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白族农户生态庭园的6种模式类型,即普通型、集约养殖型、劳务输出型、庭园车间型、水面开发型和服务经营型,并在研究模式结构基础上简析了庭园经营与大田生产的关系和白族庭园的特殊性,提出了进一步建设农户生态庭园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傣族农户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及统计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分析了 西双版纳曼听村傣族农户庭园8种生态经济模式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农户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经济效益约为大田作物(水稻)的7.5倍,是一个高效益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傣族农户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及统计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曼听村傣族农户庭园8种生态经济模式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农户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经济效益约为大田作物(水稻)的7.5倍,是一个高效益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东山村农户庭园经济开发实体,针对水土流失与干旱制约经济发展的客观问题,研究总结了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即水土流失治理子系统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种养殖生产子系统是模式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生态能源利用子系统是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本质的途径和纽带。1998—2009年该模式在东山村实施后,农户庭园经济开发人均纯收入从130.0元增加到2 8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43.5元,收到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武定县永兆村彝族农户庭园生物多样性系统研究发现,该村农户庭园中生物种类109种,其中蔬菜占33.0%,经济林果占21.1%,饲养动物占14.7%,且随历史的变化其生物种类而变化;不同生物种类在农户庭园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出现频率在90%以上的有13种;农户庭园中生物品种为1-7个,物种丰富度为3.21-7.67,且随庭园结构层次的增加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方农牧过渡带农户农业生产系统模式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采用切诺斯评价法对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的偏牧区、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3种类型区常见的6种家庭农业生产系统模式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系统评价与优选,结果表明草地畜牧业和养猪模式、种植业和育肥牛模式、农牧结合模式效益较好,并针对3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改良方案,改良后的优化模式分别比原模式户均收入提高26.8%、81.0%和46.9%,投资效益提高4.7%、7.1%和4.2%;产出总能分别提高27.0%、77.0%和70.5%;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14.6%、23.8%和47.6%。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总被引:8,自引:15,他引:8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及其决策因素解析,进而综合农户的自身状况及其对整治的需求与偏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民兼业行为已经成为京郊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其整治意愿的决策因素包括共同型和特定型两类;从生存-经济-社会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主导型农户以生存理性为主导,农工兼具型农户侧重于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农户则追求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不同类型农户适宜不同整治模式,农业主导型农户适于中心村整合模式,农工兼具型农户适于村内集约模式,非农主导型农户适于城镇转移模式和产业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丘陵地区农户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黄土残塬区不同农户庭院生态经济模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养殖业与种植业是庭院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庭院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种养并重型庭院经济系统是较好的一种模式,其生态经济评价得分值高于养殖为主型与种植为主型.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 【结果】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 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2O 175~225 kg/hm2,N∶P2O5∶K2O 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 > 中亚热带湿润蔗区 > 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 2、81.73 t/hm2 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 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 (N)、磷 (P2O5) 和钾 (K2O) 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 和95.86 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 (基肥 + 追肥) 和一次施肥 (追肥) 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 月份至6 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 【结论】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云南澄江县旱作生态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位于滇中的澄江县总人口14.6万人,耕地面积7565.6hm2,其中47.9%为旱地;受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县光照较充足,≥10℃年积温4672~4887℃,年降雨量960.7~1235.9mm。1994~1999年进行旱作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开发,共引进46个农作物(果树)良种和新农药、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利用生态技术,采取间作、套种及轮作、复种方式进行立体多熟种植,研究探索出8种旱作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并在全县示范推广。一是烤烟/菜豌豆/小麦(大麦)种植模式。4月上中旬收麦,5月上旬抓  相似文献   

13.
生态牧草筛选及其在生态果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总结了10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外合作的红壤丘陵区适生草种研究和推广的主要成果,提出生态牧草的概念。阐述了筛选出的10余种优良牧草品种的特性、种植技术与模式以及推广应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果园模式与牧草套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并分析了生态牧草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土壤和植物性饲料中矿质元素含量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家畜饲养基地所属的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和饲料样品的钾,钠,镁、铜,锌、锰、钴,铁、硒和碘元紊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了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玄武岩红壤区(Ⅴ)和碳酸岩盐红壤区(Ⅰ)土壤各种矿质元素都比较高;其次是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除了钴较低外,其它元素含量都居中等或偏上水平;而碎屑岩紫色土区(Ⅲ)、变质岩赤红壤区(Ⅵ)和碎屑岩黄红壤区(Ⅳ)大多数矿质养分相对都比较低。大多数饲料中钴、铁和硒的含量受土壤中元素的丰度影响较大;其次为铜、镁、锰、锌和钾;饲料中碘受土壤碘含量影响最小。土壤和各主要饲料间铁、钴、镁、硒和铜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思茅和开远的稻褐飞虱致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思茅和开远虫源在群体测定时分别表现为孟加拉型和生物型Ⅱ的致害特征。开远稻褐飞虱若虫在IR36、ASD7上的存活率均小于38.00%;思茅虫源在IR36、ASD7上的存活率均大于52.00%。若虫发育历期,开远虫源在Rathu Heenati上最长,而思茅虫源在Ptb33上最长,两地虫源在TN1、IR26、Mudgo、ASD7上均差异不显著。开远和思茅的稻褐飞虱若虫对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取食选择性。若虫取食的选择性同其对不同品种的致害性的表现并非完全一致。结果说明思茅和开远稻褐飞虱的致害特性不一样。两地稻褐飞虱可能来自不同虫源地。  相似文献   

16.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of smallholder farms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utrient dynamics of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at the farm level based on primary data. In this study, carbon (C) and nutrient budgets of the home garden system in the Kilimanjaro highlands, where Andosols predominate, were quantified at the farmer's field. We evaluated (1) the soil C and nutrient flow in the main three land-use blocks (banana (Musa spp.) garden, maize (Zea mays L.) field and grassland) in one representative home garden and (2) the internal flow between farmland and livestock and the external nutrient flow acros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six home gardens. Intensive applications of livestock dung to the banana trees resulted in a positive C budget (7.2 Mg C ha−1 year−1) in the banana garden. Nitrogen loss through the harvesting of feed and crops was almost balanced with the livestock dung application, while nitrogen loss through leaching only accounted for 3% of that applied. Banana productivity has been maintained despite a negative potassium budget (−241 kg K ha−1 year−1), probably owing to the replenishe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from Andosols. In the maize field, the C budget was negative (−1.7 Mg C ha−1 year−1) owing to high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Carbon and nutrient budgets in the grassland were all negative.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village average livestock density (4.4 TLU ha−1: TLU means tropical livestock unit) was sufficient for P, Ca and Mg balance in the home garden, whereas it was not sufficient for N and K balance. Increasing livestock density improved the nutrient balance of the system. However, it is noteworthy that 33%–47% of the feed supplied as C and nutrients was collected from outside the home gardens, suggesting a high reliance on external inflow to fulfil feed demands. In conclusion, intensive livestock dung application to banana cultivation was fundamental for maintai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to replenish the nutrients lost from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is system was sustained not only by C and nutrient cycling within the system, but also by transporting resource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to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麦田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2个小麦品种“烟农19”和“95(6)161”不同种植方式麦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可显著降低耕作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更适宜小麦根系生长。土壤呼吸强度垄作栽培20~40cm土层>平作栽培20~40cm土层>垄作栽培0~20cm土层和平作栽培0~20cm土层。相同灌水量垄作栽培渗入深层土壤中的水分显著高于平作,2个小麦品种垄作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62kg/m3和1·56kg/m3,较传统平作栽培分别提高21·8%和16·4%。垄作栽培小麦群体内空气湿度较平作栽培降低3·5%~15·5%,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群体透光率均为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且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提高10·0%~13·2%,总干物质产量光能利用率提高10·3%~10·8%。  相似文献   

18.
云南坡耕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坡耕地是农村生态环境中最脆弱的部分,当前坡耕地利用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防止水土流失。云南省坡耕地农业持续发展的综合措施有:(1)水窖;(2)条带树篱种植,(3)育苗移栽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