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简述了中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并对其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提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重建并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恢复和尊重现实,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诸如旅游业等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余俊  潘文明  朱笑  曹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1-14804
以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青种枇杷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研究区的产业状况、现状优势、现状劣势。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一村一品"观光果园规划的研究,从项目定位、规划构思、功能分区、景点设计、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吴中区金庭镇"一村一品"青种枇杷观光果园的设计理念与做法,并以六大古迹、三大奇树为例,阐述了典型景观的规划方案。最后从高度、风格方面强调了建筑控制规划。该方案打破了许多地方农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的情况,提出了建设以生产为主,集旅游景点、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果园的规划理念,为探讨"一村一品"观光果园的建设思路,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扬州市头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项目为例,介绍其背景概况及现状,分析项目规划策略及可行性,提出总体规划指导思想、策划定位、功能定位等,以期将其建设成为集农业生产、生态会议、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彰显地方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4.
以塔城市加吾尔塔木河及周边环境为规划对象,通过对河流环境现状的分析以及人文特点的调查,将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和控制。在其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为前提,采用多形式河堤生态护岸等方法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折中主义设计风格,打造独特的西北边陲城市生态水景观。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石公村杨梅产业状况和市场价值.通过对杨梅观光果园规划的研究,从景观主题、项目定位、规划目标、规划构思等方面人手,详细介绍了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的设计理念与项目建设内容.该方案提出了休闲观光与生产设施建设并重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果园的规划理念,为探讨“一村一品”观光果园的建设思路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  方法  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  结果  ①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②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  结论  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7.
梁铮  周军  陈洁洁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5-5547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似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科技、文化、特色等农业景观基本设计理念入手,以河南省现代农业研发基地规划项目为例,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分析其景观节点、景观空间等景观构造元素,合理进行景观布局,为园区的科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乡土特色的保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景观内涵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乡村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乡土特色的丧失。然后由此说明了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创造和谐发展的乡村新文化景观体系,是保护农村的乡土特色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文章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关键、原则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惠农渠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遵循上位规划、现场条件及现状景观资源,与周边艺术家村、雕塑公园、小镇湿地等粗犷、自然的景观风格相辅相成。尊重历史,融入当地景观文化元素,蕴含河渠历史记忆、农业生产灌溉等功能,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注重大草坪的应用,配置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组团点缀大乔木,构建"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材料、生态驳岸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一个弹性的、会呼吸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集自然休闲、人文历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50年园林生态学科领域科研发展经过了起步探索(1962-1981)、缓慢发展(1982-2001)、快速发展(2002-2011)3个时期,园林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末初见端倪,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学科于21世纪初已基本形成.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及园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当代园林生态研究主要有生态效益研究、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园林生态学研究主要侧重生物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占总体研究成果的76.3%.不同研究方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如生物与环境研究侧重对植物的研究,生态效益研究侧重净化环境、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则侧重生态规划与设计.对四个研究方面的论文主题词检索和高频主题关键词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的热点有多样性、群落、水土保持、防灾避险、净化环境、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对CNKI中4个研究方面成果中获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统计(不排重),总体成果中基金项目论文所占比重为10.8%,国家和地方基金是园林生态学科研基金资助的主要来源,基金论文比例之和达到85.4%,且国家和地方基金资助论文较多的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合计占基金论文79.1%.SCI-E中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为47.1%,是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的4.3倍,且国际基金是基金论文的主要资助来源之一,说明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部分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学界关注.基于CNKI相关主题词统计,“园林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只有“景观生态学”的1%,“城市生态学”的8.3%,“园林生态学”学科系统理论研究在相关生态学科研究中所占比重很低,其理论和方法研究还较薄弱.今后在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持续开展生态效益和园林植物研究的同时,为更好地研究和解决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支撑,还需拓展交叉生态心理学或环境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人与环境互相作用关系以及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既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的行为需求,也使人认识到改变一些行为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景观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恢复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介绍了景观方法,探讨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景观方法途径,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关系重建、乡村景观特征提升、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景观综合管理以及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生态景观管护制度.结合海淀区土地整治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生态景观建设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需要从田块尺度提升到景观尺度的必要性,需要从区域生态景观战略规划、景观尺度上空间格局规划、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应用3个层次上,提高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的土地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合作,推进综合景观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旅游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出发,在分析龙凤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形象策划、交通道路规划和环境容量测算。在项目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中突出自然山水的生态文化和龙凤文化,为黑龙江省山水型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特征与休闲环境开发的分析,结合对南京鹞子山休闲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探讨城市边缘区休闲环境的生态规划途径,促进边缘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型农地整理规划模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景观生态学及其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农地整理规划进行了反思,系统构建了景观生态型农地整理规划的理论模式框架,并对单项工程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使农地整理与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项目传统规划设计已不能满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运用景观生态学指导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调整项目区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对项目区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提高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对我国开展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旅游景观的定义与内涵,然后从项目的策划入手,对该项目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设计定位,通过对项目周边文化、环境的充分调查,采集仙姑顶诸多的文化传说,进行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思,合理的进行功能分区,景点布置。在对景区内的建筑物的风格控制和小品植物等的选择搭配上,均展现了仙姑顶特色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淮北市城市近郊煤矿塌陷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实践项目,对农业园区废弃地整治、产业规划、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探讨,寻求煤矿塌陷区发展现代景观农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基于对景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相关概念的理解,结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组合形式、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分析,从旅游斑、旅游廊、旅游基等方面出发,全面考虑了景观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营造宜人的景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