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方法】以对西安市农村迁移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迁移老人定居城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农村迁移老人具有定居城市养老的意愿,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模式、住房条件、与同住子女的关系、社区参与、配偶是否随迁对农村迁移老人的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统筹城乡综合考虑迁移老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从社区层面的构建迁移老人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艳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1):224-225
根据已有研究,以延安市农民工实地调查为依据,对进入延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模式进行分类,利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影响两类迁移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定居式迁移,年龄较大的人更倾向于定居式迁移,农村承包土地的处置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定居式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6):9122-9123,9150
利用珠三角地区和重庆2地的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城乡社会适应状况对流向意愿的影响。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和农村社会适应状况是影响农民工流向意愿的基本因素,城市文化适应和职业适应对农民工定居城市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农村生活适应和职业适应水平低的农民工越可能选择定居城市,但城市生活适应和农村文化适应对农民工流向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流向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之间并没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对贵州省长顺县(贫困县)凯佐乡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文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从加快新农村建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有城镇定居意愿的农民工在合意的城市安居,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破解"三农"困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辽宁省不同层级务工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显现出定居中小城市的倾向,"房价、稳定的工作、离家乡远近、更利于事业发展"成为其城市定居选择共同关注的因素。(2)女性倾向"留城",26岁以上者倾向回农村老家定居。(3)家庭年收入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定居有显著影响;不同层级城市,职业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不同;"属地就近"原则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选择中作用明显。国家应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把中小城市建设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宜居之地。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贵州省10个县区选取800户农户,对贵州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女性劳动力婚姻状况稳定,以从事家庭经营为主,外出务工大多为陪伴型,以省内务工居多,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由于从事多业劳动,人均收入大多高于全国农村和贵州省农村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10-18311
对陕西南部洋县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该县农村中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多于女性;外出务工的人数明显大于在家务农的人数,不同年龄段的外出务工者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人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外出打工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民已经从务农为主转变成务工为主,同时,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其月收入存在一定的联系;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外出打工,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不愿放弃在农村的土地。提出要强化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农民的就业观;改变落后思维方式,破除农民重男轻女的思想;制定兴农政策促进农村自身的发展,在帮助农村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仰和芝 《农业考古》2006,(6):328-331
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内悄然出现了农村外出打工女性的跨地区婚姻模式.本文认为,这种婚姻模式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反映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迁徙和婚姻变迁的规律.相对于传统农村的缺少流动和地域狭小的通婚范围,农村女性外出打工引发的跨地区婚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婚姻的传统地域走向,其社会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南京市近郊农民的入户调查,从生存适应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城市近郊农民的进城定居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生存适应能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被调查者愿意进城定居,其中,家庭收入高、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城镇生存能力更强,进城定居意向更强;年轻、对相关政策了解、女性群体适应城镇生活能力较强,进城定居意愿也更加强烈;而居住地离市区的距离则与进城定居意愿呈现显著负相关。最后,为促进农民进城定居、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南京市近郊农民的入户调查,从生存适应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城市近郊农民的进城定居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生存适应能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被调查者愿意进城定居,其中,家庭收入高、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城镇生存能力更强,进城定居意向更强;年轻、对相关政策了解、女性群体适应城镇生活能力较强,进城定居意愿也更加强烈;而居住地离市区的距离则与进城定居意愿呈现显著负相关。最后,为促进农民进城定居、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用地不断征用农村耕地,利用农村耕地进行城市建设,农村面临耕地减少的现象;农民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外出务工逐渐散失优势,返乡是最好的选择,而耕地是农民生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举家进城定居,"无人种地"和"土地撂荒"现象很突出。为了更好地释放以"三权分置"为核心内容的"新土改"的政策红利,需要培育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和重建农村微观经济基础同步推进,真正"放活"和"搞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并盘活农村发展要素,从根本上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创新与实践过程中,那些具有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民工无疑是首要考虑的对象。对目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工作的江苏籍农民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有进城定居意愿农民工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并从宏观环境、家庭条件和个人特征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所调查的有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民工群体中,男性、目前在城市无自有住房、计划在城市买房、农村住房面积较大,以及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更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而在城市工作时间较长、职业层次高、工作相对稳定,以及愿意放弃承包地的农民更愿意退出宅基地。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序推进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照广义梯度发展理论,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具有紧密关系。对关中3个县域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梯度推移阻力减弱的情况下,城市辐射带动仅仅是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农村的资源禀赋、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才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本研究以吉林省辉南县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村庄组团类型,依据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结果,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三生”空间综合阻力值分布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东高西低趋势,按照综合阻力值大小分为最小、较小、中度、较大、最大5个阻力区。基于综合阻力分区结果与聚类结果划分出4种村庄组团类型:集聚提升类村庄47个,总面积为1.243×107m2;城郊融合类村庄35个,总面积为7.169×106m2;特色保护类村庄41个,总面积为1.252×107m2;稳定改善类村庄18个,总面积为4.201×106m2。根据村庄组团内部相对引力值关系和每个农村居民点实际的功能辐射范围,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重点建设型、一般建设型、迁移合并型3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给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在托达罗给出的人口流动模型基础上,对于农民工务工情况进行分类,而后根据分类的结果来分析不同类型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和风险,帮助农民工进行更加理性的外出决策,促使民工流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张会娟  张振  吴海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46-147,164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务工人员的顺利就业。该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渠道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信息网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意愿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较强,而且具有明显人力资本特征的因素会影响其定居意愿。其中学历、职业、城市居留时间和收入都与其定居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其定居意愿也越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时间越长其定居意愿也越强。建议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企业住房的提供与政府保障房的建设3个方面推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进程。  相似文献   

20.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