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利用四川省1996-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以PSR框架模型构建全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区域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直接评价.结果表明:18a内全省土地整体处于发展状态,土地生态安全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总结并提炼出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认可度较高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系统性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原始29项指标中选取18项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结合2011年数据对1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展开了试验性评价。结果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14项核心指标组成;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得分和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圳(11.49)广州(4.25)珠海(1.18)东莞(0.47)中山(-0.93)肇庆(-2.63)惠州(-3.38)佛山(-5.06)江门(-5.12)。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治理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四川省2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客观分类。  相似文献   

6.
王鹏  况福民  邓育武  田亚平  谢卫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99-1801,1860
根据湖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运用P-S-R模型建立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对其2001~2010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划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减小趋势;2001~2010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为增加趋势,但是在2006~200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综合安全指数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是至2010年仍为临界安全。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区域土地资源状态仍不乐观,在人类的干预和维持下,生态安全受人类的影响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9.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全面梳理,从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几年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由此指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为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把评价的标准分解为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6个状态层,18项具体指标,构建出评价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铜仁市2010年和2013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85和0.703。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3年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均处于安全水平,且生态安全状况较2010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测度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运用熵权法从时间序列上对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风险级降为预警级,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监测水平;减轻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不利影响,加快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严守土地利用规划,突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保护湿地、林地、草地等"绿色"土地及公众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等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生态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笔者首先回顾前人对生态安全概念的不同阐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询与梳理,提出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次以晋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3 方面的20 个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列举当前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从土地生态安全的概述出发,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的有代表性文献的研究结论,阐述了其在我国的应用,并总结和归纳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构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为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及层次分析法。[结果]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3个准则层及22个指标层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结论]评价指标符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判别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为例,选取13个典型评价因子,对2013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牡丹江市、黑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较高,分别为0.540、0.530,大庆市和七台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最低,分别为-0.768、-0.665.对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为提高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选择了23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单项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优化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方面的得分值分别为47.24、71.05、37.57、77.57分,生态文明的综合得分值为61.35分,说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程度处于初级文明状态,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进步等,现阶段应进一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控制人口增长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池州市区域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计算评价结果,以期对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全面准确的测算、评估,反映其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