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磊  胡燕  吴文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43-44,161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安排了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等20个水稻品种参加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于广德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中籼水稻新品种,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38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只有1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荃优822、Y两优8025比对照增产10%以上,适宜于本生态地区作优质、高产首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对2008-2009年2a参试的20个(次)早熟杂交中籼新品种的产量、生育期、米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系统研究鉴定,并结合室内考种综合分析认为,绵5优142和深优9752这2个品种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湖北省利川市海拔800~1200米二高山稻区示范种植。全丰优2155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应加紧续试。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宜广德及周边地区推广的优质水稻新品种,2014年从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引进10个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以丰两优4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的产量、抗性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述,其中7个品种比对照增产,2个品种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5.
收集9个杂交中籼新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平均播齐历期95.6d,全生育期132.4d,株高121.6cm,有效穗187.65万/hm2,平均每穗总粒数242.40粒,结实率90.17%,千粒重24.51g,单产8.72t/hm2;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平两优华占、和两优1086的产量与CK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荃香优89的产量与CK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和两优55、袁两优1000、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的产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对参试新品种在桐城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该文阐述了11个杂交中籼品种的比较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香4、新两优6号、红良优166、新强8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和天协6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太湖县种植;红优527、钱优1号、B优811和中浙优634还须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参试的11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测定了各组合的生育期、抗逆性、外观米质、产量等,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两优5916、两优566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优,适合马鞍山市博望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10个中籼新品种(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符合市场需要的品种(组合).结果表明,协优332、协优084、K优047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可作为接班品种(组合)选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马鞍山市丹阳镇种植的杂交中籼组合,对参试的1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各组合的生育期、抗逆性、外观品质、产量等综合表现来看,两优817和两优98816是较适宜在丹阳镇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凤阳县稻谷竞争力,筛选适宜凤阳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望两优5511、晶两优1125、徽两优985、Y两优800、晶两优华占等在丰产性、抗逆性方面表现优异,适宜在当地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技术模式。[方法]2007和2008年,分别以两优6326和丰两优3号为试材,在机插和相同磷钾肥(底肥)条件下,设置3种施氮量(165、210和255 kg/hm2)和2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6.0∶4.0和7.5∶2.5),进行田间裂区试验。[结果]在中小苗机插条件下,杂交中籼水稻丰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10 kg/hm2 减少基蘖肥施氮比例、相应适当增加穗肥施氮量,并在倒2叶期追施40%的穗肥,更有利于机插杂交中籼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并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基蘖肥∶穗肥比例以6.0∶4.0为佳。[结论]杂交中籼稻机插栽培的氮肥运筹不同于常规粳稻机插栽培 在9750 kg/hm2目标产量水平下,推荐的施氮方案是大田总用氮210 kg/hm2。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9个品种的生育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依据我区温光资源特点,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籼稻新品种,以期为后续品种更新提供技术依据。依据试验结果,综合考虑高产和稳产两个方面,建议继续以本地主推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推广重点。考虑丰两优3305对稻瘟病表现出高于对照丰两优香1号抗性,亿两优616在抗倒伏性方面略强于丰两优香1号,建议该两个品种作进一步的小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13.
优质籼型三系杂交稻丰优559成株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20cm左右,主茎总叶片18~19叶。一般公顷产量为9000kg左右,抗病性强,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3级以上优质稻标准。栽培上应围绕前期促苗早发、奠定足穗基础,中期壮秆健株促进大穗形成,后期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原则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4%;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的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1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 hm2,蓄留再生稻3.06万 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杂交中籼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综合抗性,为江淮稻区推广主导品种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极差法对比研究11个中籼稻新品种(Ⅱ优838、两优383、荃优822、新两优223、协优107、Ⅱ优024、徽两优348、丰两优80、开优8号、冈优1577、金优R源5)。[结果]参试品种全生育期皆在适宜范围内;较对照Ⅱ优838增产的有6个品种,较对照减产的有4个品种,各品种较对照产量呈极显著差异。[结论]筛选出适合江淮稻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优质的杂交稻新品种徽两优348、新两优223、荃优822、两优383、Ⅱ优024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杂交中籼稻金优107的高产制种技术,包括选择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插期、培育高产群体、搞好花期预测、严格去杂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