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卡占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植酸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温度和料液浓度对大豆蛋白酸溶度、透光率和料液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pH、温度、料液浓度和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量为0.6%时,酶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3.0,温度40℃,料液浓度10%,酶解时间45 min,此时大豆分离蛋白的酸溶度为45.79%,透光率为68.5%,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0.65%和29.4%。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豆渣是大豆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本文主要阐述了从脱脂豆片提取蛋白质的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及其在乳和防米饭粘连上的应用效果.首先研究了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其最佳提取条件:盐酸添加量2%(v/w);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2h.在米饭和牛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能降低米饭的粘度,并且可以改善酸性条件下牛奶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豆清饮料发酵及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构建发酵动力学、稳定性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以豆清液为主要原料,添加低聚果糖、麦芽汁、麦芽糖和酒花发酵成豆清饮料,每隔2 h取样测定豆清饮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总数、还原糖和总酸,采用经典的Logistic、Luedeking-pirret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豆清饮料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将豆清饮料贮藏在不同温度(25,35,45℃)条件下,每隔5 d取样分析贮藏过程中离心沉淀率、总酸、色差值、黏度、pH和感官评分的变化规律,运用Arrhenius方程建立豆清饮料稳定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呈现S型、总酸的生成与菌体的生长属于部分偶联型.构建模型的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989,0.978和0.983,说明试验值与模型值拟合度比较高.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离心沉淀率、色差、粘度呈现递增趋势,感官评分呈现递减趋势.根据离心沉淀率、色差值、黏度和感官评分相关系数(R2>0.9),建立离心沉淀率、色差值、粘度与感官评分、温度之间的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得到离心沉淀率、色差值和粘度预测模型误差CV平均值分别为4.93%、9.24%、7.64%,表明豆清饮料发酵动力学及稳定性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豆清饮料发酵和贮存稳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7,(6):364-369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沉淀率、粒径、p H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了最适宜的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打浆次数对饮料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均质时间对饮料的口感更重要,预煮时间对饮料的酸度起重要作用。综合考虑成本与工艺要求等问题,确定马铃薯饮料加工工艺为:预煮时间30 min、糊化时间60 min、打浆5次和均质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6.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相似文献   

7.
以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配为工具酶,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添加磷脂、蔗糖,以溶解性为指标优化调配工艺,提高其速溶性.结果得到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pH7.08,温度51.6℃,酶(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按质量比1∶1复配)添加量22.45 mg·g-1,酶解时间3h;在此酶解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达20.3%,溶解度达72%.最佳调配工艺为磷脂添加量0.8%,蔗糖添加量3.0%,最终产品溶解度达92.9%.样品溶于水后下沉快,易溶解,无团块.  相似文献   

8.
将提取过可溶性大豆多糖后的豆渣进行浸酸、均质处理后得到改性大豆纤维.添加面粉质量10%的改性大豆纤维能使蛋糕糊的泡沫稳定性达到240 min,且没有显著改变蛋糕的比容;还可在分别添加葡萄干、核桃仁馅料时表现出61%和90%的悬浮稳定性.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改性大豆纤维在戚风蛋糕中的最佳配方为纤维10 g,面粉80 g,鸡蛋100 g,糖100 g,油60 g.保湿性实验表明改性大豆纤维可使蛋糕的含水量在第8天时依然保持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在配制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对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在配制酱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酶解大豆蛋白的工艺参数,然后对添加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配制酱油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酶解温度为50℃、pH为7.0、酶解时间为5h条件下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最适合应用到配制酱油中。  相似文献   

10.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以市售豆渣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固比,再次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液固比为5:1、提取时间为3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大豆多糖含量为7.47%(以葡萄糖计).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病品种Hartwig和小粒黑豆,感病品种辽豆15和中黄28分别接种线虫,检测大豆根系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经过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感品种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品种,各个品种的STI表达量也不同.说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抗病过程.但是各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表明抵御线虫的抗病作用机制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围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町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14.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提取和纯化低温豆粕中皂甙的加工工艺,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时间>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在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的条件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此时大豆皂甙的提取率为0.640%.  相似文献   

16.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大豆纤维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营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食物成分的了解日益深入,膳食组成的粗与精对人体健康的利与弊一直是一个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70年代初,英国医生贝尔克特等人在非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较多的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在非洲农村地区却极为少见,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西方国家饮食过精而缺少膳食纤维的缘故,并将这些疾病称为“文明病”。1974年他们将调查结果以题为膳食纤维与疾病”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提出了膳食纤维的缺乏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相互关系的明确论述。自此以后,膳食纤维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美国膳食纤维专家斯佩勒博士在文章中写道:“膳食纤维已由60年代其价值被埋没的营养素而变成70年代末的重要膳食组成部分”。现今几乎所有营养学家都承认,食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将无疑会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伟 《大豆科学》2011,30(3):507-5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超声波环境下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对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然后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甾醇之所以被誉为“生命的钥匙”,是因为大豆甾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很自然地,对甾体科学的研究就成为医学界和制药工业中引人瞩目的领域,其实在化学工业、食品、饲料和生物工程产业中,大豆甾醇也备受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对大豆甾醇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相当活跃。说起大豆甾醇,有必要先从甾醇谈起,甾醇是甾族化合物的一类,因呈固态又俗称固醇。甾醇的分布很广,各种生物体中几乎都含有这一类甾族化合物。它们以游离、高级脂肪酸酯、苷三种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