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新鲜的天山雪莲果为材料,研究了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拟合了米氏方程并求得了Km、Vmax,并探讨了不同抑制剂对PPO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天山雪莲果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6.5,最适温度为45℃;以邻苯二酚为底物,km=0.061mol/L,Vmax=776.4U/min·g;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剂对PPO的抑制作用大小为:NaHSO3﹥L-cys﹥Vc﹥柠檬酸。  相似文献   

2.
多酚氧化酶是酶促反应的关键酶,研究了山竹果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成正相关;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四硼酸钠、柠檬酸等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为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四硼酸钠>柠檬酸,抗坏血酸的浓度越高,对酶的抑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福平  屈佳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5):134-136,146
对豌豆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可迅速催化焦性没食子酸的酶促反应,而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则催化活性较低豌豆果实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成正相关;抗坏血酸、柠檬酸、四硼酸钠和EDTA-2Na对豌豆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抗坏血酸、柠檬酸对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5.
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冠梨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黄冠梨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反应pH值、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底物和抑制剂条件下的PPO活性。[结果]该酶的最适温度为25℃,50℃以上PPO活力明显受抑制;最适pH值为6.0;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31 7 mol/L;以绿原酸作为底物时,Km=0.018 9 mol/L;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0.2~1.0 mmol/L),所用抑制剂的抑制能力从强至弱排列为L-Cys>Vc>Na2S2O3>NaHSO3>EDTA-Na2。较高浓度的CaCl2、NaCl也可对黄冠梨果皮PPO产生抑制作用。Cu2+能提高黄冠梨果皮PPO活性。[结论]绿原酸在黄冠梨果皮酶促褐变中的作用值得重视;采取调节pH值、热烫、添加安全抑制剂可以明显控制该PPO活性。  相似文献   

6.
石榴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测定最佳试验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天红蛋石榴品种为试材,对石榴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后产物的最高吸光度值,并分别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温度、反应后放置时间以及酶抑制剂浓度等条件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底物浓度宜大于20mmol/L,其最适波长为420nm,最适pH值为6.8,最适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不宜超过20min,反应完成后在20min后测定PPO的活性最为稳定。抑制剂NaHSO4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8mmol/L。  相似文献   

7.
鲜菊芋块茎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鲜菊芋块茎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特性和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菊芋皮部的PPO活性和褐变强度分别是心部的2.04和1.88倍;PPO最适pH值为7.4,最适温度为35℃,85~90℃热处理1~5min可使该酶失活。[结论]0.4‰的亚硫酸氢钠(NaHSO3)或柠檬酸(CA)对PPO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 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EDTA,NaHSO3,H3BO3,柠檬酸既是多酚氧化酶的良好抑制剂,又是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9.
澳洲青苹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对澳洲青苹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探讨。分别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及抑制剂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澳洲青苹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90℃处理3min,多酚氧化酶活性基本被抑制;添加浓度为125mg/kg抗坏血酸或者浓度为600mg/kg的柠檬酸或者浓度为50mg/kg的亚硫酸氢钠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6%,38%和23%。澳洲青萍多酚氧化酶的米氏方程参数为:Km=0.137mol/L,Vmax=0.460U/min。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姬松茸不同部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了不同pH、温度、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为底物的条件下,姬松茸PPO的最适pH为6.4,最适温度为30℃,米氏常数(Km)为6.23×10-3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42 mol.L-1.min-1;柠檬酸对PPO的抑制效果不明显,NaHSO和异V-Na对PPO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有效抑制的含量分别为0.18%和0.2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李映娟  柳静  杨红  赵兴玲  尹芳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84-12986,13041
[目的]获得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L.)果皮沼气发酵的相关参数及条件,探讨其沼气发酵潜力。[方法]30℃下,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对红毛丹果皮进行了实验室沼气发酵研究,其中接种物分别为混合接种物及牛粪发酵料液接种物,料液浓度分别为6.15%和6.34%。[结果]不同接种物对红毛丹果皮的沼气发酵特性影响较大。综合比较日产气量、总固体(TS)降解率、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发酵时间等得出,混合接种物对红毛丹果皮的发酵效率更高。就发酵体系中C、N二大营养物质的转化进行了讨论,并就水果果皮的回收利用以实现资源最大化、能源可持续化及环境友好化的沼气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模式进行了概述。[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毛丹果皮的沼气能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孔庆新  祝冬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7-12028,12033
[目的]研究蒲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研究蒲菜PPO的吸收光谱和动力学性质,并对温度、pH、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蒲菜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蒲菜PPO催化邻苯二酚的产物在41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动力学方程为:V=0.982[S]/(4.97+[S]),其中,V为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蒲菜PPO最适温度为30℃,在95℃、2 min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抑制蒲菜PPO活性;蒲菜PPO最适pH为6.8,当pH(5.4或pH(7.2时可以有效降低蒲菜PPO活性;柠檬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EDTA-2Na等抑制剂对PPO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蒲菜PPO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可为蒲菜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机制,控制荔枝果肉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荔枝果肉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荔枝果肉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对热稳定性较强,90℃水浴保温30 min后剩余相对酶活为22.6%;pH值为7.0时该酶的活力最强,在pH值6.5~8.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邻苯二酚与该酶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4-甲基儿茶酚;谷胱甘肽为该酶的最好抑制剂,其次为半胱氨酸、抗坏血酸、NaF和亚硫酸钠;SnCl2和FeSO4对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CuSO4、MgC l2和CaCl2对其活性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燕升  莫倩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9-526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迅速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pH值为6时达到最小值。添加柠檬酸、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和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光、热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Vc与柠檬酸配合使用增强其稳定性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Cr~(6+)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玮  王波  娄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96-3497,3518
[目的]使用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对橙皮进行改性,对含有Cr6+的重金属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酸改性和碱改性这2种改性橙皮的吸附作用。[结果]酸改性的橙皮对Cr6+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pH值为1.0左右,初始浓度5.0 mg/L,用量为0.6 g,温度50℃,时间为80 m in的条件下,酸改性橙皮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6.52%。[结论]化学改性提高了橙皮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荣保华  王清章  李洁  严守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7-10269
[目的]研究藕带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藕带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藕带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Km为0.0344mol/L,Vmax为172.41U/ml,70℃热保温60minPPO的活性基本丧失;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抑制藕带PPO的活性,其中,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为最佳抑制剂,其次是柠檬酸和抗坏血酸,0.20g/L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藕带资源和科学控制其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