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型反向式切桑机的研制及主要技术参数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蚕桑生产中切桑作业的工效和质量,满足小蚕共育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反向式切桑机具。该机由独特结构的带齿形刀的刀辊、圆刀片组和定刀构成,三者之间的配合完成对桑叶横向和纵向切割,具有工效高、可保持桑叶新鲜度及造价低廉等特点。根据该机的切碎原理及工作过程,分析影响桑叶切碎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主要工作部件圆刀片组、刀辊的技术参数的分析及单因素试验,确定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为:齿形刀与圆刀片组之间的间隙1.5~2.0 mm,齿形刀楔角12°,齿形刀厚度3 mm,圆刀片组转速1 000~1 200 r/min,刀辊转速650 r/min,输送带速度0.11 m/s。样机试用切桑工效达到400 kg/h,是人工切桑的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于2020年在淳安县进行了"强桑1号"大蚕条桑省力化饲育与普通片叶育的对比试验.结果强桑1号条桑育的每667 m2桑产叶量为915.8 kg,比片叶育的925 kg减少了2.5 kg;张种采叶喂叶用时为37.2 h,比片叶育的47.1 h减少了9.9 h;张种产茧量42 kg比片叶育的39.5 kg提高了2.5 kg.结果表明,"强桑1号"条桑育比片叶育省工省力,增效281.19元/张,增幅达17.4%.  相似文献   

3.
环保饲料对生长猪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验证环保饲料在生长猪养殖中的示范效果。选择平均体重(30.15±1.19)kg的生长猪6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在试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的普通饲料、环保饲料或环保促生长饲料,于试验始末对试验组称重、全程记录试验猪采食量。试验期为65d。试验结果表明,环保饲料组生猪饲料转化效率达到2.88:1,比对照组提高了8.57%(P<0.05);环保促生长组生猪饲料转化效率达到2.85:1,比对照组提高了8.52%(P<0.05);环保促生长组生猪日增重达到795.80g/d,比对照组提高了8.06%(P<0.05)。通过试验得出了在规模养殖场使用环保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从70~110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浓度硒含量的乳酸菌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效果,测定了硒浓度分别为10、15、20、25μg/m L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乳酸菌对黄曲霉菌落生长抑制率、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以及黄曲霉产毒量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硒浓度在10~25μg/m L,培养48 h的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较乳酸菌组增长了0.6%~9.4%,96 h抑制率达到了37.1%;培养6 h的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较乳酸菌组增长了0.2%~61%,24 h抑制率达到93.6%;产黄曲霉毒素B1抑制率较乳酸菌组提高10.3%~56.6%,24 h抑制率达到了97.3%。硒浓度达到25μg/m L的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和产黄曲霉毒素B1抑制率均达到最大。结果提示,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菌落的生长、孢子萌发以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并且硒浓度达到25μg/m L,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冷却装置和普通贮奶罐对刚挤出来的牛奶进行冷却和贮存,测定牛奶冷却效果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经复合冷却装置冷却的牛奶,挤奶后1h内温度可降到4℃以下,菌落总数小于1×105CFU/mL;而普通贮奶罐冷却的牛奶,挤奶后4h以上温度才能降到4℃,菌落总数大于4×105CFU/mL。这说明,与普通贮奶罐相比,复合冷却装置可显著提高牛奶冷却效果,牛奶菌落总数大幅度降低,达到了优质乳对此项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几种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壳寡糖、异麦芽糖和甘露寡糖)代替葡萄糖作为MRS培养基碳源,探讨低聚糖对乳酸片球菌增殖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果糖为2%(m/V)时,能明显促进乳酸片球菌生长,发酵后的菌体浓度可达到(3.08±0.54)×109cfu/m L;同时也能明显提高乳酸片球菌抑菌性,抑菌圈直径达到(14.21±0.30)mm。与葡萄糖相比,低聚果糖作为碳源能使乳酸片球菌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缩短了适应期。因此可将低聚果糖与乳酸片球菌配伍应用于畜禽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玉米秸干物质和纤维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将尿素和氢氧化钙均按玉米秸风干质量的2%、3%和4%分别添加,对玉米秸进行复合化学处理,9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为原玉米秸,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秸干物质和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结果表明:干物质瘤胃72 h降解率,9组(4%尿素+4%氢氧化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1.4%;中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9组除与4组(3%尿素+2%氢氧化钙)无显著差异外,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6.36%;酸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9组高于7组(4%尿素+2%氢氧化钙),差异显著,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0.6%。结果说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以9组,即用占秸秆风干质量4%的尿素+4%的氢氧化钙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玉米秸复合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微生物发酵稻草与普通稻草在延边黄牛瘤胃内的降解情况,在0、6、12、24、36、48和72 h测定干物质(DM)、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计算相应营养物质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稻草6~72h时瘤胃内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与普通稻草差异显著,72h时,试验组DM平均降解率达到56.08%,比对照组提高了68.47%;蛋白质平均降解率48.44%,比对照组提高36.3%;72 h时混菌发酵稻草NDF降解率最高,平均为53.22%,比普通稻草降解率平均提高25%;72 h时,发酵稻草ADF平均降解率达到39.47%,比普通稻草平均提高15.49%.2重复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玉米秸秆经复合氨化处理后对绵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瘤胃尼龙袋法,选择4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滩湖杂交F2代育成公羊,按4种不同梯度尿素-糖蜜-硫酸铵-水溶液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并选用套袋(Ⅰ组)和覆膜(Ⅱ组)2种贮存方式,测定其处理样品在瘤胃培养4、8、1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复合氨化处理后粗蛋白质(CP)含量,各套袋组Ⅰ-2组、Ⅰ-3组、Ⅰ-1组、Ⅰ-4组CP含量比CK组提高298.77%、237.86%、195.47%、188.48%(P0.01);各覆膜组Ⅱ-1组、Ⅱ-2组、Ⅱ-4组、Ⅱ-3组CP含量分别比CK组提高270.37%、241.98%、217.70%、212.76%(P0.01);瘤胃干物质降解率(DMD)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其中Ⅰ-1组和Ⅰ-2组8 h的DMD分别比Ⅰ-4组高49.41%、51.57%(P0.05),Ⅰ-2组72 h的DMD比Ⅰ-4组高120.95%(P0.01);其Ⅱ-4组8 h瘤胃DMD分别比Ⅱ-3组、Ⅱ-2组和Ⅱ-1组高47.12%、64.84%、40.94%(P0.01),其Ⅱ-4组、Ⅱ-3组和Ⅱ-2组48 h瘤胃DMD分别比Ⅱ-1组高24.66%、21.81%、15.85%(P0.05)。结果提示,以"3%尿素+3%糖蜜+0.5%硫酸铵+40%水溶液"和"4%尿素+0.5%硫酸铵+40%水溶液"为复合氨化调制玉米秸秆饲料的优选配方。  相似文献   

13.
选择180羽50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成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组(按1.5%比例添加)、喹乙醇组(按35mg/kg的量添加)和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试验期限为60d。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组的产蛋率和产蛋数分别比喹乙醇组、对照组提高2%、8%和5.9%、10.2%;饲料转化率比喹乙醇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5.6%和12.3%;喹乙醇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3%和6.7%,而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组未出现死亡。说明复合中草药添加剂不但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防病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羊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同期缺磷(0μmol/L)和低磷(2.5μmol/L)胁迫处理的叶片光化学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系统Ⅱ实际量子效率Φ(Ⅱ)及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Ⅱ)分别降低42.9%和38.1%,约为低磷处理降低幅度(19.6%,20.4%)的两倍,表明缺磷比低磷引起的PSⅡ活性降低更多。两种处理下光系统Ⅰ的实际量子效率Φ(Ⅰ)分别比对照降低25.4%和28.8%,表明它们对PSⅠ功能的影响程度相当。进一步对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环式电子传递速率的比较发现,缺磷胁迫下二者增加的幅度最大,可达对照的3.48倍和1.77倍,推测这是羊草植物缺磷胁迫下光保护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将15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即A组(100%普通玉米)、B组(50%普通玉米+50%蒸汽压片玉米)、C组(100%蒸汽压片玉米)、D组(50%普通玉米+50%膨化玉米)、E组(100%膨化玉米),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头仔猪,进行5 d预试及14 d正试期,测定其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蒸汽压片玉米或膨化玉米均可以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日增重及采食量、降低仔猪腹泻频率,对料重比的影响呈不规则结果;各处理组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牧草类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商品化水平,以玉米(Zea mays)秸秆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为原料(按照质量比1∶1),研究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7个总水分含量,分别为8%、10%、13%、16%、19%、22%和25%。通过测定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筛选出较适宜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呈下降趋势,总水分含量为8%的成型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然后采用L9(34)设计正交试验,以总水分含量(8%、10%和13%)、原料粉碎粒度(4、6和8 mm)和模孔直径(6、7和9 mm)为影响因素,以成型率、硬度和密度为检测指标,筛选出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影响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质量的主次因素为模孔直径>原料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最优组合为模孔直径7 mm,粉碎粒度8 mm,总水分含量8%。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乳酸菌发酵的扶正解毒散复合制剂,并探索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子试验法将不同比例的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中药提取液添加至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测定中药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其次,利用正交试验对复合药液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最后,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抗生素)、试验Ⅰ组(发酵制剂)、试验Ⅱ组(未发酵制剂),分别在试验的第21、42天测定肉鸡的生长及免疫器官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药液组的最高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61.64%、505.48%、156.16%、564.38%。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合发酵液最适生产培养基配方:复合药液100 mL、红糖2.0 g、蛋白胨0.3 g、豆粕2.0 g,发酵液活菌数为7.13×109 CFU/mL。肉鸡生长试验结果显示,1~42日龄阶段,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84%和8.22% (P<0.05),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0.88%和4.66% (P<0.05),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21、42日龄时,Ⅰ、Ⅱ组脾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04%和13.58% (P<0.05)、7.79%和7.41% (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30%和26.23% (P<0.05)、15.65%和11.48% (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液能促进乳酸菌的增殖,复合发酵液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试验主要研究樟科提取物(CE)、腐植酸(HA)及其复合添加对仔猪粪尿中氨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35日龄体重相近的仔猪256头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CE(0.35 g/kg)组,基础日粮+HA(0.5 g/kg)组,基础日粮+CE(0.35 g/kg)+HA(0.5 g/kg)4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饲喂CE、HA及CE+HA使仔猪饲料增重比分别下降了6.03%(P<0.05)、4.52%(P<0.05)以及7.54%(P<0.01),脲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粪样pH值下降,从6h开始各个时间点的尿素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氨态氮浓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对照组要分别晚24、24h和48h。试验表明,CE、HA及CE+HA均能降低尿素分解速率,减少氨气的挥发,并显著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CE+HA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酵母粉蛋白胨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初始pH、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GJ222最大产酶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V/V),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0.5%(m/V),蛋白胨1.0%(m/V),NaCl 0.5%(m/V),三梨醇1.0%(m/V),MgCl20.5%(m/V)。在此条件下,菌株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达到11456.4 Miller,比基础培养基的表达量(860 Miller)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复合益生菌对羔羊生产性能及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将20只羔羊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复合益生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含0.2%复合益生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56 d。试验过程中,测定始重、末重、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在试验0、28、56 d时,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组羔羊平均末重和平均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4%和14.08%,而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41%,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复合益生菌组羔羊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了13.74%,差异显著(P0.05)。在28 d和56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1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45%和26.86%,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28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2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2.19%,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56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2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27.33%,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复合益生菌有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和血浆IL-1、IL-2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