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种子受赤霉病菌侵染后醇溶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小麦种子受赤霉菌侵染后,胚乳醇溶蛋白质的变化特点。通过定量分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受病麦粒的醇溶蛋白质含量减少,降低程度随受害程度加重而增大;醇溶蛋白质的组份没有明显改变,即醇溶蛋白质的电泳带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蛋白带的染色强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苏麦三号、新中长、东海63和农林61等4个品种36个接种小穗的石蜡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指出,小麦赤霉病菌可以菌丝直接侵入颖片或花药表皮,也可以通过花药的自然裂口侵入。最先侵染的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及小穗基部缝隙内的组织。观察表明,病菌首先侵染花药,然后横向扩展侵染靠近花药的颖片内侧壁,及垂直向下蔓延至子房的侵染方式占31个,是典型的侵染过程。研究结果还指出,病害在小穗内的发展,由于颖片对病茵扩展的阻隔作用,垂直扩展快于横向扩展,造成小穗的半病半健状况。  相似文献   

3.
4.
小麦新品系蛋白质及HMW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选的24个小麦品系蛋白质及高分子量(HMW)谷蛋白亚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改良已取得较大突破。N2501品系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分别高达34.1%、16.4%和61mL,均超过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强筋粉有关指标,且有效穗平均5.2个,穗粒数、千粒得和穗粒重也分别高达98.6粒、45.1g和4.44g,是一个难得的适合四川生产的优质新品系。新品系蛋白质品质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可望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向改良。新品系中5 10优质亚基比率相对较高,这为进一步开展小麦品质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6.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亚基组成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蛋白组分,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148份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历史变化。结果表明:在148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16种HMW-GS亚基和43种亚基组合。在Glu-A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以null和1亚基为主;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以"7+9"和"7+8"亚基为主;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以"2+12"亚基类型为主。在43种亚基组合中,以"null、7+9、2+12"组合为主,其他亚基组合尤其是与品质有关的亚基组合相对较少。从河北省小麦品种HMW-GS的历史演变来看,优质蛋白亚基及其组合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仝胜利  董丽平  李淑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492-3494,3511
对豫南地区75个不同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其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基有1、7+8、7+9、2+12、5+10,亚基组合有1,7+9,2+12和1,7+8,2+12。Glu-1三位点控制的亚基等位变异与蛋白质关系密切,对蛋白质含量效应表现为GluB1>Glu-D1>Glu-A1。蛋白质平均含量较高的亚基有1、8、5+10以及亚基组合1,7+9,12;N,7+9,5+12;N,14+15,2+12;1,8,5+10等。亚基组合1,7+8,5+10;N,8,5+10;1,17+18,2+12与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今后品质育种工作中可望着重考虑亚基1、8、7+8、5+10及其组合。  相似文献   

9.
宁夏灌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灌区育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CE)技术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育成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共检测到9种亚基和12种亚基组合类型,各亚基出现频率不尽相同,Clu—A1位点的1亚基出现频率较多,占55%,2^*亚基出现频率较少,占33%,Glu—B1位点上17 18、7 8亚基出现频率较少.各占33%,Glu—D1住点上5 10亚基出现频率最多.占72.2%。对品种的亚基组成进行的品质评分结果表明:宁夏灌区小麦品种品质评分在5-10分之间,平均为8.7分。本研究筛选出优质亚基组合类型2^*、17 18(7 8)、5 10的品种4个,1、17 8(7 8)、5 10的品种5个。  相似文献   

10.
从健康小麦植株内共获得98株内生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初筛出6株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离体和活体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系统研究该6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JY2001-4和JY2001-10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穗部活体试验中,JY2001-4和JY2001-10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3.33%和86.67%,治疗效果分别为73.33%和78.33%;田间药效试验中,JY2001-4和JY2001-10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0.49%和67.34%,治疗效果分别为53.01%和55.33%。  相似文献   

11.
对引致小麦赤霉病穗腐镰刀菌(Fusarium)的10个种或变种及3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禾谷镰刀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酸性磷酸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电泳图谱在大多数穗腐镰刀菌种或变种间存在着很大相似性;在禾谷镰刀菌种内,30个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电泳图型也基本相同,因此很难将这一生化指标用于穗腐镰刀菌的分类。十个穗腐镰刀菌种或变种间的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均为二条带,由于带数少,提供的分类信息少、加之彼此间有很大相似性,因此该酶在分类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赤霉病的一些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病)和凡_6(感病)穗部受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侵染后,病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含最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受侵染后,PAL酶活均升高,但在受侵染的前中期,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中的PAL酶活增加速度高于感病品种凡_6。木质素在病穗和健德颖壳内的含量均表现为抗病的苏麦高于感病凡6,其含量随接种后日数增加而增加。酚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的颖壳内,均表现为病穗高于健穗,但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不同。因此,从侵染的前中期,抗病苏麦病穗中的PAL酶活和酚类含量增加速度稍快于感病的凡6这一特点,可以认为它们在侵染的早期对抗病起着一定作用。而木质素的含量则与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个品质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在两种肥力和两个生长季节,研究了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高烘烤品质类型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籽粒成熟;年际间蛋白质积累动态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肥力水平对蛋白质的积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感染白粉病小麦叶片细胞的超微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感染白粉病菌后,叶片叶绿体肿胀,双层膜不完整或消失,基粒片层排列疏松紊乱,细胞中出现许多由单层膜围成的大小不等的空胞和类似纤维状的膜状物,细胞核膜消失,质壁分离.  相似文献   

15.
T型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单株考察了91个T型杂交种的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等性状及其超标优势,并用偏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上述性状及其超标优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具有较普遍的强超标优势,单株穗数、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较低,也不普遍;且各性状本身及其超标优势间均存在不同程度或性质的相关关系,但对产量或产量超标优势的贡献均以直接的正效应为主,均以也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因此,在筛选杂交组合时,应着重保持适当的穗数和充分发挥穗粒数优势强的特点,同时兼顾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目前种植和将要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小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粒数与粒重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穗型的5个小麦品种对单穗不同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各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M1穗段的粒数最多和粒重最高,U2段的粒数最少和粒重最低,M2、L、U1则居中,但少粒型品种79-2812的这两个性状在穗段的分布则小有差异。形成这种变异的原因主要由于顶小穗出现的早迟所致。在单穗内以L、M1、M2三穗段的粒数和粒重占绝对优势。在一个小穗中,以基部籽粒最重,随粒位上升而粒重递减,顶端粒最轻。结实5k7粒的小穗以第3粒最重;结实3k4粒者以第2粒最重  相似文献   

18.
从具节节麦胞质的日本异质小麦“タゥネユムキ”与四川小麦品种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雄性全不育株。研究表明,其雄不育特性受一个显性雄不育基因和一对(或一个)部分显性雄不育基因控制。少数小麦品种能恢复其育性,但不育性还不能完全保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2头黑白花奶牛分娩后前7d初乳蛋白各组分浓度的逐日变化以及初乳蛋白对7头新公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乳蛋白各组分浓度呈逐日递降趋势;初乳总蛋白(TP),酪蛋白(CN)和乳清蛋白(WP)浓度递递降率分别为1.00,0.25和1.15;初乳乳清中α-乳清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免疫球G(IgG),血清白蛋白(SA)和乳转铁蛋白(LF)浓度递降率分别为1.03,0.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