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丁俊之教授,优秀共产党员。1950年入读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学茶业茶,与茶结缘逾六十年(1950~2013年)。他对茶叶的"产、制、销"或者说"产、学、研、贸"都有长期实践。尤其成功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业领域,为国内外茶界所尝识。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上发表著论达100万字,大部分汇总在2013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丁俊之茶文选集》。我们综览之余,概括本书的茶业新论和精彩观点摘要如下:1关于中国茶品牌、标准、质量安全21世纪的饮品已进入茶的世纪,品牌是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综合性因素,而茶品质量安全是品牌的生命,中国茶最缺失的是品牌、标准,如果我们对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89-293
皋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但饮用时滋味苦涩。通过在皋茶中添加辅料,对其滋味进行协调,减少其苦涩味。以滋味和香气为主要考察因子,确定了皋茶保健茶的最佳配比,皋茶:绿茶:菊花:甘草最佳配比量为 1.64 g: 0.54 g: 0.27 g: 0.27 g。通过其对ABTS、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较,得出皋茶保健茶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随着样品浓度(0~25 μg/mL)的增加而增强,在25 μg/mL下,皋茶保健茶醇提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达到92.24%;皋茶保健茶醇提物、皋茶保健茶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86.22%和84.29%;在高浓度(25~800 μg/mL)下,随着皋茶保健茶样品浓度的不断增加,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蓝莓浓缩浆和蓝莓花青素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保健饮品,通过工艺参数对饮品感官品质和花青素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莓花青素保健饮品最佳工艺配方为:蓝莓浓缩浆28%,罗汉果甜苷0.005%,甜菊糖苷0.005%,柠檬酸0.15%,增稠剂为果胶0.005%、黄原胶0.035%、羧甲基纤维素钠0.005%、海藻酸钠0.030%,灭菌后添加花青素10 mg/mL。该工艺配方调配出的饮品色泽诱人,呈现紫红色、均匀,酸甜爽口,具蓝莓特有的气味与滋味,口感醇厚,且其花青素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一种天然饮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是世界上传统的三大饮料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饮茶可以强身祛病,《本草纲目》记载:“茶为万病之药”。近年来研究揭示,茶有消炎抑菌,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抗衰老,抗辐射,防癌抗癌等药用价值。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饮料将是茶饮料。  相似文献   

5.
正喝茶,是毛主席的一大嗜好,并对茶叶历史和茶文化也十分熟稔。他说,最早种茶、饮茶都在中国,大约在9世纪首先传入日本,后来才传到欧洲、印度。他也知道唐朝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门著作,常说"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毛主席还把茶作为"药"来看待,生前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这样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  相似文献   

6.
正1前言都匀毛尖茶是一个历史名茶,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相传被乾隆皇帝赐名为"鱼钩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1982年,参加全国首届名优茶评比,获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0年,再获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圆了百年世博名茶梦,使都匀毛尖茶名声鹊起,让神奇的都匀毛尖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再次展现给世人。都匀毛尖茶独特的品质被茶叶权威专家称之为"味精茶",鉴于都匀毛尖的独特品质,亚洲博螯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被称为两岸茶王、世界茶王的李瑞河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你可随处建厂制造  相似文献   

7.
苦菜茶是以苦菜为原料精制而成的保健饮品,具有清热、明目、消炎、利尿等功效,通过对其生理功能、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苦菜茶的研制中应采用高科技手段,解决去除其青草气、降低苦味的同时,还要更多地保留其有效成分,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话说保健茶     
茶叶最初作为药物来使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饮料,并在充分认识茶的药用功效后,在单纯茶的基础上发展到保健茶。保健茶,又称药茶,指以茶为主要原料,配伍其它的中草药制成的保健饮品,侧重保健养生。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历代医家积累的养生治疗单方、验方之类的保健茶和民间公认的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代茶饮,侧重医疗疾病。我国制作保健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就有茶饼冲泡加人葱姜桔的配料,喝了这种茶可醒酒提神。此乃关于保健茶起源的最早记载。保健茶在唐宋时期有了发展,明清时期比较盛行,有保健茶的专篇,收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传入国外后,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重要的饮品。在慢饮细酌之间,茶与文化产生交集。不仅实现了物质享受的审美升华,也彰显着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人民的精神取向。"中英茶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根源于两国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轨迹。中国长期以来稳定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英国具有先驱意义的工商业社会发展模  相似文献   

10.
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每日人家不可阙(通"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此以后,茶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茶叶大多数为散茶、叶茶、片茶,这样就容易产生大量茶渣,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被丢弃的茶渣中仍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所以茶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阐述了茶渣在生活中、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的发展,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3200年"锦秀茶祖"在这里生生不息,这里有令徐霞客难以忘怀的太华茶,1939年滇红茶在这里诞生——这里是凤庆。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然而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国内茶叶市场也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情况低迷的现状。凤庆,一个地处云南深处,被誉为"中国红茶之  相似文献   

12.
白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一种基本茶类,该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且该茶比绿茶有较长的保质期限。黎平县作为贵州省产茶大县,适度开发生产白茶类产品,这会对提高茶园茶青下树率,增加茶产品多样性,适应市场多样化,提高茶业主们应对市场风险和效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沧是一座茶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和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茶叶面积和产量位列全省第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在凤庆,树龄高达3200年。1937年,滇红茶在凤庆茶厂试制成功,远销海内外,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同时被誉为天下普洱第一仓。滇,是云南的简称。滇红,是云南生产的红茶。为什么说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呢?带着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从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局获悉,黎平县五龙深山绿香缘茶厂生产、包装、命名的"黎平虫茶"正式上市,结束了"黎平虫茶"虽存在、生产、使用上千年,但以前仅作为外地的原料,套用他人"姓名"和包装,而没有属于自己的"书名"和"衣裳(包装)"的历史。据了解,虫茶又称"虫精",是由化香夜蛾、米高螟等昆虫取食化香、老鹰树等不同天然植物原料,经过消化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纯天然、高营养茶饮品。  相似文献   

15.
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饮品,它对气象条件特别敏感,无论其生长还是贮存,都需要适宜的气象环境。以茶养生,如想要达到最佳的效果,也必须考虑四季气候因素。云雾山中出名茶  相似文献   

16.
正茶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究其根本是因为茶中富含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道尽中国人对茶的喜爱。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在静的时间里,品一杯香茗,香飘四溢,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7,35(4):32-33
远播世界的中华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中国的茶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成为中外文化的瑰宝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今的茶诗,又是茶文化的精华,百吟不厌,它将茶升华为意境、精神、思想、灵魂和文明,茶诗的香味、趣味、意味源于茶又浓于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麦胚芽、花生及牛奶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制成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口味清新、乳香浓郁的保健饮品,对原料的最佳配比及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料组合为小麦胚芽5 g,花生15 g,白砂糖7 g;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 h。  相似文献   

19.
正唐朝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著作,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茶经》更是将茶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提高到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第一部著作。比如《茶经·一之源》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把茶与人的品德修养相联系,将茶的品位提高到精神层面去认识。《茶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这句话如果从精神层面去理解的话,是非常深奥的,只一个"时"字就藏有很多奥秘。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上茶、咖啡、可可三大无酒精饮品中,茶是最好的饮品,在评定茶叶质量优劣时,色、香、味、形中,应以香和味为本,是天然饮料品质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因素的体现。而色和形随茶类制造方法等人为因素可以改变;但在现今市场中,由于受到部分商家的炒作引导,人们却把形和色的感官认识摆在了茶叶审评的首位。太平猴魁的魁伟重实,白毫含而不露,猴韵独特,滋味醇厚,回味无穷的暗绿色和带梗连叶的天然美在绿茶中独树一帜。在如今的市场中,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