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293-293
在葡萄生产中,由于葡萄具有生长量大,抽梢次数多,花序原始体容易形成等特点,有时一次结果偏少,达不到预定的产量。可以利用人工技术措施促使葡萄二次结果,以弥被植株负载量不足造成的减产。一般二次果粒小,果皮较厚,着色好,较耐贮运,但含糖量低,完全成熟也能形成优质果。要搞好葡萄二次结果,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3.
<正>1利用夏芽副梢结二次果于夏芽未萌发之前人工促进其形成花芽,当夏芽内已分化出花序原基后,萌发出的副梢即成为结果枝。1.1主梢摘心部位。摘心部位以下至少要有1~2个完全没  相似文献   

4.
在葡萄生产中,由于葡萄具有生长量大,抽梢次数多,花序原始体容易形成等特点,有时一次结果偏少,达不到预定的产量。可以利用人工技术措施促使葡萄二次结果,以弥补植株负载量不足造成的减产。一般二次果粒小,果皮较厚,着色好,较耐贮运,但含糖量低,完全成熟也能形成优质果。要搞好  相似文献   

5.
6.
葡萄设施栽培在9月中下旬时覆膜加温,可使二茬果正常成熟,10~11月上市,增产效益显著,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出适合攀枝花市自然气候特点的葡萄二次结果技术,该技术能显著延迟葡萄上市时间,延长鲜食葡萄供应期.采用二次结果技术使葡萄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第二次成熟果,实现葡萄生产一年两熟,通过加强肥水和病虫害管理,二次果品质不低于一次果,且二次果风味优于一次果.与正常时间成熟葡萄相比,反季葡萄有明显的销售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一次结果管理、二次结果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京玉葡萄大棚栽培二次结果技术,从而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次果促葡萄丰产优质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适时逼冬芽萌发,科学使用激素药,精细肥水管理,严格病虫害防治,使葡萄二次果达到优质商品果的标准,不但延长了鲜食葡萄供应时间,同时使两次果产量平均达到2800kg/667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二次结果技术研究,为毛葡萄科学合理修剪生产二次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野酿2号毛葡萄夏芽、冬芽副梢进行二次结果试验,调查冬芽副梢成花与主梢节位和枝条粗度关系,并对一、二次果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冬芽副梢成花能力及结果性状优于夏芽副梢;修剪时间选择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梢粗度大于1.0 cm、节位7~12节抽生的冬芽其萌芽、成花及结实能力均较强;二次果高糖高酸、风味较浓,具备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特性。【结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选择粗度大于1.0 cm的主梢,保留7~12节进行修剪,促使冬芽副梢结果,能获得高产、优质的二次果。  相似文献   

11.
Neilson脐橙落花落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Neilson脐橙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Neilson脐橙果树统计其落花落果、脐黄落果和裂果的数量。[结果]2008年Neilson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期分别为4月7~14日和4月16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1~4日、5月9日、5月11~15日。2009年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落花高峰期为3月24~4月8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6~24日。Neilson脐橙的坐果率为0.39%~1.10%,脐黄落果率为33.6%~55.6%,裂果率为7.1%~14.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Neilson脐橙的落花落果规律。  相似文献   

12.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季节集中和出菇后培养料中存余剩余营养的问题,以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贮存和二次出菇的方法对食用菌的调控出菇和二次间断出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41.923%~129.1%,相差3 倍之多。秀珍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64.31%~78.77%,相差不大。从出菇调控结果看,‘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 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使用‘平菇803’进行二次出菇试验,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为1%左右。可见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高维露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田间自然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对比的试验方法,进行葡萄树喷施高维露应用试验.[结果]喷施高维露可明显提高葡萄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能使病树叶片复绿到基本近于正常叶片水平.喷施高维露后,单稳重增加,整体产量可提高14.8% ~20.2%.它能较好地改善果品品质,提高果实内维生素C、糖分含量和果酸含量.[结论]高维露在葡萄上应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又有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大龄绿化果树苗木在培育及栽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生产实践和相关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培育大龄绿化果树苗木的方法和抗寒栽植管理技术,为繁育大龄绿化果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葡萄具有适应性强、早果丰产、花芽超节位分化和一年多次结果等习性。本文详细归纳了葡萄一年两收的生理生化基础,及温度、修剪、药剂、栽培管理措施等在葡萄二次果生产上的作用,以及二次果生产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指出花芽分化是葡萄二次结果的基础,掌握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和诱导花芽分化萌发的方式与节位,对发展葡萄二次结果技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该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种植者的技术运用还不够成熟,且对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要求较高,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发展缓慢。针对生产研究现状,笔者建议应结合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深入研究葡萄二次结果的生理生化机理机制,加快引进或选育更多花芽分化好、品质优良的葡萄品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于试验成功的葡萄品种和对应栽培管理模式要先小面积应用、技术掌握成熟后再大规模生产,重视示范推广作用、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以期为葡萄二次果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会林 《北京农业》2011,(9):153-154
北方平原地区如何利用冬季果树休眠期来进行病虫害防治,为来年的丰产打造坚实基础,是广大果农朋友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总结了冬季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同行与果农朋友们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7.
金银忍冬腋芽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金银忍冬苗木的繁殖速度,采用了不同培养基的配方,对其腋芽进行离体培养技术研究,尝试寻求一种最佳的离体培养方式.结果表明把消毒后的金银忍冬腋芽在超净台下切割成0.2~0.3 mm大小后转入MS+KT 0.5 mg/L+NAA 0.1 mg/L+GA3 1.0mg/L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萌发率可达到92%;萌发后转入MS+KT 0.5 mg/L+NAA 0.04 mg/L增殖培养基上培养,会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IBA 0.8 mg/L+活性炭3 g/L配方,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葡萄枝条次生木质部细胞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巨峰、龙眼两个葡萄品种和红星苹果品种成熟的新梢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细胞解离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两品种枝条次生木质部导管细胞类型属梯纹导管型,红星苹果为孔纹导管型。葡萄两品种导管细胞长度平均为423 .64μm ,细胞的最大直径为83 .11μm ;红星苹果导管细胞长度为442 .38μm ,细胞最大直径为46 .40μm 。比较分析显示,葡萄两品种导管细胞长度均较红星苹果短,差异虽不显著,但其导管细胞的最大直径则极显著地宽于红星苹果;管胞长度和直径均较红星苹果长而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纤维细胞显著地短而宽于红星苹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育种技术路线的设计、新杂种的获得与选择、非整倍体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从事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的方法与经验;介绍了陇东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在种质创新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缘种属有益基因的导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冬瓜是广西地区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近几年在广西黑冬瓜产区因土传病害导致黑皮 冬瓜减产严重。嫁接是目前冬瓜栽培中抗病增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黑皮冬瓜换根嫁接与横插 嫁接两种不同嫁接方法对冬瓜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做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嫁接不但有 益于冬瓜植株的生长还可以防治冬瓜土传病害,提高黑皮冬瓜产量,而换根嫁接法在黑皮冬瓜栽培中 防病增收效果最好,且操作简单易学,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