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塌方是最常见的隧道质量安全事故。通过文献查阅与案例分析,从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工程特性、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对隧道塌方事故致因进行了梳理分析,绘制了隧道塌方事故致因鱼骨图,据此构建了隧道塌方事故致因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对事故致因进行了评价,分析各致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施工塌方事故防控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与技术,建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监控量测,提升勘察设计质量,以期为隧道塌方事故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暴雨天气时保障隧道内通行车辆与人员安全,基于LabVIEW和单片机设计了隧道内涝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测量水位数据,利用雷达流量计收集流速和流量数据;通过雨量桶收集实时降雨量数据,由单片机采集并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内置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获得将来一定时间内的隧道水位数据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报警电路报警状态。通过相关分析,证明系统对于隧道内涝具有良好的监测和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铁这一交通方式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方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城市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一旦沉降事故发生,将可能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事故.文章结合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隧道工程实际,对城市地下浅埋暗挖隧道的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如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但是,接连出现的公共交通事故凸显了我国公交运行安全的严重问题,作为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交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能有效的遏制在公交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各种危险情况,降低公交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车辆超高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漫反射测距及CCD图像车牌号计算机辩识技术手段,它直接安装于桥梁、隧道及高速公路关口上端,能对穿过公路桥梁的来往车辆进行超高监测。若车辆超高,该系统发射的红外调制激光被阻挡,系统接收到漫反射回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通信盲区多、移动信号覆盖差,安全事故信息不能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严重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建设针对长途客货营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应急运输车辆、野外工程车的基于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输车辆监控管理系统,提供面向各行业需重点监控各型车辆及其主管调度部门的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而实现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有序开展野外事故设备、人员的搜寻,有效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不确定度理论及其评定方法,结合车辆碰撞事故的具体特点,给出了基于能量守恒的车速计算表达式.通过选择适当的输入参数作为不确定因子,分别计算各分量等效速度标准不确定度.考虑不确定度累积和传播,得到车速输出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展伸不确定度,以此检验事故再现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具体事故案例的分析计算和计算机检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车辆进入隧道时产生的"黑洞效应"会对驾驶人的视觉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影响驾驶人行车的安全性。为研究城市隧道入口处光照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驾驶人进入隧道时的视觉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南京玄武湖隧道和富贵山隧道的光照度,并通过行车试验获得驾驶人驾车进入隧道时的瞳孔面积和注视时间等视觉变化参数,建立隧道光照度与隧道距离以及瞳孔面积的关系模型,得出隧道光照度变化规律及驾驶人视觉适应性规律,针对由于照度差异过大引起的城市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提出改善方法。根据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舒适时其瞳孔面积变化率应小于20%,得出结论:可以在玄武湖隧道外64m处设置遮光棚以改善隧道光环境。  相似文献   

9.
赵荣 《绿色科技》2013,(12):269-273
指出了盾构沿小半径曲线掘进时隧道轴线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对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发生的铰接密封漏水漏沙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相关原因及其存在问题,为控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运材汽车和挂车的制动性能对保障运材安全、提高运材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笔者曾对全国林业生产部门1980—1985年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率进行过统计,车辆事故约占所有各类事故的22%,其中与制动性能有关的事故约占车辆总事故的41%。因制动性能造成运材汽车行车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运材汽车和挂车制动力的分配不尽合理,容易使挂车发生折叠和摆动,严重时会导致翻车。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各林业局仍然使用着一些不装制动的木材运输挂车,使主车和挂车之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