枯萎菌、兰花枯萎菌、番茄枯萎菌1为镰刀菌;番茄枯萎菌2、甜瓜枯萎菌、西瓜枯萎菌为尖孢镰刀菌;茄子枯萎菌为拟轮枝镰刀菌。枯萎病主要的侵染真菌是尖孢镰刀菌和镰刀菌,少数为拟轮枝镰刀菌。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对枯萎真菌病害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sesami,FOS)侵染引起的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筛选出能够应用于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利用采自我国不同省份(区)的芝麻、荩草和紫花地丁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尖孢镰刀菌拮抗作用测定,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重要拮抗菌对芝麻苗期枯萎病的防控效果;进一步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开展了拮抗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来源于我国6个省份(区)的33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细菌1 077株、真菌515株、放线菌554株,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17株、真菌10株、放线菌51株。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的拮抗作用最为显著,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大抑菌带均为1.0 cm;且其对由强致病性FOS菌株引起的芝麻苗期枯萎病的最大防效分别达到83.74%和63.13%。SF3-33和SF4-11菌株分别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皮奥显亚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  相似文献   

15.
在太原盆地特殊的生态条件下,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镰刀菌14株。根据显微观察,确定它们分别属于3类镰刀菌菌株,其中尖孢镰刀菌占52.13%,串珠镰刀菌占19.24%,茄类镰刀菌占28.36%。对3种镰刀菌进行黄瓜致病性验证测定,尖孢镰刀菌病原菌株对蔬菜有明显致病性,串珠镰刀菌、茄类镰刀菌株表现非致病菌或弱毒株。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40%福星EC,10%世高DG和50%福美双DC对黄瓜尖孢镰刀菌抑菌作用优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103cfu/g、2.07×103cfu/g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模拟土壤添加稻秆后淹水的方法,通过对淹水处理期间土壤理化指标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测定,研究了淹水期间不同稻秆用量对连作香蕉枯萎病高发香蕉园土壤性状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常规淹水和淹水添加稻秆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尖孢镰刀菌数量,提高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酸浓度和Fe2+的浓度。处理36 d后,常规淹水、淹水添加0.5%稻秆、淹水添加1.0%稻秆、淹水添加2.0%稻秆等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62%、33.95%、39.51%、47.84%。因此,对香蕉枯萎病高发蕉园,可采用稻秆还田后淹水的方法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病害发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引起的枯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典型土传病害,危害极大.旨在揭示草莓植株根际枯萎病真菌群落结构与枯萎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对草莓枯萎病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南京地区草莓枯萎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基质为研究对象,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草莓根际基质的真菌组成.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病株与健株根际基质相比,真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病株根际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较健株高;病株根际基质中优势属是刺孢菌属,优势种是蚜虫莫氏黑粉菌;健株根际基质中优势属是Pseudothielavia(暂无统一中文名),优势种是Paecilomyces tabacinus(暂无统一中文名);病株根际基质尖孢镰刀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株根际基质,提高了14.83倍,表明枯萎病的发生与尖孢镰刀菌含量的大幅度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尖孢镰刀菌。用经典Trizol法提取RNA的质量不能满足研究尖孢镰刀菌RNA的需要,而改良Trizol法提取的RNA杂质少,质量高,浓度也有所提高,完整性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可以满足研究尖孢镰刀菌RNA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