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艾叶最佳采收时间及水法提取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荣  田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7-10998
[目的]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探讨水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采自河南省洛宁县的艾叶为材料,用水为提取剂对艾叶中的黄酮进行提取,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样品水提液的总黄酮含量,研究料液比、样品粒度、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总黄酮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该工艺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进行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结果]提取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30min;样品粒度为80目。经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中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结论]用水提取艾叶总黄酮,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鳢肠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用量4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鳢肠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溶剂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溶剂用量25倍,此条件下鳢肠总黄酮平均提取率达71.01%。[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鳢肠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康旭  袁江兰  孟鸳  邓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87-788,79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CO2)提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利用GC-MS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达到98%;主要包括37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酯类。[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C-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高,这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庭坤  何俊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12-6713
[目的]探讨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仲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工艺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浸润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度〉浸润时间。用超声提取工艺法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0min。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平均为2.42%。[结论]超声提取法比常规浸泡法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王薇  于加平  李勇  孙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0-13792
[目的]研究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黄酮产率为指标,探讨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5因素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分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溶剂浸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W/V,g/ml,下同),提取时间1.5 h,pH值为8,总黄酮的提取率为6.62%。[结论]该方法筛选了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超声波提取三白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三白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0%,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30时,黄酮提取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70%乙醇,料液比1∶25,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30min,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量为6.890mg/g。[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提取三白草中总黄酮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6-10077,10111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试验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对山楂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对影响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4(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优化的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可高达2.43%。[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时间短、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万洪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98-21000
[目的]研究滩涂盐生植物海英草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根据所得提取物的特征显色反应,检查海英草中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试验证实了海英草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海英草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225 W、萃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5.734%。[结论]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超声功率低等优点,可用于海英草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寻找羌活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技术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为因素,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是:压力20 MPa,温度40℃,时间4 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平均为7.76%。[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无有机溶剂残留,无毒,价廉,来源容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3-18774,18776
[目的]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柳蒿芽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柳蒿芽挥发性物质中共分离出了69种成分,其中62种成分被鉴定清楚,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β-月桂烯(7.60%)、(顺)-1,8-萜二醇内醚(9.29%)、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7.02%)、(S)-顺马鞭烯醇(7.05%)、蒿醇(2.64%)、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醇-乙酸酯(5.72%)、石竹烯(4.11%)、(Z)-β-法呢烯(10.61%)、大=牛儿烯D(8.07%)、α-佛手柑油烯(10.62%)等。[结论]通过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柳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贵州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镜  张素英  杨远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31-11432,11440
[目的]分析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62%。其主要成分是以萜类为主,其中以左旋薰衣草醇(17.781%)和吉马烯D(11.963%)含量最多。[结论]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种类较丰富的是广东白苞蒿,其共有成分中仅有β-金合欢烯、橙花菽醇、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和姜烯,且石竹烯氧化物和匙叶桉油烯醇在2个不同地区白苞蒿样品中含量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新疆芫荽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芫荽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提取率。[结果]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优化后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40%,提取时间为120 min,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粒度为40目,提取次数为2。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3.28%。[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后的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柱果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柱果铁线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柱果铁线莲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3.014%。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29.696%),其次是棕榈酸(12.370%)、α-松油醇(8.554%)、4-乙烯-2-甲氧基-苯酚(6.474%)、2-正戊基呋喃(4.063%)。圆底烧瓶的大小、温度及加水量是柱果铁线莲挥发油提取的关键,而添加正己烷有利于挥发油的提取与收集。[结论]该研究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定坤  杨再波  何丽芬  龙成梅  毛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9-10651,10710
[目的]快速分析贵州产大叶桉叶片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叶桉叶片挥发油,同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大叶桉叶片中确定出35个组分,其相对含量分数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8.840%,主要成分是桉油精(35.480%)、[1aR-(1a.α.,4a.α.,7.α.,7a.β.,7b.α.)]-脱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氢-环丙[e]甘菊环(12.110%)、对-(孟)-1-烯-8-醇(7.966%)、α-蒎烯(6.187%)等组分。[结论]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快速,提取时间能够缩短到4.0min,整个分析周期在1.5h内完成,能够应用于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多多  郑炜  高阳  高其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58-4059,4062
[目的]分析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5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4%。[结论]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烯、萘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