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北京市畜牧局属下3个种鸡场17个品系褐壳蛋鸡的血型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明显不同,品系间血型基因频率大多差异显著(P<0.05);各品系血型基因纯合系数视血缘来源不同变化较大;各品系血型表型组合类型数普遍较多,分布众数也较低;品系间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结果基本上符合这些鸡种的血缘来源及其遗传相似关系.试验结果可为品系选育及配套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血型系统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狼山鸡、海兰W-36鸡、AA肉用种鸡、南京当地鸡研究了各血型系统因子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狼山鸡、南京当地鸡的CR1花环率显著高于海兰W-36、AA肉用种鸡,但红细胞免疫物花环率在各品种与血型因子相关性无显著差异(P>0.05);带有B2、B21、B365、B614因子的鸡,其红细胞CR1花环率高于带D15、A653、B13因子的鸡,但在各品种鸡中有很大差异;本文还分析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遗传抗性的关系,提示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CR1花环率与鸡的抗马立克氏病(MD)特性呈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鸡种保种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一军  李慧芳  张学余 《中国家禽》2005,27(18):16-18,20
对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中保存的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进行了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计算各群体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在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在0.6189-0.6953之间,其中藏鸡最高,为0.6953;北京油鸡最低,为0.61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0个鸡品种聚为4类:萧山鸡、茶花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一类,丝毛乌骨鸡、北京油鸡、大骨鸡、固始鸡聚为一类,狼山鸡和藏鸡分别单独聚为一类。通过对我国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可以达到监测保种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血型因子用于研究畜禽品种结构和遗传相似关系,对闸明品种的起源、进化和遗传变异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尤其对畜禽品种资源的评价、保存和开发利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报告的是1987年9月~1988年4月,用我们自制的单价血清对江西的小型蛋用鸡种崇仁麻鸡及我国其他10个地方鸡种的13个鸡群,进行血型比较测定,以及对它们群  相似文献   

5.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和6种AFLP引物组合对狄高黄鸡(T1、T2)、安卡红鸡(A)、石岐杂鸡(S)、隐性白羽鸡(D1、D2)4个鸡品种及其F1代、F2代计9个群体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研究4个鸡种亲本间及其与F1代、F2代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座位在9个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多达9个,最少为4个,获得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3个.9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281~0.69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45~0.664之间;亲本4个品种6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281~0.391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45~0.367之间;F1代与F2代的平均杂合度在0.601~0.69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553~0.664之间;4个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882~0.6230,亲本与F1代的遗传距离在0.1238~0.1714,亲本与F2代的遗传距离在0.2631~0.3104, F1与F2的遗传距离为0.1322和0.1442;6种AFLP引物组合在9个鸡群体中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F2最多,为5条,亲本隐性白羽鸡最少,为1条.表明分子遗传检测结果与鸡品种(群体)的选育状况基本一致,为预测品种(系)之间的杂种优势,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从分子水平鉴定鸡品种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金明  姜润深 《中国家禽》2012,34(8):53-54
地方鸡种资源是鸡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开展地方鸡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是开展品种保护的基础[1].微卫星标记为共显性标记,多态性丰富,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好,广泛应用于禽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遗传距离分析等研究[2].本试验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安徽省4个地方鸡种的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为保种场的保种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样采集 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皖南三黄鸡和五华鸡分别来自安徽省各个保种场,每个品种采集60只鸡的血样(其中公鸡12只,母鸡48只),肝素纳抗凝.  相似文献   

7.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我国12个地方鸡种和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3个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3个鸡种中共检测到29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8.3奈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兴义矮脚鸡和隐性白羽鸡最少,为1条.13个鸡种聚为4类,其中隐性白羽鸡单独聚为一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各个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品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淮南麻黄鸡、皖南三黄鸡和五华鸡3个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5个座位中,共检测到23个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396,杂合度为0.2920,多态信息含量为0.4156。3个地方品种中,淮南麻黄鸡遗传多样性最低,五华鸡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频率计算群体遗传一致度和标准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生树,五华鸡与皖南三黄鸡遗传关系最近,皖南三黄鸡与淮南麻黄鸡最远。研究结果与这些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育成历史相一致,同时也佐证了微卫星标记是研究鸡群体遗传关系的一个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计算10个地方鸡品种群体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F-统计量、DA遗传距离,用以评价品种遗传多样性。并基于Dn遗传距离采用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其对品种间遗传关系的重建,检验DA遗传距离度量方法的可靠性,用以计算现实多样性和品种贡献率。结果表明:16个微卫星座位均为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PIC〉0.25,PIC〉0.50),10个地方鸡种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0.147,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134,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015,且3个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DA遗传距离较为准确地反映了10个地方鸡品种间的系统进化。基于DA遗传距离获得的10个地方鸡品种群体现实多样性为1.7932,茶花鸡的品种贡献率最大(16.59%),其次为固始鸡(14.01%)、白耳鸡(11.44%)、狼山鸡(11.34%)、北京油鸡(11.30%)、大骨鸡(8.90%)、仙居鸡(7.03%)、藏鸡(6.28%)、鹿苑鸡(5.81%),萧山鸡的品种贡献率(5.00%)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地方鸡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液蛋白质(酶)多态性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蛋白质(酶)多态性在畜禽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就其在品种的种群结构和品种系遗传关系方面的应用,与某些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对某些品种特性的标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沂蒙地区饲养的家禽品种资源分类进化、种群遗传结构,试验对1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检测琅琊鸡、济宁百日鸡、清远麻鸡、莱芜黑鸡及沂蒙草鸡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沂蒙草鸡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分别为0.546,0.504,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3;而琅琊鸡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和PIC最低,分别为0.434,0.3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5。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在不同品系中差异不显著,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122~0.589,差异程度较大。沂蒙草鸡和琅琊鸡遗传距离最近,为0.122;清远麻鸡与其他品种鸡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为0.442~0.58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沂蒙草鸡与其他4个品种鸡呈现中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旨在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ffymetrix 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8个品种的157只地方鸡及23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以品种作为分组来计算各分组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近交系数及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进化树、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MDS等方法分析鸡群体的群体结构,基于状态同源(IBS)和群体分化系数(Fst)分析种群内部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估算得到基于ROH的近交系数。结果表明,各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均高于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在0.175~0.236之间,近交系数在0.018~0.20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在0~6×10-4之间,进化树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间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分化,地方鸡群体与商品鸡群的MDS分析发现我国地方鸡与商业肉鸡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IBS遗传距离在0.092 9~0.319 9之间;各品种成对Fst分析表明,群体间呈现中高分化程度(0.09~0.22);此次分析共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书讯     
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程光潮研究员、江苏家禽研究所黄凡美研究员等 5位专家合作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地方鸡种种质资源研究专著———《中国地方鸡种种质特性》一书 ,2 0 0 0年 1 0月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作者的多年研究成果 ,并收录了国内其它作者的有关研究资料 ,从我国地方鸡种的起源、分化 ,体型外貌 ,经济性状 ,生理生化特点以及血型、蛋白质 (酶 )多态、染色体、DNA指纹等方面对我国近 30个地方鸡种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它对深层次认识我国家鸡品种起源、分化 ,遗传相似关系 ,品种特性、特征具有理…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江西及周边地区地方鸡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5个地方鸡品种,广东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各1个地方鸡品种共125个血样,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地方鸡品种的群体结构、网络关系及系统进化情况.结果 表明,8个地方鸡品种45647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大多为0.25<PIC<0.5,属于中度多态,表明这8个地...  相似文献   

15.
余干黑羽乌鸡血型基因种群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制的11个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对江西省余干黑乌鸡进行了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并与江西其他三个地方良种鸡(泰和鸡、白耳鸡、崇仁麻鸡)的血型测定资料一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余干黑羽乌鸡群体的均一性好,整齐度高,达到了较高的选育水平;余干黑羽乌鸡的血型基因分布频率除与崇仁麻鸡没有显著差异,遗传距离最近外,与泰和鸡和与白耳鸡之间遗传距离均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余干黑羽乌鸡是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独立地方鸡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对36只儋州鸡样品的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品种鸡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儋州鸡mtDNA D-loop区扩增片段长度为1 210 bp,A+T含量为59.9%,C+G含量为40.1%,变异区在167~1 215 bp之间,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67~367 bp之间,存在6种单倍型,共有20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变异度(Hd)为0.571,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6.44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537,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61643,6种单倍型可分为A、B、C 3个世系,以B世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偏低,结合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儋州鸡的遗传组成来自3个母系祖先,缅甸红原鸡、爪哇红原鸡及红原鸡海南亚种均是其潜在的祖先,受外来鸡种影响较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原始鸡种。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坝上长尾鸡保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其他地方品种鸡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20个微卫星DNA标记,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与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4个地方鸡品种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9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1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4(MCW0103)~27(LEI0094)不等,平均为12.65。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7 5和0.673 6;所有群体均显示较高的期望杂合度,坝上长尾鸡最高,为0.747 2,太行鸡相对比较低,为0.698 0,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98,群体内的近交系数为20.4%,杂合子缺失的水平不高;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从0.059 7(广西麻鸡-太行鸡)~0.689 0(北京油鸡-太行鸡)不等。UPGMA系统发生树中,广西麻鸡和太行鸡聚为一类,然后又于坝上长尾鸡聚在一起。北京油鸡独自聚为一类。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与这些鸡品种的外貌形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同工酶多态性在牛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它们在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在以下2个方面:①研究同工酶多态性与牛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②分析品种或品系的种群结构和品种间的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9.
固原鸡是经过宁夏当地群众长期自发选育形成的地方肉蛋兼用品种,是唯一的地方鸡品种资源,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遗传特性.然而如何对这些遗传特性进一步开发利用,迄今为止育种工作者尚未达成共识.因此,研究旨在探索与鸡肉品质和风味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在固原鸡群体中的遗传特性,为今后固原鸡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2].  相似文献   

20.
家禽遗传资源由地方品种、商业和实验品系等群体构成.品种特征包括群体的大小及其构成、地理分布、饲养模式、表型特征(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其它典型特征)、品种的培育历史(杂交、选择)等.标准品种和实验群体的品种特征最容易获得.商业品系的相关信息通常保密.而地方品种的数据难以统计.过去,随机样品检验为蛋鸡和肉鸡品系提供了大量测定数据,但现在已停止.文献资料为地方品种的典型特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形态多样性、觅食行为、产品质量和抗病性能.分子标记为研究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变异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使研究能够计算群体间的遗传相关并检测基因入侵现象.分子标记可用于品种纯度的鉴定和个体的品种追溯.目前的研究结果对家鸡品种的基因组变异和群体结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它却不能用来预测生产性能.分子数据仍然需要表型数据加以验证.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有可能将基因功能数据和历史数据结合在一起分析.目前,某些国家还不能持续对家禽遗传资源进行监测,分子指标可能用于监测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