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树远缘杂交F1代植物学性状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桑树14个亲本的8个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调查分析表明,F1代叶、枝条、冬芽等的植物学性状大多数倾向亲本,但性状分离强烈,表现出亲本没有的丰富的植物学特征.F1代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趋势为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绝大多数都表现出明显的野生性状;栽培种(♀)×野生桑(♂)类型部分组合F1代与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的F1代近似,部分组合的F1代倾向栽培种.因此,野生桑与栽培种远缘杂交应以栽培种(♀)×野生桑(♂)类型为主,并特别注意选择好远缘杂交的母本.  相似文献   

2.
华桑与桑树栽培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华桑与桑树栽培种进行远缘杂交,结果显示,因远缘杂交类型和组合不同,其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华桑×桑树栽培种的杂交受孕率38.72%~54.98%,平均受孕率为46.35%;杂交结实率37.86%~52.16%,平均结实率44.95%;杂交可育性10.70%~22.80%,平均可育性16.24%。桑树栽培种×华桑的杂交受孕率28.85%~45.16%,平均受孕率37.05%;杂交结实率25.31%~41.09%,平均结实率33.16%;杂交可育性5.34%~14.15%,平均可育性10.21%。华桑×桑树栽培种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种×华桑分别提高9.30、11.79、6.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4.
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玉  姜虹  李尧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15-14316,14319
[目的]探索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性能。[方法]通过建立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和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2种远缘杂交类型,探讨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的远缘杂交育性。[结果]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杂交受孕率45.35%~71.36%,平均受孕率56.64%;杂交结实率41.11%~60.36%,平均结实率50.45%;杂交可育性12.85%~33.75%,平均可育性22.31%。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杂交受孕率23.06%~57.03%,平均受孕率39.39%;杂交结实率26.48%~50.89%,平均结实率34.04%;杂交可育性4.26%~18.33%,平均可育性9.40%。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分别提高17.25、16.41和12.91个百分点。[结论]为桑树遗传材料的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为华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应用提供参考,对其正反交共10个远缘杂交组合(华桑种为贵88号,栽培桑品种为云桑1号、转阁楼、桐乡青、盛南和澧桑24号)F1代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遗传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中,亲本为全叶的杂交组合中,华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华桑的F1代有裂叶的比例平均为16.10%和17.04%;亲本均无椭圆形叶,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43.61%和19.59%;亲本无卵圆形叶的杂交组合中,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19.06%和19.75%;亲本叶缘无乳头锯齿的杂交组合中,F1代叶缘出现的比例平均为21.05%和27.57%;亲本叶缘均无谷针锯齿,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8.71%和7.14%;亲本无弯曲枝态,但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47.91%和21.13%;亲本无折曲节间的组合中,F1代出现的比例平均为26.89%和21.14%。  相似文献   

6.
为桑树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的应用提供参考,对3个选育材料的性状及产叶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表现出发芽较早、发芽率高、生长芽率高、叶片硬化较迟、生长期较长、落叶较晚和产叶量较高的特点。经品比试验,远杂1号发芽率为80.70%、生长芽率为22.31%,比对照(湖桑32号)分别增加18.49和6.97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4.3cm、夏秋梢平均长100.5cm,比对照分别提高12.81%和24.54%;全年产叶3.06kg/株,比对照提高23.89%。远杂2号发芽率为65.23%、生长芽率为16.50%,比对照分别增加3.02和1.16百分点;春梢平均长70.3cm、夏秋梢平均长96.2cm,比对照分别增加23.33%和19.21%;全年产叶3.14kg/株,比对照提高27.13%。远杂3号发芽率为72.62%,生长芽率为17.03%,比对照分别增加10.41和1.69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2.7cm、夏秋梢平均长91.4cm,比对照分别提高10%和13.26%;全年产叶2.78kg/株,比对照提高12.55%。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均是稚蚕期食料供给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广西桑树品种资源材料对赤锈病的抗性水平,为育种部门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采用涂抹法和覆盖法接种桑赤锈病病菌,鉴定7个桑树品种资源材料对赤锈病的抗性;同时,对桑园赤锈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测定的7个桑树品种材料均发病,其中伦教40发病相对较轻,其余6个品种发病较重。不同年份、季节、地势的桑树品种材料赤锈病发生程度不同;4月上旬为赤锈病始发期,10~11月为发生高峰期;旱坡地桑树赤锈病发病较轻,水田、低洼地发病较重。【结论】伦教40赤锈病发病较轻,抗病能力较强,可作为抗性育种中间材料或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广西桑树品种资源材料对赤锈病的抗性水平,为育种部门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采用涂抹法和覆盖法接种桑赤锈病病菌,鉴定7个桑树品种资源材料对赤锈病的抗性;同时,对桑园赤锈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测定的7个桑树品种材料均发病,其中伦教40发病相对较轻,其余6个品种发病较重。不同年份、季节、地势的桑树品种材料赤锈病发生程度不同;4月上旬为赤锈病始发期,10~11月为发生高峰期;旱坡地桑树赤锈病发病较轻,水田、低洼地发病较重。【结论】伦教40赤锈病发病较轻,抗病能力较强,可作为抗性育种中间材料或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桑树远缘杂交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配置杂交组合,每种杂交类型配置5个杂交组合,授粉、采种、育苗后栽植,调查叶片、枝条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结果]在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中,各组合亲本均无椭圆形叶,F_1代均有椭圆形叶植株,平均比例分别为13.28%和10.48%;亲本无短尾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短尾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88%和24.94%;亲本无钝头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钝头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16%和11.86%。亲本无弯曲枝条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弯曲枝条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3%和32.66%;亲本无折曲节间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折曲节间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3.72%和18.28%。[结论]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丰富,出现了很多亲本中没有的性状,可以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11.
综述了烤烟远缘杂交存在的困难及克服远缘杂交困难的方法,通过远缘杂交可以把许多不同种属的优良性状基因转移到烤烟中,以达到扩大遗传基础、丰富基因库、增强抗性、提高品质的目的。并展望了今后烟草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ross compatibility in distant hybridization were studied in 69 cross combinations among 9 cultivars of stone fru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tting percentage in balloon stag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early blooming stage. The differences of fruit set between positive and reverse crosses were significant. Female parent affected cross compatibility more remarkably than male parent in distant hybridization. The appropriate electrostatic field, He-Ne laser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60Co γ -ray and He-Ne laser could improve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vitro effectively, the fruit set percentage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while 60Co γ -ray treatment reduced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vitro, and the fruit set percentage obtained by distant hybridization was lower than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将紫苏的DNA运用常规杂交手段转入普通烟草中,从而获得新的烟草后代。着重研究了烟草杂种早代酯酶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子代中具有与父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即父本部分遗传物质在烟草中的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朱水芬  杨卫  杨继芬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18-13420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等指标。[结果]蚕期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显著差异;但死笼率盛东1号较高,育71-1较低的倾向。春期用育71-1的桑叶饲育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结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盛东1号;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湖桑32号、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能有效地打破种、属间的隔离,获得远缘杂交新种质资源,进一步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其生产潜力,培育出特异性强的植物新类型。但是,远缘杂交中经常存在各种障碍,影响这些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为此,对远缘杂交的重要性和应用、远缘杂交障碍方式以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方法、远缘杂种的鉴定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鼠尾草属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段超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54-6956
介绍了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远缘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概括了远缘杂交及多倍化在观赏植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指出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是目前观赏植物商业化育种的两大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远缘杂交与半配合法选育抗蚜棉花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G hirsutnm,2n=52)作母本、野生种异常棉(G anomalum,2n=26)作父本,采用对杂交铃喷(滴)GA3(45 mg/L),NAA(50 mg/L)和离体培养杂交当代幼胚技术,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以克服杂交当代不亲和性及其后代不育性。F2~F3连续用晋棉6号作父本回交转育,以抗蚜虫、抗枯萎、抗黄萎、早熟、高产为目标,自F4连续11代定向选择与鉴定,应用棉花半配合育种技术快速稳定远缘杂交后代,克服了远缘杂种后代各种性状长期疯狂分离的现象,育成了特早熟抗蚜棉花新品种晋棉51号。  相似文献   

18.
远缘杂交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牡丹远缘杂交的育种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目前牡丹远缘杂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策略进行探讨,为牡丹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K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