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噻虫嗪种子处理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结果表明,当用药量分别为1,2,3 mL· kg-1干种子时,播后37 d对水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3.9%,95.5%和95.5%;且30%噻虫嗪3 mL·kg-1拌种处理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小麦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在奇台县局部区域发生较为严重,造成缺苗断垄,个别地块毁苗率达20%左右。针对此情况,引进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于小麦拌种,观察此药剂拌种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种子用种衣剂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处理后,3个试验剂量均能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小麦根系长、数量多,从而达到壮苗、抗病、增产效果,其中,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小麦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病虫害效果最好。建议在地下害虫常发且易感散黑穗病的小麦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苦瓜上的残留动态,初步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北省定州市、河南省新乡市、湖南省张家界市、浙江省绍兴市、广东省东莞市6地进行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田间残留试验,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及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苦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检测方法。【结果】在0.01~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苦瓜空白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89.9%和73.9%~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3%~8.2%和2.5%~5.0%,定量限为0.01 mg/kg。黑龙江和广东两地噻虫嗪在苦瓜中的消解半衰期(t_(1/2))为3.55~5.33 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噻虫嗪和噻虫胺施药5 d后在苦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12 mg/kg和≤0.06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苦瓜中的风险商分别为0.14和0.075,均小于1,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结论】推荐噻虫嗪、噻虫胺在苦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0.2和0.1 mg/kg。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24%咪鲜胺·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适宜用量为375~450 mL/hm~2,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第1次用药,隔10~15 d进行第2次用药,效果好;该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试验作物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
10%咪鲜胺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咪鲜胺微乳剂进行了对水稻恶苗作用效果试验。用10%咪鲜胺微乳剂与稀释1000-3000倍浸种,其对水稻恶苗病作用效果95.0%~100%,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近日表示,为了保护蜜蜂等传粉媒介,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逐步淘汰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的某些用途,具体淘汰过程取决于是否有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7.
水稻蓟马是枞阳县水稻秧苗期主要害虫之一。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SC)拌种防治水稻蓟马试验表明,在水稻浸种沥干后、播种前用其拌种,对水稻蓟马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为0.2~0.3L/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8.
田间测定了35%噻·咪FS对水稻蓟马、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5%噻·咪FS 200 g/100 kg包衣,播后15、20 d对水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3.0%、84.7%,播后30d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为90.8%,35%噻·咪FS 250 g/100 kg包衣,播后15、20 d对水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8.2%、94.9%,播后30 d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为94.6%,两者均对水稻秧苗安全无药害,且能够有效促进秧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播种前采用25%咪鲜胺EC进行种子消毒,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25%咪鲜胺EC 83.33 mga.i./kg(3 000倍液)浸种,水稻灌浆期防效仍达97.16%。  相似文献   

10.
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了解该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其使用技术,2015年在安徽省泾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2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良好药剂,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且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推荐剂量为60~90g·a·i/hm~2,施药适期应掌握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每hm~2用药量兑水675L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1.
以中优936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和87%三氯异氰尿酸粉剂500倍液浸种12h,催芽后进行水秧、旱秧两种方式育苗,调查成秧率和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成秧率均有提高作用,对恶苗病均有良好防效。水培秧苗情况下,咪鲜胺和三氯异氰尿酸两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旱育水稻秧苗时,咪鲜胺处理对水稻秧苗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三氯异氰尿酸。生产上实行水育秧苗时建议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种子,旱育秧苗时推荐使用咪鲜胺浸种。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选用种子处理剂噻虫胺18FS拌种防治稻蓟马,并且以高巧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噻虫胺18FS 3种剂量防治稻蓟马药效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18FS是防治稻蓟马的持效期较长的理想药剂,7m L、9m L/kg种子药后15d虫口防效分别为93.42%、97.17%,接近或略高于对照药剂高巧,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生产上该药剂的使用剂量为7m L/kg种子。  相似文献   

13.
桂阳龙  黄震  胡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99-100,111
采用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田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在700~900mL/100kg拌种处理时对稻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稻包衣种子药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分散粉剂(锐胜)2 g对水20~40 mL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 kg稻种可以起到壮秧和增产效果,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采集水稻标本106份,从中分离并保存单孢菌株85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85个水稻恶苗病菌株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在0.012~0.620 mg·kg-1,敏感性相差51倍。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并不稳定,随着转接代数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下降比较缓慢。对于水稻恶苗病菌,咪鲜胺与嘧菌酯和多菌灵无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噻虫胺、啶虫脒在水稻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用Sun FireTMC18色谱柱和Waters 2487紫外检测器,以甲醇-水(体积比2∶3)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在254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和啶虫脒在0.05~10.00 mg/L范围内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 624.7x+1 018.6、y=7 942.0x+2 351.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6、0.99 94;水稻中噻虫胺和啶虫脒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2%~90.4%、90.9%~100.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8%~3.62%、1.87%~3.63%;土壤中噻虫胺和啶虫脒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7%~86.1%、95.9%~9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7%~3.20%、2.44%~3.62%。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常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8.
噻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噻虫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于2012年分别在浙江、山东和湖南进行了噻虫胺残留动态试验,建立了噻虫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噻虫胺的检出限为0.01 mg·kg-1。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5%~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0.0%。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等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在水稻植株和稻田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4.4),(2.7~8.9)d,表明噻虫胺属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9.
25.0%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水稻叶瘟病发生初期,喷雾施入25.0%咪鲜胺乳油,每667 m2用量90 mL、550倍药液,防效达78.6%,高于对照药剂75.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效75.8%),是一种可以推广的防治稻瘟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严琼 《农技服务》2009,(12):77-77
进行了20%咪鲜胺·三环唑WP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三环唑WP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较好,其最适用量为900g/hm^2,最佳施药时间在水稻破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