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1∶7、1∶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以1∶1~1∶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1.55~5.39,其中1∶5的增效系数高达5.39。  相似文献   

2.
Nienhaus和Stille1966年报道,从被马铃薯X病毒(PVX)系统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上发育出来的癌肿病菌孢子囊释放的游动孢子,能将该病毒传播到其它植株上。然而,在接种之前,游动孢子与病毒的悬浮液在试管内混合,使游动孢子与病毒微粒相接触,并不会发生病毒的传播。自从Nien-haus和Stille报导壶菌属的马铃薯癌肿病菌能作为马铃薯X病毒传播的媒介后,这已被广  相似文献   

3.
前期试验中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 spp.)WL1和WL2等6株细菌的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中WL1、WL2和M15菌株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为深入了解其抑制作用,以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更具生防潜力的菌株,本试验比较了这6株菌株的菌液和其中3株菌株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液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病害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以WL2菌株最强,在最低菌液浓度(1×10~4 cfu/m L)下,病菌萌发率及释放率均在36%以下,显著低于对照(47%以上);菌液处理不同时间后,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综合抑制作用仍以WL2菌株最强,处理18 h后其抑制强度保持不变,其次是M15菌株,对孢子释放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也不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发酵液抑制不同时间后,也以WL2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所需时间仅为1.0~1.5 h,而WL1和M15则需处理2.0 h或2.5 h以上。预防效果也显示,经WL2菌液处理后的马铃薯离体叶片病情指数最低(14.4),相对保护率达到81.2%。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栽培科学研究所建立了流动检疫实验室,以便到田间、个别作业区以及马铃薯仓库等地,检验携带马铃薯癌肿病游动孢子囊和线虫孢囊的土壤及植物标本。这种实验室是在“库巴河”公共汽车底盘上建成的,配备用热空气烘干样品的烤箱,洗涤土壤样  相似文献   

5.
蓆草疫病的病原是莎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cyperi)。此病在广西普遍发生,为害蓆草苞叶、茎秆和叶片. 生理测定表明:在饱和湿度条件下,孢子囊形成的适温范围10—30℃,最适温度15—25℃。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的适温也是10—30℃,最适温度为25℃。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释放游动孢子的适宜温度是22—28℃。药剂防治表明:瑞毒霉和甲霜灵是防治此病的特效药,防效达80—90%。  相似文献   

6.
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病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测试了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知母的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91mg/mL、1.23mg/mL和1.04mg/mL;对孢子囊直接萌发也具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0.00mg/mL浓度下,抑制率达72.89%。离体叶片测试发现,浓度高于0.5%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盆栽植株测试结果表明,1%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保护效果达70%以上,防效优于离体叶片试验结果,且持效期可达5d。2%和1%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的分离及游动孢子的获得技术进行了研究,成功获得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明确了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涂锐 《植物医生》2004,17(3):28-30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又名黑瘤病、黑痂病,群众俗称"疙瘩洋芋".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性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5 a左右,遇适宜的条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和合子,从寄主表皮细胞侵入.  相似文献   

9.
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液体培养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几种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蔬菜汁混合培养液,测定了各培养液诱导苎麻疫霉游动孢子囊的效果以及其对苎麻疫霉菌游动孢囊产生量、形态特征、游动孢子释放、卵孢子产生量、卵孢子的形态、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配比培养液均能很好地诱导游动孢子囊的产生,且以较低浓度的培养液对孢子囊诱导效果较好,而高浓度则有利于卵孢子的产生,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均能正常释放游动孢子。其中西红柿∶黄瓜=1∶2配比的培养液简单易行且诱导效果最好,是V8C的理想替代培养液。  相似文献   

10.
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hianae)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丝在滴加了土壤浸出液的皮氏培养液中 ,可在 3d内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囊经低温处理后再培养 2 4h可产生大量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来自马铃薯癌肿病疫区的薯块进行工业加工时,癌肿病的游动孢子囊也随薯块及土壤一起带进工厂。在加工过程中,病原菌转移到堆集场地上、填坑中、污水管、污水沟、薯渣等里面(特·西·叶弗来米阔,1976)。积累在这些地方的病原菌,造成随同废物一起扩散病原体的危险,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和薯渣。调查契尔诺维茨省加工疫区马铃薯的契  相似文献   

12.
3株放线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菌悬液混合法和块茎切片法分别比较了3株拮抗放线菌Sy11、NB8和A5295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放线菌活体菌株以NB8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87.18%),Sy11次之(76.92%),A5295无明显抑制作用。3株拮抗株菌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菌液浓度下降而减弱。其中,Sy11的抑制作用最强,A5295最弱;其原液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2.3%、79.0%和63.7%,对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5.8%、72.4%和55.8%。在块茎切片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也以Sy11最高(75.90%),显著优于NB8和A5295。受Sy11和NB8抑制致病疫霉部分菌丝体形态发生畸变,而A5295对菌丝形态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表明Sy1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同宗配合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曾在中国被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 《植物病理学报》2002,32(4):347-350
 在1964年分离的84株菌中,有一株从甘肃岷县隆安洋芋马铃薯病薯上分离到的晚疫病菌,不经交配即能在纯培养上长出具有典型的围生雄器和藏卵器的卵孢子。经单孢子囊或单游动孢子分离都证明这一特性能保持下来,说明该菌是同宗配合交配型。致病性试验也证明是标准的晚疫病菌。由此可见,马铃薯晚疫病菌除异宗配合外还存在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这一条途径,虽不普遍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百合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具典型症状的新鲜百合疫病植株茎基部病组织中分离到百合疫霉菌,根据其病原菌菌丝的形态、菌落特征,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以及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鉴定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e de Haan.供试的16种培养基中,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A)和辣椒琼脂培养基(PeA)上生长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1.771和1.770mm/h.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不易产生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在低温、皮氏溶液和土壤浸出液中分别诱导产生出大量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  相似文献   

15.
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载玻片法测定了其对病菌游动孢子囊的产生、游动孢子的释放及对游动孢子的静止和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囊的产生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是0.37、0.074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是52.63μg/mL,显微镜下观察烯酰吗啉对游动孢子的静止没有影响,但当浓度为5μg/mL时即能完全破坏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6.
荔枝霜疫病的研究Ⅰ.病原菌的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荔枝霜疫病病原菌在11~30%均可形成游动孢子囊,在22~25℃时,孢子囊产量最高,孢子囊在8~22℃间均能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但在26~30℃时萌发则形成芽管。在8~16℃间的萌发率最高。游动孢子的形成在14℃下只需20分钟,10℃下只需30分钟,游动孢子从形成至释放在14℃及10℃下所需时间分别为10分钟及20分钟。荔枝霜疫霉在侵染过程的各个时期中,都要求高湿度,否则不能危害,在高湿条件下,此菌在11~30℃均可侵入荔枝果,在18℃下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最适扩展温度为25℃,在25℃下,潜育期不到1天,在18℃下为2~3天,在11℃下可延长到7天,在30℃潜育期虽短,但产生的孢子囊数量很少,出现期只有1天。危害荔枝果的接种体主要是游动孢子,荔枝结果期间的5月,多连雨天,病原菌的再侵染频繁,可能是荔枝霜疫病在广州地区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蚕豆疱疱病是川西北高原春蚕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面积约6万亩。罹病茎、叶起疱,一般因病减产20%左右。病原为巢豆油壶菌(Olpidium viciae)。巢豆油壶菌及其所致病害发生于日本,我国尚属初次发现。该菌寄主范围广,易见的自然寄主为蚕豆、豌豆和歪头菜。在人工接种下,除可侵染大豆、菜豆、箭舌豌豆、兵豆等多种豆科作物外,也能侵染油菜、结球甘蓝、大白菜、萝卜、黄瓜、南瓜、莴苣、菠菜、荞麦等作物。以病株残体内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内越冬,翌春萌发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内形成游动孢子囊,通过出管释放单鞭毛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13~18天。游动孢子亦起配子作用,结合形成双鞭毛游动合子,以合子侵入。后期在寄主细胞内形成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田间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雨水在黑胫病的重复侵染上起重要作用。烟茎上的孢子囊被雨水冲刷到地面上,释放出大量的游动孢子,随地面活水进行侵染。孢子囊只产生在较幼嫩的组织上,主要着生在烟茎顶端,其次在茎中部,茎基部分则极少发现。山东夏烟产生孢子囊的主要时期为移栽(6月底至7月初)以后到7月下旬。连续大雨有利于产生孢子囊。人工接种后4~5天是产生孢子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烟草疫霉的产孢和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草疫霉是重要的病原真菌,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难以培养、产孢以及释放游动孢子.作者对烟草疫霉培养、产孢、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烟草疫霉,烟草疫霉在三种培养基上平均每天生长量为1.10、0.78、0.86cm;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为烟草疫霉产孢子囊较好的培养基,产孢能力强,分别为2.52×104、2.07×104个孢子囊/cm2.而且孢子囊释放率高,分别为43.0%、32.1%.游动孢子囊悬浮液灌根接种和注射接种都能使烟草发病,但不同的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下,病情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20.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 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 μg/mL和0.053~0.334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