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烘干法、环刀法、渗透筒法和机械筛分法对泰山 4种坡面经济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透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种经济林的土壤孔隙度为 4 3.3%~56 .6 %之间 ;饱和持水量为 86 .6 0~112 .4 0mm之间 ;毛管最大持水量为 6 6 .6 0~ 90 .2 0mm之间 ;有效涵蓄水量为 36 .2 8~ 58.12mm之间 ;渗透系数为 3.99~ 8.84。均明显高于对照 (草坡 ) ,其中以板栗林和苹果园土壤持蓄水和渗透能力最强 ,可作为石质山地发展坡面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首要树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烘干法,环刀法,渗透筒法和机械筛分法对泰山4种坡面经济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透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经济林的土壤孔隙度为43.3% ̄56.6%之间;饱和持水量断86.60 ̄112.40mm之间,毛管最大持水量为66.60 ̄90.20mm之间;有效涵蓄水量为36.28 ̄58.12mm之间;渗透系数为3.99 ̄8.84。均明显高于对照(草坡),其中以板栗林和苹果园土壤持蓄水和渗透能  相似文献   

3.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珠防工程幼林综合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珠防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水文层次对珠防二期工程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进行了评价.3 a~4 a生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量在2355.25~2457.08 t/hm2之间,比荒山高3.7%~8.2%.其中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植冠层的持水量分别比荒山高3.65%~8.03%、21.4%~61.1%和42.9%-305.3%,而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增加不明显,植冠层持水量增加显著.植冠层和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比土壤持水量小得多,林分的贮水主体为林地土壤.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因恢复措施以及林分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人工造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比封山育林高;4 a生的针叶林的综合持水量最大,针阔混交林、竹林次之;3 a生的阔叶林的综合持水量最大,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次之.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土壤水文的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和入渗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7g.cm-3、50.74%、41.21%、35.87%、41.33%和51.2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大,持水量、孔隙度和通气度均减小,持水能力逐步减弱;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与大气降水的趋势一致,雨季(5~9月)土壤含水量高,旱季土壤含水量则明显下降,大致可分为蓄水(4~7月)、失水(8~9月)、耗散(10~12月)和稳定(1~3月)4个阶段;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分为弱利用层(0~20 cm)、利用层(20~60 cm)和调节层(60 cm以下)3个层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幂函数关系,0~31 cm层和31~52 cm层的初渗速率分别为12.0和7.5 mm.min-1,稳渗速率分别为4.9和2.7 mm.min-1。  相似文献   

6.
集约经营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毛竹材用林和笋用林两类经营方式林分,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分别调查材用林和笋用林各6块标准地,于2008年3-6月,运用定位采样分析表土层(0~5 cm)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两类经理方式毛竹林土壤总孔隙度趋于一致,材用林表土层0~5 cm内贮水量176.94~248.44 t/hm2,笋用林164.95~210.76t/hm2;材用毛竹林毛管孔隙度体积百分率45.72%~56.75%,笋用林39.14%~49.19%;材用林毛管持水量22.86~28.38 mm,笋用林19.57~24.60 mm;材用林最小持水量17.69~24.84 mm,笋用林16.50~21.08mm;材用林排水能力5.53~13.46 mm,笋用林6.61~12.43 mm;材用林合理灌溉定额5.31~7.45 mm,笋用林4.95~6.32 mm.方差分析表明,两类经理方式毛竹林表土层0~5 cm的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最佳含水率下限、合理灌溉定额达5%水平显著差异,而土层贮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经营毛竹林时为稳定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需要对经营方式予以注意,比较而言,材用毛竹林土壤毛管持水性能和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笋用毛竹林.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地人工杜仲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喀斯特山地两种母岩发育土壤上生长的人工杜仲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杜仲林枯落物吸水速度快、持水量大。浸泡10小时的时候(吸水接近饱和时),白云质石灰岩和泥质灰岩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杜仲林枯落物持水量分别是3144 4g kg-1和2830 0g kg-1,是其自身重量的314 4%和283%。土壤容重分别为1 14g cm-3、1 27g cm-3;最大持水量为43 66%、38 38%;毛管持水量为29 60%、24 83%;田间持水量为12 70%、20 92%。因此,杜仲不仅是一个用途广泛的优良经济林树种,而且也是公益林建设中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另外,就枯落物和土壤特性而言,白云质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人工杜仲林持水能力比泥质灰岩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人工杜仲林强。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地坡面枯落物特征及持水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枯落物总储量的变动范围在19.28 ~ 37.52 t/hm2,总储量大小依次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坡面枯落物层的有效拦蓄能力及最大持水能力的趋势为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坡面中部均最强,分别为45.32、62.67 t/hm2;坡面枯落物的持水量均在前4h内不断增大,10 h上升趋于平缓,24 h达到饱和,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山市7种林分类型土壤涵养水源效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湿地松、大叶相思、竹林、杉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7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山市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能。结果如下:7种林分类型0~10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平均值为562.7 mm,以大叶相思和阔叶林这两种阔叶林分为最大、在600 mm以上,而杉木、湿地松和马尾松等针叶林较小、在510~536 mm之间;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居中。土壤的初渗速度15.78~39.50 mm/min,稳渗速度2.08~4.40 mm/min;土壤入渗过程的回归方程表现为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值均大于0.95,方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以辽东半岛地区的红松、落叶松、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灌草4种主要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等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土层深度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在0.50~1.30 g/cm3、40%~88%、30%~80%。(2)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波动幅度先逐渐降低最后有所增加。不同林分持水能力不同,有林地>灌草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和红松针阔混交林>灌草地。(3)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厚度和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性不显著。林分主要土壤物理性及其持水性受到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影响,表现出浅层和中层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强;落叶松林土壤结构质地更优,保水持水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入渗性能及贮水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大的趋势,土壤孔隙状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较小、孔隙度较大。各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变化幅度在186.78~193.81 mm之间,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4种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0.63 mm/min,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稳渗速度大,稳渗系数大,孔隙度大,渗透性能比较好,从而持水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湘北红壤丘陵区6年生四川桤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截留效应、地上部分持水效应以及土壤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林冠截留量占总降水量的22.79%;林地地上部分持水量为4.86 mm,其中林下枯落物持水量最大,为2.48 mm;林地0~45 cm层土壤最大持水量为198.86 mm。四川桤木能够改善红壤的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低山丘陵地区油茶林地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油茶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从而为油茶林的科学灌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比重计法、环刀法等方法,测定了长沙天际岭地区油茶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值。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上坡位大于下坡位;物理性黏粒含量;下坡位平均为45.23%,上坡位平均为32.53%,下坡位大于上坡位,同一坡位上各土层物理性黏粒含量相差不明显;土壤容重,上坡位大于下坡位;孔隙度等其他土壤特征值,下坡位均大于上坡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等项土壤持水量指标值,下坡位均明显优于上坡位。油茶生长易于利用的水分在5、7~9月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状态,5、7、8、9月的水分亏缺量分别为4.1、17.39、7.02、22.64 mm。  相似文献   

15.
经济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林分类型,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经济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以促进经济林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经营,选取广东省内三种典型的经济林(包括板栗林、油茶林、笋用麻竹林),对此三种经济林地的土壤孔隙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板栗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大,其孔隙度为40.30%~55.99%,田间持水量在208.37~241.29 g·kg-1之间,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偏低,磷和钾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70.50与11.25、2.70、113.48 t·hm-2;油茶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小,其土壤孔隙度为49.73%~53.58%,田间持水量在313.90~397.61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和钾元素含量偏低,磷元素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40.91与7.13、1.94、84.97 t·hm-2;笋用竹林地的土壤容重不大,其土壤孔隙度为46.70%~48.16%,田间持水量在269.11~297.85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丰富,而钾素含量很低,磷元素较为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69.54与12.68、2.93、83.18 t·hm-2。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经济林地土壤中的磷与钾元素均缺乏,施肥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及渗透性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南坡典型森林植被类型的持水性能和渗透能力。结果表明,六盘山典型植被的最大贮水能力486.5 604.8 mm,有效贮水能力61.0 292.1 mm,砾石体积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有效贮水能力的关键因素。典型植被土壤表层(0 10 cm)的初始入渗速率4.0024.99 mm.min-1,稳定渗透速率1.18 15.17 mm.min-1。利用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和Philip方程模拟了土壤渗透过程,表明Horton方程是较好的模拟形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水分渗透起到关键作用,而砾石含量是通过影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而影响土壤水分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D1)1 300±100、(D2)1 900±100、(D3)2 500±100及(D4)3 100±100株·hm~(-2)毛竹林分内通过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毛竹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毛竹林密度林冠层截留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截留量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对数方程,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幂函数方程。不同密度凋落物最大持水量0.81~1.21 mm,并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凋落物总最大持水率380.39%~402.13%。林分有效拦蓄量0.75~0.92 mm,有效拦蓄率292.92%~311.31%,并密度增大而增大。毛竹林土壤土壤含水率11.21%~13.70%,土壤容重1.19~1.34 g/cm~3,毛管总孔隙度52.89%~54.77%,土壤毛管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9.39%~10.22%。林分密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其土壤渗透性能影响均不显著。毛竹林土壤饱和蓄水量3 173.35~3286.11 t·hm~(-2),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层饱和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虽然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毛管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非毛管蓄水量差异显著。毛竹林水源涵养总量584.15~626.58 t·hm~(-2),土壤蓄水量、林冠截留量及凋落物持水量分别占96.41%~97.91%、0.79%~1.51%及1.30%~2.07%。  相似文献   

18.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40cm土层内,土壤容重的变动范围在0.97~1.19g/cm3,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在45.43%~54.50%,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坡上样地Ⅱ和样地Ⅰ每10cm饱和持水量最大,分别为713.67t/hm2和708.56t/hm2,坡中样地Ⅲ饱和持水量最小,仅为583.00t/hm2,坡中样地Ⅲ和坡下样地Ⅳ每10cm土壤的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196.33t/hm2和185.00t/hm2,坡上样地Ⅱ有效持水量最小,仅为74.67t/hm2;(3)林下土壤初渗速率在76.09~20.81mm/min,稳渗速率在1.95~4.06mm/min,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