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冷凝法油气回收过程中,油气组分和含量不断变化,热物性如焓、熵、粘度、比热容等也相应发生改变.为了正确计算动态参数,给出了油气的相平衡计算模型.该模型由物料平衡条件方程组、热力学平衡条件方程组和状态方程结构体系3部分构成,并通过VC++语言编程求解.利用实际气体PR状态方程计算某油气成分在三级冷凝温度4℃、-50℃、110℃下的相平衡特性,与Aspen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误差不大,可以作为后续流程模拟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常用油气回收方法的技术特点、回收率、排放要求、经济性及安全性等综合因素,提出了高效冷凝与树脂吸附集成回收新工艺,据此研制出加油站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利用典型加油站油气组分进行模拟试验,确定了最佳冷凝温度点为-10℃.集成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树脂吸附剂,油气解析率大于95%,有效解决了能耗和吸附剂寿命问题,同时提高了油气回收率,实现了冷凝吸附低能耗集成工艺的优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排放的油气含量检测值低于5 g/m3,回收率可达到99%,同时其能耗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3.
李成  李俊明 《油气储运》2013,(11):1206-1208
为分析冷凝法回收挥发油气的经济性,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在油气装车时检测的由14种气体组成的油气混合物及其组分浓度数据,对采用三级冷凝工艺回收挥发油气的方案进行建模和计算.3级制冷系统分别采用R22、R404A和R508B作为制冷工质,得到各级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及其能量消耗结果,采用ChemCAD软件获得油气回收效率,通过计算求得制冷系统年平均运行能耗、运行费用、初期投资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冷凝法对油气进行回收时,该工艺系统投运一年内即可完全收回初期投资和当年运行费用,且当处理油气量为40 kg/h时,当年净盈利可以达到4.487 1×104元,年平均净收益远大于年平均总投资.(表5,图1,参4)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库运行过程中的油气排放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加油站的油气主要产生在卸油时的油气排放和加油时的油气逸出,车辆油气排放主要包括日间排放、运行排放以及加油排放。基于此,分析了对油库-加油站-车辆实施油气回收的重点部位。当前,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5种。国外在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已有50年的历史,并拥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技术:油库油气回收装置通常基于活性炭吸附法或专用吸收剂吸收法建造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独立回收处理和一级油气回收2种类型,主要采用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相关技术;车辆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和车载油气回收系统(ORVR)2种。  相似文献   

5.
储运过程中的油品蒸发及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油品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以及吸收-吸附集成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探讨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结论认为,吸收-吸附集成油气回收工艺宜作为今后研究和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La1-xSrxFeO3-δ(x=0.1~0.7,LSF)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利用XRD、TG DSC、SEM等方法对LSF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直流四探针法测试了LST在300~900℃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讨论了电导率受组分、烧结致密度及测试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组分在低温阶段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750℃时LSF的电导率基本上是随着S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0.5时达到最大值245.98S/cm,当x>0.5时,过多的Sr掺入会引起氧空位浓度过大而导致其缔结成势阱,使得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分子蒸馏技术拆分蛇床子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短程分子蒸馏分为两级,一级蒸发温度为60℃、真空度50.0 mbar,二级蒸发温度为60℃、真空度5.0 mbar,进样温度均为30℃、冷凝温度10℃、刮膜转速200 rpm.利用GC-MS对蛇床子油及不同馏分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两级分子蒸馏共得到3部分馏分物,总上样量为346.70 g,回收总计339.82 g,总回收率为98.01%;一级轻组分(DF1)为164.93 g(47.57%),二级轻组分(DF2)为133.42 g (38.48%),二级重组分(RF2)为41.47 g(11.96%).对原油和各级馏分物分别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2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右旋萜二烯、4-异丙基甲苯、α-蒎烯、1,2-环氧柠檬油精、反-柠檬烯氧化物等,但各部分中成分数量及相对含量差别显著.[结论]分子蒸馏是一种能有效分离纯化挥发油的技术,可应用于挥发油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8.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维秋  王丹莉  李峰  王红宁 《油气储运》2012,31(9):641-646,1
针对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问题,介绍了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以便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及开发油气回收技术提供基础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油气排放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以油气回收技术作为控制蒸发损耗的基本措施.简述了油气回收评价体系现状和研究重点,系统比较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提出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油气回收集成工艺的发展方向.最后,建议通过法规制度、经济补贴等渠道促进油气回收技术的开发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富士苹果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霜冻模拟试验箱模拟自然霜冻降温过程,分别测定-2、-2.5、-3、-3.5、-4、-4.5℃时苹果花的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苹果花可溶性糖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其含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在-3.5~-4℃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在-3~-3.5℃时显著增加;MDA含量在-3~3.5℃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总体来说,上述抗性生理指标对低温响应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初步确定苹果花对低温响应的临界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3级制冷的特点,在第2级和第3级之间采取复迭式循环,将部分第3级的冷负荷调节到第2级,提高了制冷能效;讨论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计算了其中油气混合物的相关参数,包括平均密度、平均比定压热容、平均动力粘度、平均导热系数以及水蒸气相变换热量,研究了油气入口流速、热流密度和换热器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存在最优油气入口流速。研究结果对油气回收换热器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