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柳杉苗木综合营养诊断I.田间DRIS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杉苗期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柳杉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9.439 8±1.345 7,N/K=3.263 9±0.178 7,P/K=0.359 2±0.045 6.以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设计的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 IS诊断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喜树叶用园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喜树叶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喜树叶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钾、氮磷、磷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对于肥力较差地区水稻土上的喜树叶用园,氮、磷、钾因素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351. 6~454. 6kg·hm-2、P2O5 242. 5~332. 5kg·hm-2、K2O161. 4~376. 2kg·hm-2。  相似文献   

3.
设施环境下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人参为试验样品,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结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合度好,预报性很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闫毅  王瑞梅  于海业  陈丽梅  袁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9-8520,8559
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3要素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得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和度较好,预报性较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延津县夏玉米“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玉米氮、磷、钾"3414"回归设计田间试验的结果,分别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二元二次及氮、磷、钾一元二次3类7种肥效模型,根据各肥效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和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决选出氮肥的一元二次效应模型提供的施肥决策:施纯氮333.66kg/hm2、五氧化二磷120.00kg/hm2、氧化钾90.00kg/hm2,产量期望9196.50kg/hm2,产投比6.39,能兼顾产量与肥料投资效益,作为延津县夏玉米生产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施对芸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芸豆合理施肥方案,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芸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芸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芸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钾、磷钾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芸豆产量大于2 300kg.hm-2的施肥方案为N施用量63.8~94.0kg.hm-2,P2O5施用量118.5~152.8kg.hm-2,K2O施用量74.7~125.4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1.72∶1.27。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级稻氮、磷、钾"3416"回归设计田间试验的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及有关施肥参数。分别建立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氮磷、氮钾、磷钾的二元二次、氮、磷、钾的一元二次和的一元线性加平台4类10种肥效模型,其中三元二次、氮钾的二元二次、氮的一元二次和氮的一元线性平台模型可作为推荐施肥参考模型。取这3种模型最佳经济施肥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地推荐施肥量,即施氮(纯N)218.38 kg/hm2、磷(P2O5)76.80 kg/hm2、钾(K2O)182.60 kg/hm2。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肥对越橘的产量效应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年生高丛越橘品种“蓝丰”为试材,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与越橘产量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性较好。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越橘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氮钾、氮磷、磷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经模拟寻优,获得氮、磷、钾的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 34.15-40.59 g/株、P2O515.02-19.35 g/株、K2O 15.02-19.35 g/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柳杉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制定柳杉壮苗施肥措施及其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柳杉幼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处理1)、施硫酸造粒肥(处理2)、施蒸汽造粒肥(处理3)和施有机肥(处理4)4个处理,1年后测定各处理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盆栽土壤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的柳杉苗木生长、养分积累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均极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处理2的苗高最高、地径最粗,分别比CK增加24.4%和40.7%,处理3的植株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216.0%、119.4%、192.0%和198.8%,处理4的幼苗盆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施用硫酸造粒肥能加快柳杉苗木出圃,施用蒸汽造粒肥培育的柳杉苗木更适用于多风易致苗木损伤弯折林地造林,施用有机肥可活化土壤中的氮、磷、钾明显提高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绿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绿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绿豆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绿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磷、磷钾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绿豆产量大于1 200 kg.hm-2的施肥方案:N施用量91.0~94.4 kg.hm-2,P2O5施用量112.0~133.9 kg.hm-2,K2O施用量54.8~84.9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1.33∶0.75。  相似文献   

11.
张寿文  钟伟光  李风琴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2-10844
[目的]优选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施肥配方。[方法]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利用DPS数据库系统确定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4因子的回归模型为:Y=2 937.44+105.46X1+17.06X2+62.69X3+265.18X4-251.17X21-80.01X22-150.62X23-55.67X24+22.75X1X2+22.75X3X4;以产量3 450 kg/hm2作为目标,配方施肥的系统优化方案为:施氮(尿素)247.65~314.81 kg/hm2;施磷(过磷酸钙)346.05~553.95 kg/hm2;施钾(K2SO4)213.3~340.425 kg/hm2;施有机肥(腐熟猪粪)32 737.5~35 782.5 kg/hm2。[结论]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晚籼杂两优277氮、磷、钾施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两优277的施肥技术,建立了产量对氮、磷、钾施肥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施肥方案,即获得每公顷7 681.3kg以上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应为氮(N)180.0~207.0 kg,磷(P2O5)91.5~105.0 kg,钾(K2O)132.0~159.0 kg.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68-69,87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试验方法,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垄距、穴距以及氮、磷、钾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影响马铃薯产量中,穴距比垄距明显;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高到...  相似文献   

14.
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模拟出油用牡丹‘凤丹’的氮磷钾施肥最佳方案.【方法】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果】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能够有效促进牡丹植株新生枝条生长、叶片增大,并促进株高、新梢条数、花直径、花高度与单株花数增加,有效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油用牡丹种子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编码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并具有高度相关关系.施肥处理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氮、磷、钾三因素、两因素配施对油用牡丹的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氮、磷、钾肥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结论】通过建立模型寻优获得最高种子产量对应的氮、磷、钾最优施肥组合为N 522.24kg/hm2,P_2O_5186.40kg/hm2,K_2O 190.92kg/hm~2,拟合的种子产量最大值为1 971.43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品种木芙蓉生长及养分利用特性对施肥措施的响应,为盆栽木芙蓉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以早花品种百日华彩和晚花品种醉芙蓉为盆栽材料,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3次采集木芙蓉植株,测定叶、茎、根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生物量方面,相对于不施肥处理,施肥在第1次采样时对2个品种各器官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第2次和第3次采样时,施肥增加了百日华彩叶和茎的生物量,增加了醉芙蓉叶和整株生物量.在养分含量方面,施肥提高了百日华彩叶和茎中氮的含量,但不同采样时间对磷和钾的影响略有差异;对于醉芙蓉,施肥在第1次采样时对氮磷钾三元素含量没有影响,在第2次和第3次时提高了叶和茎中氮的含量,但对磷的含量没有影响.综合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氮肥对木芙蓉生物体构建的作用大于钾肥和磷肥;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早花品种的氮和钾吸收量,可以显著提高晚花品种的氮、磷和钾吸收量;晚花品种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早花品种.因此,不同品种木芙蓉对养分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土壤及品种特性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实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蔚县旱地黍子合理的施肥量,指导该县黍子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原种场下河进行黍子“3414+1”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影响黍子产量,且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磷、钾肥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分析,黍子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蔚县黍子最高产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07.6、73.4、80.3 kg· hm-2;黍子经济最佳产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02.5、70.9、75.4 kg·hm-2。  相似文献   

18.
沙化地日光温室黄瓜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沙化地日光温室内黄瓜的最佳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在含沙量为237.6 g/kg的沙化土中氮、磷、钾施肥量与黄瓜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析,探讨了氮、磷、钾肥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边际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该土壤条件下的日光温室内,氮(N)、磷(P2O5)、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64.28,82.94和290.34 kg/hm2时,黄瓜可达到的最高产量为114 045.3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东部地区花生氮磷钾“3414”设计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建立以花生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二元二次及一元二次3类函数7种肥力效应模型,并对其提供的施肥决策及产量期望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以NP二元二次回归模型提供的施肥决策产投比最高(20.55),且花生荚果产量期望较高(4586.16kg/km2),即在固定施K2O 60 kg/...  相似文献   

20.
配方施肥对乌牛早茶苗营养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施肥方案,分析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乌牛早盆栽茶苗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对乌牛早茶苗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品质特征影响不同。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2时,有利于茶苗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提升。其中T1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4∶0. 8)对乌牛早的苗高、地径生长最有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处理为T9(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17(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0. 75∶0. 25∶0. 5);茶叶品质最好的处理为T4(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所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咖啡碱的含量,其中T4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最高,比对照提高了65. 7%。兼顾乌牛早茶苗的生长、光合和茶叶品质,最终确定最佳施肥方案是T9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