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营养价值丰富,食药兼用.鸡肉及其提取物是调味料中普遍使用的风味原料.分别介绍了食用菌和鸡肉的风味物质特征,提出利用云南野生菌的资源优势和云南地方鸡的风味特色,复合制备营养健康、天然美味的菌鸡复合调味料,并指出安全、可靠、天然的菌鸡复合调味料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云南野生食用菌自然资源条件、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做大做强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泉  王锡昌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11-213,229
食用菌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风味食品或添加剂。就食用菌的风味(包括香味和滋味)物质组成特点以及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风味食品或添加剂。就食用菌的风味(包括香味和滋味)物质组成特点以及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菌物种资源极其丰富。野生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其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野生食用菌资源过度采集、开发创新力度不足等。为此,本文提出以野生食用菌资源抚育与利用相结合,将家庭农场、营地教育、"互联网+认养"等创新模式融合到云南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当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1、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十一五"期间,食用菌产业坚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栽培食用菌并进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五个十"工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发  相似文献   

7.
云南拥有野生菌978种,占已知世界2166种野生菌的45%,占中国野生菌的91%,是全球野生食用菌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云南食用菌92.8%是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达50万吨。2007年~2010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累计达21万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云南野生食用菌营养价值,对云南省18种常见野生食用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水分、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矿质元素以及风味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6目7科10属的18种野生食用菌,在水分、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方面与常见人工栽培食用菌相当。粗蛋白含量高于常见人工栽培食用菌。所有样品含有的铁,干巴菌的硒,黄白蚁伞和双色蜡蘑的铜,盾尖白蚁伞和粗柄白蚁伞的钙、镁、铜均远高于常见人工栽培食用菌。所测样品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以及酪氨酸6种氨基酸总和为0.355~1.548g·100g-1,其所含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6种氨基酸平均总含量最高的为离褶伞科,其次为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粗柄白蚁伞所含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6种氨基酸总和均较其他野生食用菌高,并远高于人工栽培食用菌。可见,云南省常见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素有“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2002年全省食用菌产量逾1.7万吨,产值约7亿元。云南食用菌产业以野生菌类为主,其种类占我国食用菌种类的85%,全省可供采摘的野生食用菌年自然产量约50万吨,每年社会产量约10万吨,产值约20亿元,占全国野生食用菌总产值37  相似文献   

10.
<正>食用菌保健风味油保持了食用菌特有的风味和香气,可以炒菜、做凉菜,且耐贮  相似文献   

11.
阳敏  金琦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23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藏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西藏野生菌可持续性处于较差的发展阶段,其中,资源支持系统处于好的水平,环境支持系统处于较差的水平,经济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社会支持系统处于差的水平,政府与科技支持处于一般的水平.针对西藏野生菌产业现状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西藏野生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是我国野生食用菌品种和数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传统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形成了较强的食用菌开发技术能力和条件,为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松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产业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其它物种的保护和产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保护、质量安全、市场体系、科技研发等支撑体系的加强与完善,促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 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通地区野生食用菌群落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2005年以区域调查为主,结合定点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大通地区的野生食用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将常见野生食用菌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整理归纳,为保护和开发本地区的野生食用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促进佳木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以佳木斯地区为例,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状况。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加工技术、设施、管理和销售等方面问题,从政策、产业、产后开发的途径上,提出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生态经济发展观、品种审定法制化和规范化、产业发展研究多功能创新平台、完善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并具体从食用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地位作用、内需拉动的产业发展动向、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内部分工和产业链拓展等方面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而从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的角度,论述了从现代产业体系出发,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及优化理念为指导,进行产业科学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构想,提出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向,建议加强宣传、营造产业文化氛围,扩大社会对食用菌产业认知度以促进产业再发展,并通过专家呼吁获取政策支持以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由于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重视,造就了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的态势,本文立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高原反季节这一优势,从互助县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本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邯郸市食用菌产业情况的调研分析,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管理不严、技术水平不高、推广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结合食用菌的市场前景与邯郸的区域特色,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增强技术培训指导、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等建议,对邯郸市综合发展食用菌行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食用及药用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真菌资源的调查,报导和评价了该保护区食用及药用真菌资源,对保护区内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永光  李萍萍  袁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6-2607,266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食用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国外少数国家实现了部分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自动化生产,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仍处于农户栽培模式的初级阶段,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加强.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