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南通农村民居百年变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与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3个时期民居的文化风格与建筑特色,强调了新时代下农村民居传统特色的消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南通农村百年民居的变迁为缩影,主张农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对当代地域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新民居工作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生物质能源——沼气、秸秆压块燃料、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技术、采用地热温泉供暖技术、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沼气净化池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建筑在农村推广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常常被视作城市的边缘地带,可持续发展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农村环境恶化、传统民居日渐消失、现代建筑标准低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途径。以期待改善农村民居建筑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统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窑居曾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和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村落景观优美,冬暖夏凉的特点,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壮大起来的。本文基于传统下沉式窑居提出"北方平原地区农村集成化新下沉式窑居住宅模式"及其实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大事。自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以来,农村新民居建设进展如何?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人们面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新民居建设和管理的特点,从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构建了定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估模型,创新了对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估模式,实现了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我国北方农村住宅落后的冬季取暖、夏季降温方式及使用秸秆、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农村住宅在寒冷季节不冷、炎热夏季不热,进而有效改善农户居住环境为目标,探索农村住宅新型墙体材料及结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供暖方式,研发适合北方的无烟囱住宅。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农村能源的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农村能源主要以生物质能源和煤为主,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效率,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的11月15日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集中供暖的日子。随着供暖季的来临,北方部分地区大气污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从思想观念、人力资源开发、实际操作和制度体制诸方面提出今后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实际,直面现实,就当前小百户镇农村民居现状进行调查,阐述了全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基本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小百户镇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胡晓瑛 《农业考古》2012,(4):237-239
小店河清代民居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其环境的选择与文化的内涵,都鲜明地反映和传达了当地民众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是目前我国北方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各项因素,以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结合核密度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集聚性,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的4种优化方案,最后引入加权Voronoi图,以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方向。研究表明:余江县综合影响力一级、二级和三级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472.54、3 173.01和977.26hm~2,面积占比依次为37.33%、47.91%和14.76%,高级别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余江县综合条件优越的中部区域,低级别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域;核密度分析结果直观显示了高集聚区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域,可优先发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中,就近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共1 116.99hm~2,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共2 839.37hm~2,内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共2 126.93hm~2,迁移归并型农村居民点共539.52hm~2,综合条件较差的南北丘陵地带设置的迁移安置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对低丘岗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并可运用到土地整治规划、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与城市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相比,在我国量大面广的农村地区住宅节能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合农村住宅的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其推广不够。对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建筑物的规划布局、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使用、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太阳能在住宅上的利用、住宅通风降温技术及住宅节能的经济性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农村节能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住宅结构体系的研究开发至关重要。该研究对当前农村常见多层住宅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重点介绍了保温模块剪力墙住宅体系所具备的优势,指出了保温模块剪力墙住宅体系是符合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发展方向的住宅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政策及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提供支撑,采用文献分析与归纳概括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并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研究若干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模式、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路径及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样态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及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利用定量测度和问题诊断研究;2)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3)典型地域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提炼研究;4)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居环境建设课题,对唐山市新农村民居环境景观展开分析,总结出新农村民居环境建设的几种模式,探讨了新农村民居环境建设的保障措施,以期对唐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特点,并以迁西县青山口村居住景观为研究对象,遵循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本着促进山地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提出了一套关于民居建筑、道路、河流、绿化等要素的规划方案,探讨了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公共绿地严重缺乏、忽视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而照搬城市模式,缺乏相关规范和理论指导等现象都制约着我国新农村住宅小区景观的发展,阻碍着新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广大农民居住环境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