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省浮山县福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造林局在元宝枫科技成果推广中表彰的国家元宝枫行业生产中的龙头企业之一。截止2003年底,销售收入1266万元,利润103万元。其中元宝枫树苗、枫露茶、元宝枫油、枫露香干系列产品收入达到840万元,利润71万元。  相似文献   

2.
茶中有禅意     
正提到禅,笔者眼前就闪现出人在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思的画面。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向,正暗合了汉字"茶"的构字法。这种形象的构字法,是对抽象而奥妙的"禅"最通俗易懂的注解。茶实现了人与草木最原始的交流,禅则实现了人与外界最和谐的交融。殊途同归,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也说明茶和禅之间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茶隐含"放下"的意味--人生的旅途中难免劳累,这个时候不妨驻足,放下手中的工作,泡上一壶好茶,小憩片刻,品味一下难得的悠闲滋味,这种状态正好暗合了禅意中有"放下自在随缘"的说法。国人历来把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并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  相似文献   

3.
正1前言都匀毛尖茶是一个历史名茶,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相传被乾隆皇帝赐名为"鱼钩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1982年,参加全国首届名优茶评比,获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0年,再获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圆了百年世博名茶梦,使都匀毛尖茶名声鹊起,让神奇的都匀毛尖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再次展现给世人。都匀毛尖茶独特的品质被茶叶权威专家称之为"味精茶",鉴于都匀毛尖的独特品质,亚洲博螯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被称为两岸茶王、世界茶王的李瑞河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你可随处建厂制造  相似文献   

4.
略谈茶诗词     
郑连森 《茶业通报》2005,27(2):90-91
我国最早出现的茶诗,如左思《娇女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有为数众多诗人;历代名人爱茶者、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政治家、诗人和艺术家等,已创作了不少的优美诗词。所谓茶叶诗词大体上可分为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指“咏茶”诗词,即诗词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指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就很多了。现在一般讲的,都是指广义的茶叶诗词,而从研究祖国茶叶诗词着眼,则咏茶诗词和有茶诗词同样有价值的。如南宋陆游的《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高…  相似文献   

5.
4榷茶税茶贡茶(清代公元1644~1911年)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是女真人后裔满人统一中原的时代,也是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的最后一个王朝。满人臣服朱明王朝二百多年,公元1596年(明万历十三年),努尔哈赤被授予"正二品龙虎将军"的职衔,权势很大。羽翼已丰的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终于向老主子明王朝宣战,1644年大举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宣告明亡清起。满人在臣服明王朝二百多年中,吸纳了包括茶  相似文献   

6.
正"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茶与咖啡、可可一起同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有人说,21世纪将是茶叶独步的世纪。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纵观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往往把一切与植物有关的事物起  相似文献   

7.
我经写了《宋代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反对榷茶》一文。据史载,宋代除王安石反对榷茶外,还大有人在,如李觏。在没有阐述李觏经济思想及其反对榷茶言论之前,有必要追溯一下官营龚断制度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正丁酉年(公元2017年)6月4日上午9时22分,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民革党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当代十大茶业专家之一的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也正好是张老乐享茶寿之年,安祥地走完了传奇人生。1943年,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  相似文献   

9.
正"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秀,银针天下茶。"被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称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湖南洞庭湖君山不仅以湖光山色的秀丽而闻名于世,更以君山茶之奇珍举世闻名。大凡到君山旅游的人,无不会要一杯正宗君山银针,慢慢地啜饮品尝。君山银针茶,是君山的特产,形似一个个银针,紧结而挺直,长短大小均匀,金黄色的茶芽上披满了银毫,  相似文献   

10.
回望2012     
不知不觉中,2012年最后一期杂志要出版了,也到了回头看的时间了,梳理了几点中国花卉业的发展趋势与业内朋友分享。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引入"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作为相关行业的花卉园林行业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全行业的建设热情得到了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1.
读了“关于粒用苋的几点认识”一文(本刊1986年第4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讨论,特别是其中提到“苋菜……可做为叶用蔬菜外,它只是处在一种被汰除作物的行列,而沦为杂革的一种植物”,这恐不尽然,仅提出一些事实来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我爱茶,但喝的茶都舍近求远了,直到家住六安的好友B君给我送来几盒六安茶时,我才发现六安茶的好。爱茶也爱介绍茶的书籍,陆羽的三卷《茶经》被我翻烂不说,就是明代高濓的《饮馔服食笺》,不少章节我也能背。等品过六安茶,我才知道《红楼梦》中贾母"我不吃六安茶"的原因。B君告诉我,六安茶炒制时须十分专注,稍有不慎,过火则苦。贾母当时可能饮过没有炒制好的六安茶,以致让六安茶蒙上百年奇冤。想想看,高濓早在《饮馔服食笺》中,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六安茶,"茶品亦精,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发  相似文献   

13.
<正>巴山脆李以其甜脆爽口、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为加快达州市通川区绿色巴山脆李产业的发展,实现巴山脆李由大区向基地强区转变、由产业化向现代化转变,推进巴山脆李产业跨越式发展,通川区茶果站组织了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北外、罗江、盘石等乡镇,对巴山脆李生产区开展了专项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茶经》版本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茶叶科学家、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现存版较多的农书之一,仅茶史专家们经常提到的就有三十一种之多。其中大致可分为“四库全书本”和“桑苧庐藏本”两大系统。“四库全书本”,是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纂辑的《茶经》版本。属于“四库全书本”的《茶经》版本有十一种。它们分别被人们称为《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学津讨原本》、《格致丛书本》、《汪士贤刊本》、《明刊吕氏十种  相似文献   

15.
正丁俊之教授,优秀共产党员。1950年入读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学茶业茶,与茶结缘逾六十年(1950~2013年)。他对茶叶的"产、制、销"或者说"产、学、研、贸"都有长期实践。尤其成功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业领域,为国内外茶界所尝识。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上发表著论达100万字,大部分汇总在2013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丁俊之茶文选集》。我们综览之余,概括本书的茶业新论和精彩观点摘要如下:1关于中国茶品牌、标准、质量安全21世纪的饮品已进入茶的世纪,品牌是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综合性因素,而茶品质量安全是品牌的生命,中国茶最缺失的是品牌、标准,如果我们对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红楼梦》从头至尾,写喝茶比写吃饭还多,其中就提到普洱茶。贾宝玉等人准备夜里私自开宴庆祝生日,正好碰上来查夜的林之孝家的,贾宝玉谎称自己没睡是"因吃了面怕停住食"。于是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本草纲目拾遗﹒木部》曾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效尤大也。"这膏黑如漆者,熟茶也。这绿色者,生茶也。一个王公贵族大户人家的管家,对普洱茶的饮用功效,如此  相似文献   

17.
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每日人家不可阙(通"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此以后,茶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茶叶大多数为散茶、叶茶、片茶,这样就容易产生大量茶渣,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被丢弃的茶渣中仍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所以茶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阐述了茶渣在生活中、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的发展,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宝玉 803 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稳产、耐密、抗倒型玉米杂交种,于 2022 年 11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 20220068 号。介绍了宝玉 803 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要点和育种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正>禅宗,是佛教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而形成的中国佛教,主张以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而见性成佛的法门,修证得"无心于事,无事于心","空诸所有"的涅磐寂灭的境界。禅宗秉承释迦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主旨,将佛教深奥玄妙的教理转变成平凡的大白话或文学的形式,大量采用比喻、象征、借题发挥等方法,随机进行教授。茶事,正是在禅宗的修证过程中,作为"禅"的象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达至"茶禅一味"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茶叶中,"黄金芽"是一个新兴的品种,该茶的原始品种于上世纪90年代在浙江省余姚市被偶然发现。后由当地茶叶研究单位经过近10年时间选育而成,是国内目前培育成的唯一黄色变异茶树种。由于茶叶氨基酸含量远超白茶和传统绿茶,再加上种植面积少,供应量少,在当前的市场上,"黄金芽"茶需求旺盛,常常一芽难求。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茶叶中的摇钱树,每亩产值远超1万元,高于传统茶叶约5000元/亩的产值。四川省荥经县在规划"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在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