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蹄叶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因可导致蹄变形和引起多种其他蹄病 ,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是近年来国内外奶牛蹄病研究的主要课题。到目前为止 ,对蹄叶炎引起蹄骨病变的研究资料很少。本文是我们采用二磷酸组织胺诱发奶牛蹄叶炎研究的部分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在同一牛场经产奶牛中 ,挑选临床健康、无蹄病的北京黑白花奶牛 12头 ,随机分为实验组 8头 ,对照组 4头。实验组奶牛于颈部皮下注射二磷酸组织胺 ( HA)水溶液 15 0 μg/ kg体重 ,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两组奶牛混槽饲养 ,33天后屠宰 ,取蹄备用。  1. 2  X线摄片 每一蹄的…  相似文献   

2.
二磷酸组织胺对奶牛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动物实验方法,给8头健康奶牛颈部皮下注射二磷酸组织胺,剂量为150μg/kg体重。于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和12小时分别采取血样,采用试验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给药前血浆内毒素含量平均为0.39Eu/ml,给药后2小时和12小时分别为0.71Eu/ml和0.83Eu/m;。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12小时,血浆内毒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5)。文章首次报道了组织胺对血浆内毒含量的  相似文献   

3.
奶牛蹄叶炎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蹄角质软化,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一旦得病,奶牛就会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奶牛就会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显降低,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的因卧地不起等原因,只好淘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奶牛的蹄病中,41%的病例是蹄叶炎,72%的动物至少有一个蹄发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蹄叶炎:毒素、组织胺与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既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到目前为止。对其发病原因说法不一。国内外学者认为蹄叶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毒素、组织胺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家畜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既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到目前为止,发病原因说法不一,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主要致病因素是毒素、组织胺和代谢紊乱.家畜患蹄叶炎时真皮血管系统受到侵害,导致指(趾)部毛细血管血液灌流量减少,造成局部缺血,这种血管变化在早期非常清楚,并且最早的病理变化是停滞性氧不足.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现代奶牛集约化饲养管理的逐渐完善,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病则会引起跛行、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甚至停产、受胎率下降,最后因卧地不起而被淘汰,给养殖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蹄叶炎成了制约奶牛发展的因素之一,下面将简要的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 什么是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部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病中占70%~90%。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性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为蹄角质生长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出现沟和嵴,使蹄壁呈现波纹状。蹄底真皮尤为严重。蹄底穿孔,溃疡,造成病牛不能行走,甚至爬窝。  相似文献   

10.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率较高,轻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重者因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1.
将已被诊断为由于卵巢静止而致不孕地57头奶牛分为4组;电针组,水针组,激素组和对照组。输精后,电针组受胎率为80%,水针组为46.7%,激素组为73.3%,而对照组为16.7%。4头对激素治疗无反应的奶牛经电针治疗后受孕。各各组奶牛乳中孕酮水平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某农场选取5头骨软病乳牛作为试验组,5头健康乳牛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了血常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牛血清钙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无机磷水平显著下降。知清AKP活性显著升高,其同工酶特征性酶谱中骨带染色谱宽变深;血清维生素D3活性代谢产物(25-OH-D和1,25-(PH)2-D3)均显著下降;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极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34头黑白花奶牛,患子宫炎或卵巢疾病而不孕,将其随机分为2组。激光组(24头)用He-Ne激光照射交巢穴,7d为1疗程。间歇7d再照射第2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血浆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发现,激光组病牛血浆β-END由照射前(第0天)的112.864±58.947pg/ml升高到第1疗程后(第8天)的175.634±104.310pg/ml(P<0.05),间歇1周后为(第14天)237.627±153.136pg/ml(P<0.01),第2疗程后(第22天)为193.448±104.378pg/ml(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测定值。同时观察到,激光组发情牛头数为21头,发情率87.5%;对照组发情3头,发情率30%。组间差异显著(P<0.01)。表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使病牛β-END分泌增加,并参与调节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4.
选用15头健康成年黑白花奶牛,随机分成三组,按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进行饲养试验,试期三个月,共有三个处理:(A_1)饲粮中添加 K110mg/头·日,(A_2)添加 K120mg/头·日,(A_3)常规饲粮(对照),研究饲粮中添加碘对奶牛产奶性能、垂体——甲状腺轴分泌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 A_1奶牛产奶量和标准乳量分别为23.29±0.51kg/头·日和20.53±0.51kg/头·日,处理 A_2则分别为23.41±0.34kg/头·日和20.58±0.33kg/头·日,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 A_3的21.58±0.50kg/头·日和18.70±0.57kg/头·日(P<0.01),A_1、A_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三处理乳脂率分别为(A_1)3.21±0.077,(A_2)3.20±0.079,(A_3)3.10+0.081,两个补碘处理虽均高于对照,但统计上不够显著。三处理之间乳中干物质含量和非脂干物质含量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A_1、A_2处理血清中 T_4含量均显著高于 A_3(P<0.05),但 A_1、A_2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 T_3含量 A_2极显著地高于 A_3(P<0.01),A_1显著高于 A_3(P<0.05),A_1、A_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甲状腺变化情况与甲状腺素的变化相似。A_1、A_2血清中 TSH 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 A_3,但 A_1、A_2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适量碘可以改善奶牛垂体——甲状腺轴的分泌机能从而提高产奶性能,饲粮碘稍微过量对甲状腺机能、产奶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奶牛赘生乳头数呈阈性状特点,本文采用阈性状分析法估测赘生乳头数的遗传力为0.33 0.04,因此,进行表型选择可获得较理想的选择效果。通过其对产奶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赘生乳头对产奶量虽无明显影响,但有遗传倾向。它不仅影响乳房的外形,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无疑是一不合意性状,应在奶牛选种工作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采用牛支原体间接ELISA和特异性PCR检测牛血清中的牛支原体抗体及病料中牛支原体核酸,共检测9个地区15个规模化奶牛场437份血清,肺脏、关节液及鼻腔黏液44份。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6.43%(334/437),其中脐带血抗体阳性率为40.00%(4/10);病料阳性率为40.91%(18/44)。检测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大部分奶牛场存在牛支原体感染,部分奶牛场发生牛支原体肺炎及关节炎病例,并存在垂直传播的风险。牛支原体感染可能成为危害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促黄体素(LH)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的LH排卵峰值低于正常母牛,其峰值分别为2.71±1.00ng/ml和4.70±1.71ng/ml,差异显著(P<0.025)。为了初步验证LH峰值与屡配不孕之间的关系,对20头屡配不孕母牛在发情开始至配种前肌肉注射外源性LH180IU,其配种后60天的受胎率为70%(14/20),而未用LH处理的11头屡配不孕母牛的受胎率为18%(2/1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体内LH排卵峰值降低可能是导致乳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奶山羊实验性过食黄豆的血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只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假定健康奶山羊进行了过食黄豆对其血液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给予40、00、80g/kgwt黄豆,分别可导致发病,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过食黄豆是一个由酸中毒转入以氨中毒为主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全过程,血氨浓度与黄豆的给予量呈正相关;血液pH值先下降(7.13±0.22,P<0.01)而后上升(7.86±0.25,P<0.01),血浆CO_2CP先降低(12.03±2.73mmol/L,P<0.05)而后升高(22.76±0.76mmol/L,P<0.01),血乳酸先升高(2.07±0.22,P<0.01)后降低(1.23±0.05mmol/L,P<0.01);血氨、血pH值及血浆CO_2CP的升高,是过食黄豆在血液理化性质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乳牛体内维生素D3代谢与骨软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京效区某农场,选择10头健康乳牛作为对照组,10头具有骨营养不良的乳牛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了饲料和血清钙,磷含量分析,血清AKP活性及其同功酶,血清维生素D3及活性代谢产物等项目的检测,尾椎X线检查及维生素D3治疗试验等。结论如下:①该场乳牛发生的骨营养不良为贩质软化症,维生素D3其活性代谢产物缺乏是其主要病因;②血清25-OH-D3和1,25-(OH)2-D3是诊断乳牛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乳牛  相似文献   

20.
缺磷症和肝功障碍奶牛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功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析了81头健康、26头缺磷症、30头肝功障碍和17头缺磷症伴肝功障碍牛的血清AKP同功酶,并以热灭活试验鉴定其组织来源,探讨了该酶对奶牛缺磷症和肝功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健康和病牛血清中均有5条带,其中快带(SF)和慢-1(SS-1)存在于全部血清样中,其余3条慢带仅在部分血清中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SF和SS-1分别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健康牛的肝带和骨带均无弥散现象,两带间有明显间隔;缺磷症牛的骨带弥散并与肝带相连,形成一条宽而着色深的酶带;肝功障碍牛的肝带弥散,着色加深,但与骨带有间隙;缺磷症伴肝功障碍牛的肝带和骨带均有弥散,形成一条很宽而着色很深的酶带。上述酶谱变化可作为奶牛缺磷症和(或)肝功障碍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