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情形势下中国农业保险更应加强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是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绿箱政策,也是实现农业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有较大的正外部效应。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国情分析及农业保险实施状况的历史回顾,说明中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和持续发展需要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中国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绿箱”政策内容之一,农业政策性保险问题也被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李乐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63-4764
通过分析农业保险作为WTO允许和提倡的“绿箱措施”,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指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保护和支持。而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位,农业保险起不到支持农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在WTO背景下加快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赵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16-13118
“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农业保险模式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其成功运行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等问题,商业保险公司在与政府的合作中存在“道德风险”.该研究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商业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业务中的相关激励问题,力图找到激励商业保险努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21-7222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在预计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规模以及农业保险不同程度大灾风险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创建广东省和国内农业保险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保险总公司的农业保险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对未来大灾风险的情景假设和动态模拟,展示广东省农业保险大灾准备金、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变化趋势,以及保险总公司大灾准备金积累和需要外部超赔补偿资金的状况,以此考察广东省农业保险以及保险总公司应对大灾风险的能力,同时探讨地方政府在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并提出建立中国农业保险以融资预案为主的大灾风险多级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25-126
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的方式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其动因主要包括农业保险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农业保险具备多种功能及其具备的外部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是一项惠民政策,自开展以来,农户参保率和保险渗透率逐年提高,农户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但目前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三农”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农业保险问题再次备受瞩目,但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第一,要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二,政府必须在立法、资金等诸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我国的农业保险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0,(14):51-51
为增强农业保险抗御风险能力.发挥保险“大数法则”的作用.有效解决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区域性巨灾风险.最大限度地挽回农户损失.近年来,江苏省建立了农业保险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国务院《农业保险条例》、贯彻国发[2014]29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工作中,采取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拓展的工作方法,使全市农业保险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18年全市农业政策性保险已完成381.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7.9%。一、发展特点我市农业保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几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保险面积平均年递增16%,为促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安全、稳定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保险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局面,并出现了专业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综合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困境及农业保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优势,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央和新疆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以及市场的内生动力使新疆农业保险市场的规模以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增长迅速,最近若干年连续处于全国前列,对于服务新疆“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新疆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不少难点问题。在对近年关于新疆农业保险问题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该领域遇到的困难,包括新疆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地区差异明显、农业保险创新产品市场拓展阻力较大、兵地农业保险差异使农业保险的推进存在特有难题,该行业的运行效率未达最佳水平以及该行业发展与相关宏观经济变量协同效应有待提高。基于此,在政府层面,新疆农业保险保持稳定快速发展需要在政府补贴上进一步精准化,推动政企学研的融合发展,推动“保险+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和农村技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保险公司层面,需要从宣传、产品创新推广和进一步优化理赔程序3个方面持续发力。最后,对新疆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农业保险抗御风险能力.发挥保险“大数法则”的效用.有效解决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区域性巨灾风险.最大限度地挽回农户损失.从去年起.江苏省建立农业保险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转型的“蓄水池”,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发挥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抓手的“助推器”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面临的弊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高邮市横泾镇陈鹏读者来电: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在力推农业保险,参加农业保险可减少受灾损失.增加农民收入,请问:江苏省农业保险额度多大,缴费政策是怎样的? 答:江苏农业保险实行“联办共保”模式,就是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办农业保险,收取的保费和保险赔付都由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和分担。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支流经过的9个省份为例,运用基于熵值的TOPSIS和ArcGIS方法,探析201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探测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黄河流域总体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位,不同省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空间演进特征上,由低梯度的“二元空间结构”向高梯度的“二元空间结构演变”。障碍因子上,政府扶持力度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明晰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权责,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长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68-9670
总结了国外的4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模式:政府主办下的国有化模式、政府扶持下的商业化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国有化-商业化混合模式、政府支持下的互助合作化模式,分析了中国的农业保险试点方案,探讨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及主要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保险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屡被提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不例外。报告指出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要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于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目前,作为农业保险主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已有17年。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三水区首推“政银保”农业贷款模式,促进了农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和金融支持“三农”,并且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通过研究发现,“政银保”模式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多元参与主体在差异化利益目标下协商合作,并形成具有动态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制度安排,打破了单个利益主体下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是三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财政杠杆撬动农业保险与信用担保的同步推进,诱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和合作银行愿意并持续为“三农”服务;同步集结了合作银行、政府担保和农业保险分担农业贷款的风险,在各方利益目标的约束条件下形成了相互认同并可信承诺的风险承担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