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茶微波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杀青是形成和提高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迄今为止的杀青技术 ,常因火候把握不准而使绿茶产生红梗红叶、黄闷、杀青不均匀等弊病[1 ]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升温迅速而均匀 ,操作简便 ,易控[2 ] 等优点开始初步应用在茶叶领域 ,如茶叶干燥、复火、红茶贮藏及茶叶水分测定等方面[3] ,尤其是在杀青工序上 ,由于微波热量是由里及表 ,容易杀匀杀透[1~ 3] ,且因杀青时间短、叶绿素的破坏大大降低 ,有效地提高了杀青质量。李立祥等报道利用微波杀青来固样 ,无论是在外形色泽、叶底色泽、汤色 ,还是内含成分 ,均明显优于传统炒青、蒸青[3] ;…  相似文献   

2.
名优绿茶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160℃时杀青,随温度的升高,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随杀青时间的延长,氨其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当杀青温度超过160℃时杀青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140℃,时间为35~55s。  相似文献   

3.
茶叶杀青机与制茶品质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杀青机及杀青方法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论述了国内目前几种常用和较先进的杀青机的性能及其制茶品质特点,以利于茶叶生产者参考、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绿茶品质的形成和杀青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其种类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之分,外形有长、扁、圆、针、卷、片之别,其品质的形成,无论制成哪一种绿茶,都是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绿茶在干燥过程因工艺操作不同,可制成长条、圆柱、扁条、弯曲等各种不同形态的绿茶,而绿茶初制的化学变化主要取决于杀青阶段掌握正确的温度以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使鲜叶中的化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名优绿茶一一筑阳翠峰茶展开了相配套的清洁化加工技术研究。首先研究了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中专用的杀青设备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清洁化杀青技术,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检测分析,表明以杀青温度270℃、投叶量500g/min的条件进行杀青最有利于筑阳翠峰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传忠 《农家顾问》2005,(12):48-48
我国绿茶主要采用炒制,有连续杀青机杀青和单锅复干机杀青等形式。如果操作技术到位,可制出高香乃至栗香茶叶,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炒杀的加热方式为煤、柴作燃料,火力需人为控制,温度太高易产生焦边,茶叶枯黄;温度太低,香气低沉,甚至出现青气,红梗红叶。若采摘嫩度不一,将出现嫩叶杀焦,老叶未透现象,从而影响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7.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绿茶杀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绿茶杀青中因鲜叶大小、季节差异以及内部含水量不同等因素影响杀青叶质量的问题,设计了杀青自动化控制生产线,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杀青后鲜叶含水量在线精确测量,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调节投叶量或滚筒转速,从而保证鲜叶杀均杀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技术和装置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在线检测误差在2.37%±3.5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微波杀青处理(相同微波功率、不同杀青时间和相同杀青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相同的鲜绿茶叶进行杀青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的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50 W、杀青时间130 s,绿茶的茶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6CCY连续式节能热风杀青机具有节能、低耗、环保的特点,而且茶叶杀青质量好,杀青叶青绿、清香,不易产生焦边、闷黄等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各种茶叶品种的原料在6CCY连续式节能热风杀青机上的杀青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蒸汽杀青制作针形名优绿茶;初步探讨了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杀青的针形名优绿茶色泽优于对照锅炒杀青;香气属不同类型,前者属清香型,后者属栗香型;而滋味比对照略显苦涩.  相似文献   

13.
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叶种大面积引种到广西 ,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 ,该品种是适合制红茶的良种 ,用云南大叶种生产普通绿茶品质一般 ,要生产高品质的绿茶难度很大。这主要由云南大叶种内含化学物质所决定。首先云南大叶种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达 2 5 - 30 %(干重 ) ,而中、小叶种茶的茶多酚只有 2 0 - 2 2 %(干重 ) ,而茶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导致口感苦涩味的物质 ,并且很不稳定 ,在酶的作用下或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极易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 ,从而形成红汤红叶。另外 ,云南大叶种叶绿素含量只有 0 5 - 0 6 % (干重 ) ,而一般中、小叶种的叶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工艺杀青对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三种工艺杀青的扁形特种绿茶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三种工艺杀青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苏氨酸和茶氨酸、蛋氨酸含量均为蒸汽杀青>锅炒杀青>滚筒杀青,而且蒸汽杀青茶叶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杀青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技术措施的作用对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及组分进行调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蒸汽杀青制作针形名优绿茶;初步探讨了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杀青的针形名优绿茶色泽优于对照锅炒杀青;香气属不同类型,前者属清香型,后者属栗香型;而滋味比对照略显苦涩。  相似文献   

16.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杀青条件对安溪油柿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等主成分的保留;杀青温度150℃、杀青叶量0.60kg、杀青时间2或3min的杀青条件能较好地保持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等主成分.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绿茶加工工艺研制辣木绿茶制作的方法,探究加工技术中杀青和提香技术对辣木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温度250-260 ℃,杀青4 min,提香温度100 ℃,提香30 min,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杀青方式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以及企业效益,研究了蒸汽、热风滚筒、滚筒3种杀青方法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技术特性,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汽杀青或热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20.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