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唇形科、茜草科牧草霜霉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有儒 《草业科学》2004,21(10):54-55
报道了甘肃唇形科牧草上发生的5种霜霉菌,其中霜霉属 3种,轴霜霉属 1种,假霜霉属 1种.茜草科牧草上只发现霜霉属 2种,其中拉拉藤霜霉Peronospora galii是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短腺小米草霜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孟有儒 《草业科学》2003,20(2):48-49
经对短腺小米草霜霉病的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侵染该植物的病原为轴霜霉属的密花轴霜霉菌和霜霉属的小米草霜霉菌,此为这2个病原真菌侵染我国玄参科植物发生霜霉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连续 4年对 93个苜蓿种质分春、秋两季的苜蓿霜霉感病性田间接种发病和自然发病鉴定 ,分析了生产力和感病性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苜蓿生产力与霜霉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32 2和 - 0 .4383,但相关程度并不高 (决定系数分别为 0 .1 868和 0 .1 92 7)。如果苜蓿霜霉病感病率达 1 0 0 % ,则估计生产力下降 2 1 .98%~ 5 8.78%。由于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具有一定显性或感病性是显性的 ,采用直接鉴定和淘汰方法可有效筛选出高产、高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4.
孟有儒 《草业科学》2004,21(1):22-23
甘肃紫草科Boraginaceae牧草上发现5种霜霉菌,寄生危害6种植物.除微孔草霜霉病发病率达15%以上外,其他均为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草地饲用植物霜霉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自新疆124份草地饲用植物霜霉菌标本上共鉴定了6属37种霜霉菌,分别寄生于14科42属的63种寄主植物,其中新种2个,新变种2个,新寄主记录10个,国内新记录种8个,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新疆草地饲用植物及其霜霉菌的分布,栽培牧草与天然草地野生植物霜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疆草地药用及毒害植物的霜霉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草地药用植物及有毒有害植物的霜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采自新疆天山及平原绿洲的97份草地药用及毒害植物霜霉菌标本,共鉴定出分别寄生于15科36属44种寄生植物上的5属34种霜霉菌,包括2个新种,7个全国新记录种有5个新寄主记录,其中寄生于26属34种草地药用植物上的霜霉菌5属25种,寄生于10属11种草地毒害植物上的霜霉菌2属10种,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及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挖掘我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近日,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发布消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葡萄分子设计育种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化测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率先完成了葡萄霜霉菌全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有关刊物上,广西农科院重点实验室为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据悉,葡萄霜霉病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1834年在美国野生葡萄  相似文献   

8.
1病害1.1霜霉病牧草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侵害豆科牧草。致病菌主要危害牧草的叶片,病株叶片顶部萎黄,病叶向背方卷曲,叶背面生出淡紫色的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发病严重的地块,牧草产量会下降30%~40%。对牧草种子生产危害更大。防治方法:①种植高抗霉牧草。牧草抗霜霉病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选用高抗霉品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②尽早对牧草进行刈割,减少菌源,尤其注意及时铲除发病的植株。③合理灌溉,防止草地过湿。④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当发现草地上有病害植株时,可喷撒波尔多液、福美双等进行防治,具体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根系染色和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分析了榆中栽培(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无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free,E-)和野生条件下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及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栽培条件AMF侵染率显著高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3gansuensis)对醉马草AMF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土壤孢子密度显著低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及土壤孢子密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共发现3属9种,其中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和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在野生条件下共发现AMF 2属9种,其中球囊霉属8种和巨孢囊霉属1种,两种生长条件下球囊霉属所占比例均最大。野生条件下,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显著高于栽培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生长条件对AMF侵染以及AMF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根系染色和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分析了榆中栽培(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无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free,E-)和野生条件下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及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栽培条件AMF侵染率显著高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e) gansuensis)对醉马草AMF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土壤孢子密度显著低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及土壤孢子密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栽培条件下共发现3属9种,其中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和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E-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Gigaspora)1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在野生条件下共发现AMF 2属9种,其中球囊霉属8种和巨孢囊霉属1种,两种生长条件下球囊霉属所占比例均最大.野生条件下,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显著高于栽培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内生真菌对AMF群落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生长条件对AMF侵染以及AMF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雷玉明 《草业科学》2004,21(11):65-67
首次记述了寄生于甘肃23种牧草植物上的8种白锈菌Albugo,其中有5种为甘肃新纪录种,16种植物为甘肃新纪录寄主植物.白锈病在菊科、苋科、马齿苋科等牧草上的发病率达40%~50%.  相似文献   

12.
The macrofauna and meiofau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quantitatively on four exposed sandy beaches of medium quartz sands. Of the 12 macrofauna species recorded, two bivalves (Donax spp.) and one gastropod (BuUia rhodostoma) made up the bulk of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values on all beaches. Macrofauna biomass values were 0,01 - 316,46 g/m2 on an ash-free, dry mass basis. Diversity index values for the macrofauna were low and on all beaches decreased from LW to HW irrespectiv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ensities. Similar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ree fauna assemblages, which were less related to tidal heights than to quantities of available food. High meiofauna numbers were recorded (152 - 7056/10 cm2) and these were made up mainly of crustaceans (48%) and nematodes (44%). Meiofauna ash-free dry biomass values were 0,08-3,36 g/m2. On all beaches the meiofauna tended to be concentrated at those tide levels where a moderate, but not extreme, degree of desiccation of the sand occurred. Biomass values of macrofauna and meiofauna were extrapolated to 1 m transects of beach giving macrofauna values of 17,5-16553,3 g/transect and meiofauna values of 13,8-76,0 g/transect. Production estimates based on these biomass values indicated that the meiofauna dominated two beaches and the macrofauna two beaches. Two general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namely that the meiofauna and macrofauna on these beaches are quite distinct faunal components in all respects, and that the meiofauna, although not part of the macrofauna food chain, are nevertheless of great quantitative importance in the flow of energy.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忆春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91-194
当前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的加快,传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已不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疫苗发展十分迅速,部分疫苗已商品化投放市场,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去,它给人类以及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新型疫苗还存在缺陷,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新型疫苗经过不断改造,将会更理想地服务于人类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由于使用频繁,其给药技术研究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释控释制剂和脂质体制剂,其次是透皮给药系统、微囊、微球、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但这些新剂型和新技术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处方设计或制剂工艺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这些新剂型的工艺和技术研究,以真正发挥这些新剂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系统阐述了兽药新剂型中的缓控释制剂、经皮制剂、脂质体制剂、微囊制剂、纳米混悬剂、亚微乳制剂,以及固体分散、包合、乳化等新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民猪和皮民猪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的多态性,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27头新民猪和50头皮民猪F1代CAST基因的2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已报道的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民猪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66.67%,B等位基因频率为33.33%;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18.00%,B等位基因频率为82.00%。皮民猪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94.00%,B等位基因频率为6.00%;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28.00%,B等位基因频率为72.00%。与其他猪种相比,新民猪和皮民猪的Arg249Lys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偏高,Ser638Arg突变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偏低,从而引起有利单倍型249Lys-638Arg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新民猪和皮民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多态性,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收集整理的27头新民猪和50头皮民猪F1代的ESR基因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已报道的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民猪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593,B等位基因频率为0.407;皮民猪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720,B等位基因频率为0.280。新民猪与皮民猪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引进猪种相似,即A等位基因频率略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的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张掖市肉牛生产中没有配套品种和杂交优势削减问题。[方法]张掖市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弗莱维赫)肉牛冻精开展导入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初生、3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尺方面均表现差异不显著,6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胸围和体重方面差异极显著,12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方面差异极显著,说明12月龄前试验组生长发育比对照组快。[结论]张掖基础母牛群导入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得到当地养牛户的好评,在张掖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鸡及许多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相关基因图谱都已宣告完成,但由于注释方法的局限性,还存在许多遗漏的新基因及对现有基因的误差注释。RNA-Seq技术是基于第2代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研究方法,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8只(高产组4只、低产组4只)300日龄体重一致、饲养条件相同、产蛋数存在差异的京海黄鸡的卵巢组织所有RNA反转录而成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通过分析RNA-Seq获得的京海黄鸡卵巢组织转录组数据,共发现4 431个新转录本,并将所有新转录本与GO、NR、Swiss-Prot、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了很多潜在的新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为鸡基因组的进一步完善及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