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民猪的耐寒能力、弄清民猪的耐寒特征,试验选择体重80~90 kg健康民猪和大白猪各10头,饲养于哈尔滨市冬季室外半敞篷舍中,比较民猪和大白猪的存活率、冻伤率、颤栗频率、颤栗间隔时间、行为表现等,试验期为22 d。结果表明:民猪存活率为100%,大白猪为70%;民猪冻伤率为0,大白猪为100%;民猪颤栗频率为85次/min,大白猪为212次/min;民猪颤栗间隔时间为2.50 s,大白猪为1.05 s;民猪挤卧比例为60%,大白猪为100%;民猪弓腰比例为40%,大白猪为100%。说明民猪耐寒能力强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2.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省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ul I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而江苏省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T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9,其中梅山猪和二花脸猪均为TT型。PGC1基因的PCR—RFLP基因型分布x2检验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苏钟猪.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苏钟猪与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猪种ESR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运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皮特兰、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荣昌猪、苏太猪等9个国内外猪种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约克夏猪、二花脸猪、枫泾猪和苏太猪中检测到了AA、AB、BB 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皮特兰猪中检测到AB、BB 2种基因型,在长白猪、梅山猪、荣昌猪中只检测到了AB基因型.在本研究中不同品种的A、B基因频率差异显著,总体上在国外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地方猪种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猪种ESR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皮特兰、梅山猪、二花脸猪、枫泾猪、荣昌猪、苏太猪等9个国内外猪种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约克夏猪、二花脸猪、枫泾猪和苏太猪中检测到了AA、AB、BB 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皮特兰猪中检测到AB、BB 2种基因型,在长白猪、梅山猪、荣昌猪中只检测到了AB基因型。在本研究中不同品种的A、B基因频率差异显著,总体上在国外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地方猪种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gB-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用纯化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B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gB-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3.15微克/毫升,侍检血清稀释度为l:40。该方法对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布氏杆菌病5种疾病阳性血清和SPF猪阴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报道猪线粒体2,4-双烯脂酰辅酶A还原酶(mitochondrial 2,4-dienoyl-CoA reductase,DECR)基因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10446),用Oligo软件设计扩增DECR外显子1引物,通过对高黎贡山猪、明光小耳猪、大河猪、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长白猪、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的外显子1片段的克隆,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符合理论值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外显子1筛选到一个SNP(C237T),高黎贡山猪为T,其他猪为C。通过271头猪检测,该突变基因频率为79%,其他群体尚未检测到,可能为高黎贡山猪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标记。该试验结果为验证高黎贡山猪含较高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遗传因素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养猪》2009,(3):43-43
2006年6月2日,农业部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公布了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猪的品种有:八眉猪、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含白香猪)、  相似文献   

8.
试验检测猪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AA基因型、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梅山猪群体内检测出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群体遗传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PIC值在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PIC值小于0.25,表现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东东莞地区猪养殖场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在5个镇(街)、20个猪养殖场共采集了390份血清,应用ELISA方法进行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6.92%,20个猪养殖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母猪的抗体阳性率为70.41%,仔猪为84.45%,中猪为97.50%,大猪为92.63%。结果表明,广东东莞地区养殖场猪受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普遍,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等五个地方猪种Ag-NOR s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g-NOR s均数分别为3.69、3.67、3.17、3.73、3.50,众数为4;2个引进品种大约克夏和长白Ag-NOR s均数分别为2.14、2.11,众数为2。Ag-NOR s均定位于10号和8号染色体次缢痕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断皖南花猪和圩猪的品种纯度较高,聚类分析可将5个地方猪种分为2类: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和圩猪为第1类,定远猪和安庆六白猪为第2类。此外5个地方猪种和2个引进品种Ag-NOR s多态性还为中国猪种起源于亚洲野猪,欧洲猪种起源于欧洲野猪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兰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1,RYR1)基因中的单个氨基酸(R615C)是导致猪应激综合征、影响肉质的重要原因。采用RFLP方法,以大白猪、二个杂交猪群(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大白猪)为对照,研究了糯谷猪、萝卜猪、柯乐猪、宗地花猪、香猪、关岭猪和黔南黑猪7个贵州地方猪种RYR1基因突变的分布类型。结果表明,从柯乐猪中检测到一例杂合基因型RYR1Nn,杂合基因型的发生频率为2.08%,其余6个贵州地方猪种糯谷猪、萝卜猪、宗地花猪、香猪、关岭猪和黔南黑猪均为正常的基因型RYR1NN,对照组中,外三元、外二元杂交猪和大白猪中均检测到RYR1Nn基因型,杂合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1.11%、12.12%和5.77%,说明贵州地方猪种中RYR1基因的突变频率低于商品猪,但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应加强对地方猪种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小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矮小遗传机理,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香猪、梅山猪和大白猪共60个样本的IGF-1基因5'侧翼区部分片段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找到2个SNP,分别为1个碱基颠换G22C和1个碱基转换G89A.针对这2个SNP位点得到5种组合基因型,各SNP位点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统计结果显示:IGF-1基因G22C位点在总群体、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香猪、大白猪、梅山猪内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GG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G89A位点在总群体、五指山猪、大白猪、梅山猪内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而滇南小耳猪、香猪该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GG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肉质性状候选原癌基因(c-FOS)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宁乡猪、桃源黑猪、沙子岭猪和大围子猪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以PCR-RFLP方法检测该基因G2910A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外来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BB型,A等位基因是宁乡猪、大围子猪和沙子岭猪3个地方品种的优势等位基因,大围子猪、杜洛克猪和大白猪B是优势等位基因,长白猪全是B等位基因。这与中外不同猪种肉质性状差异较大相一致,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FMD)、猪圆环病毒病(PCV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采集100份(包括育肥猪、保育猪、产房母猪、后备猪)血清样品,用ELISA试剂盒检测FMD、PCVD、PRRS和PR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育肥猪FMDV抗体阳性合格率为33.33%~100%,平均阳性合格率为70.21%(33/47),但不同栏舍的育肥猪抗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育肥猪、保育猪PCV抗体阳性合格率均为100%(26/26);产房母猪、后备猪和保育猪PRRSV抗体阳性合格率在20.00%~100%之间,平均阳性合格率为53.85%(14/26);产房母猪、后备猪和保育猪PRV抗体阳性合格率在0~100%之间,平均阳性合格率为46.15%(12/26)。说明该规模化猪场FMDV、PC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合格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两个栏的育肥猪FMD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合格率偏低,仅为33.33%;后备猪和保育猪PRRS和PR抗体阳性率偏低,不足以保护猪群,应进一步加强免疫和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为标记,研究云南六个小型猪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滇南小耳猪(版纳、盈江、金平、芒市)、迪庆藏猪、明光小耳猪的耳组织,进行DNA提取及扩增、测序、拼接,并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树,分析云南六个小型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六个小型猪群中,版纳小耳猪(BN)与迪庆藏猪(DQ)遗传距离最远;版纳小耳猪(BN)、盈江小耳猪(YJ)、金平小耳猪(JP)与芒市小耳猪(MS)聚为一类,其中,盈江小耳猪(YJ)与芒市小耳猪(MS)聚为一小类,版纳小耳猪(BN)与金平小耳猪(JP)聚为一小类;明光小耳猪(MG)与迪庆藏猪(TP)聚为一类。研究证明云南六个小型猪群体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生活环境及猪种类型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选用宁乡猪、铁骨猪、桃源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等5个湖南地方猪种共64头,测定左后肢胫腓骨的骨密度、骨强度和骨矿物质等3类共计5项指标,旨在研究各猪种骨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猪种间的骨钙含量为19.22%~20.61%、骨磷含量为9.38%~10.76%、胫骨密度范围为0.69~0.75 g/cm2、腓骨密度范围为0.24~0.42 g/cm2,这4项指标在猪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强度范围为1.79~3.27 kN,铁骨猪的胫骨强度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猪种(P〈0.01),而其他4猪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铁骨猪这一特性对解决现代养殖中猪的肢蹄病、软骨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以猪呕吐、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对新生仔猪具有高度致死率,但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则很低。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以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18.
3种致猪腹泻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建立了用于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猪轮状病毒(PRV)的三重RT-PCR方法,以调查猪群中腹泻病毒感染情况.通过该方法对采自广东省规模化猪场的95份临床疑似病毒性腹泻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流行性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33.7%,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4.2%,猪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猪流行性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为8.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率为2.1%.  相似文献   

19.
吕惠序 《养猪》2012,(5):102-104
猪痢疾(SD)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曾被称为猪痢疾密螺旋体或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的猪特有的一种主要感染生长育成猪,以消瘦、黏液性出血性结肠炎为主要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过去也被称为猪痢疾密螺旋体病、血痢、黑痢或黏液出血性下痢等。病理学特征为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盲肠与结肠炎。它与称为猪结肠螺旋体病或猪肠道螺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严重呼吸困难、全身暗红、跛行、运动失调,高死亡率。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为猪上呼吸道正常定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猪群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气温剧变,转群等应激时,猪群免疫力普遍下降,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因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防治困难,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养猪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