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桂林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7-2010年桂林所辖13个站点的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近50年桂林地区初雷日、终雷日,以及雷暴的年、季、月、日、时变化特征,雷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9.4d,属高雷区;全市南部县年雷暴日比北部县多,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早都在1月7日,南部都是1月4日,初雷日最晚为4月11日,各地最晚终雷日基本都在12月30日;每月均有发生雷暴的可能,6月为高峰月,最少的是12月;一天中雷暴出现的时间变化也呈现单峰型特点,主峰区在14:00-17:00,深夜和凌晨是雷暴活动的低谷;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雷暴日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滨州市大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1971~2000年大雾资料,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大雾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大雾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近10年11月~次年2月的地面风场、相对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多趋势;11月~次年2月为大雾多发期,多发期大雾覆盖范围大,持续大雾天气比较容易出现;6月大雾次数最少,出现于凌晨到上午9时,其持续时间也最短。在11、12、1月中,以6时~9时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5~6时是大雾形成的高峰期。1、2月份以局地性大雾为主,连续出现的几率较小;而11、12月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几率较大,最长连续出现日数达9d。绝大多数雾日08时的风速在3m/s或以下,雾日前1天20时相对湿度大多≥70%。  相似文献   

3.
利用吉安市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6~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吉安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吉安市84个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实况资料,对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形与大雾的关系。通过普查相关气象因子,筛选出与大雾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吉安市大雾能见度预报方程。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2次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报对19次,空报0次,漏报3次,预报准确率86.4%,检验效果较理想,体现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东济宁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的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济宁市大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济宁11个县(市、区)大雾天气的逐月变化可分成4种类型,共同特征是6月份发生大雾天气最少,这与济宁夏季降水较多有关;在地理分布上,济宁大雾天气自西北向东南减少,说明大雾的发生与地势有关系;济宁大雾天气在全年所有月份均有发生,但秋冬季大雾天气日数占72%、夏季仅占13%,这与秋冬季逆温增多有关。济宁市大雾天气与风速和降水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可为济宁市大雾天气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绍兴地区5个国家观测站1972-2017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结合地形特点、气候变化等角度对大雾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绍兴地区年雾日、季雾日空间分布相似,与地形关系密切,嵊州、诸暨盆地大雾出现最多,柯桥、上虞平原大雾出现较少。大雾日数年际间具有明显的三阶趋势变化,总体表现为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有增多趋势,80年代中期之后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雾日集中在秋冬季节,秋冬大雾日数超过全年大雾日数的2/3;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10%。大雾对全球变暖有较好的响应,年平均气温与年大雾日数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于涛 《农业灾害研究》2019,(3):71-72,75
选用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近45年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进入到80年代则逐渐上升,从90年代往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总体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主要在夏季末和秋季最为集中,而春季4—5月和夏季初出现大雾天气较少;鄂尔多斯市大雾出现在白天的概率为65.4%,夜间出现频率为34.6%;因鄂尔多斯市境内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各个区域的大雾分布有较大差异,近45年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区大雾天气出现次数较少,东南部大雾天气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16年盘锦2个国家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盘锦地区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生、消特点。结果表明,盘锦地区沿海更易发生大雾;具有明显的月、日分布特征,秋季、冬季多发,春季、夏季节则较少;雾大多数发生于4:00—10:00,很少发生于12:00—18:00;大雾发生时湿度较大,低层有逆温,多为较小偏南风。  相似文献   

8.
根据伊吾河流域7个雨量站多年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了该流域降雨量的高程分布、季节分布及分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雨量在空间上由高山区向平原递减,西部向东北递减;季节分布上,降水多集中于5~9月,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通过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计算了无降水观测站点区域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5-2013年西藏山南地区现有7县气象台站资料,分析其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南地区冰雹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据资料分析,从1995-2013年山南地区降雹高值年份是1999-2005年,高值为20次,2005年后山南地区降雹有明显减少趋势.山南地区降雹也存在明显季节性,春、夏、秋3个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雹出现,降雹高值在5-9月,10月-次年4月山南地区降雹次数逐渐减少或无降雹出现.从区域特征来看,山南地区出现冰雹高发区为西部浪卡子、南部隆子县的山区,沿江一线出现冰雹概率相对较少,高寒山区降雹多于沿江临近城市的各县.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14):79-80
利用1981~2015年以来毕节8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基本高空地面实况资料,探空辅助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逐日4次格点资料(网格距1°×1°),对毕节市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毕节市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特点表现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特征。毕节市年暴雨日数具有较显著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特点;暴雨发生也存在明显的日、月、季变化;强降水时段多集中在夜间至凌晨。  相似文献   

11.
西安雾日和霾日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 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 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 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 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 d)。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4 ~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 ~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3.
近52年湘西自治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10年湘西自治州8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对近52年该州暴雨的年代际、月际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暴雨期长,暴雨的平均初日是4月11日,平均终日是9月27日;暴雨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分别出现3次峰值,80年代及2000年后变化较为平缓;暴雨最多的是1996年的62站次,最少的是1961年的7站次;2—11月均有暴雨发生,4月暴雨开始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5—8月,其中以6月最多,7月次之,其他月份依次下降;暴雨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特点,按旬统计也大致可分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2个峰值,2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暴雨和区域暴雨总数的39.9%和44.3%。暴雨中心和大暴雨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出现频次由东部向西南部递减,永顺、古丈、泸溪县是暴雨中心,凤凰暴雨出现频次是州内最少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14.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台站1960—2004年逐月0 cm地表温度资料,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和小波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来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且升温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高温区和低温区交错分布,陕西、甘肃、新疆东北部和新疆南部为高温区,青海和新疆北部为低温区。经验正交分解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第1特征向量表现了西北全区地温一致偏高或偏低的变化特征,第2和第3特征向量分别表现出东西及中部与东、西部相反的差异。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后发现,地表温度存在5个空间异常区,即西北东部、西北北部、西北中部、新疆南部和新疆中部,其中西北东部区、西北中部区和新疆中部区表现为高—低—高的过程,西北北部区和新疆南部区则为一致的增加趋势。各异常区年平均地表温度均存在8~16年或16~32年的长周期,西北北部区还存在4~8年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6.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近45年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云  魏荣源  宁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16-21317,21340
利用山东省1965~2009年共45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的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的日照时数在省内有明显的"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域分布特征。山东省日照时数和全国其他地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高日照时数期,从90年代开始日照时数有明显减少趋势。1965~1989年山东日照下降最明显的地区分别在中部南北两个方向上,以临沂和东营为中心的区域内,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约为-250 h/10 a。1990~2009年山东省日照时数下降较为缓慢的地区为西北部大部分区以及东部的一小块地区,气候倾向率在-70 h/10 a。  相似文献   

18.
张焕焕  毕春娟  陈振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30-6333,6357
[目的]探讨滴水湖各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从2012年冬季至2013年秋季,采集上海市最大人工湖表层水样品55个、沉积物样品49个,测定其各形态氮及总氮含量.[结果]滴水湖水体TN污染水平较高,TN浓度在夏季最高;底泥中TN浓度在整个采样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在秋季达到最大值.表层水中NH3-N在夏季最高,NO3--N在春秋季节比较高,NO2--N在冬季最高;底泥中NH3-N在冬季达到最高,NO3--N在秋季达到最高,NO2-N在春季最高.[结论]滴水湖底泥中各形态无机氮在4个季节空间差异性均大于上覆水体中的无机氮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兰州市榆中县气象局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2006—2013年兰州市逆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PI首要污染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07:00贴地逆温直接影响兰州市区API首要污染指数,冬季逆温最强,秋季次之,夏季最弱,10月—次年1月较集中,持续10 d以上的逆温发生在11月—次年2月;当逆温≤3℃时对空气质量的负贡献明显增加,当逆温厚度为700~900 m时污染日概率高于清洁日概率;逆温持续时间为2.0~5.0 d时平均API首要污染指数、污染日概率分别为93、26%,5.1~15.0 d时分别增加至107、39%,超过15.0 d时平均API首要污染指数显著升高至141,污染日概率快速增加为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