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排种器选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不同机型选择适宜的排种器,比较排种器排种性能优劣,以气吸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依据GB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JPS~(-1)2计算机视觉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实施正交与多重比较组合试验研究,以排种器类型、作业速度和百粒重变异系数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与经济性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排种器类型对于株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为主要影响因素,作业速度对株距漏播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作业速度低于5 km·h~(-1)时,机械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无显著差异,当作业速度高于5 km·h~(-1)时,气吸式排种器的作业性能优于机械式排种器。在百粒重变异系数大于7.6%时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均优于机械式排种器。机械式排种器可用于2BMFJ-3/6型播种机;2BMFJ~(-1)0型播种机应采用气吸式排种器。 相似文献
2.
3.
5.
6.
2BMFJ-BL5型原茬地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方垄作秸秆根茬残留量为0.994 kg·m~(-2)的人工收获后玉米原茬地上,测试分析2BMFJ-BL5型大豆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田间作业性能。在作业速度5 km·h~(-1)条件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NY/T1768-2009《免耕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实施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均匀性达到了国家标准优等品标准,播种深度合格率达到了国家一等品的标准。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达到了国家一等品的标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达到了国家优等品的标准。秸秆清秸率达97%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7%以上,田间出苗率达94%以上。试验结果为2BMFJ-BL5型大豆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3,(2):112-118
为提高脱毒微型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水平,保证播种质量,针对脱毒微型马铃薯,设计了一种气力式倾斜圆盘排种器,并对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了该排种器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性能指标与排种轴转速、排种盘倾斜角度、排种盘型孔形式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个试验因素对排种器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轴转速为10 r/min、排种盘倾斜角度为45°、排种盘型孔形式为9×Φ12 mm圆柱孔时,排种器合格指数达97.62%,漏播指数为0.67%,变异系数为8.94%;研究结果表明,气力倾斜圆盘排种器能满足大粒径且外形个体差异性大的脱毒微型马铃薯的精密播种要求,为大粒径种子的播种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大豆小区育种播种机播种时不混种、换种便捷等作业要求,解决插装式排种系统所造成的空行程过大和清种不彻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弧形齿条式预充种清种机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弧形齿条基本参数和首末齿的齿顶降低系数,应用ADAMS软件进行了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满足要求。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试验材料进行改进前后的排种系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插装式排种系统空行程距离缩小到0.42 m且能够在3.33 s内实现无混杂换种,满足设计要求,为系列大豆育种播种机的开发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豆育种试验的准确性,降低劳动强度,针对垄三栽培小区试验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与之配套的垄上双行插装式排种器,并以作业速度和株距为影响因素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分别为3.6、4.5、5.4 km.h-1,双行株距为5 cm时,其粒距合格指数≥85.17%、重播指数≤11.11%、漏播指数≤4.24%、变异系数≤20.69%;当双行株距为7.5 cm时,其粒距合格指数≥85.26%、重播指数≤9.47%、漏播指数≤5.26%、变异系数≤18.17%。两种工况下,排种器均达到JB/T51017-1999《中耕作物精密播种机产品质量分等》优等品标准的要求。该排种器为垄三栽培模式配套大豆小区精密播种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大豆小区播种机精密排种的需求,改进一种电控窝眼轮式精密排种器选取传送带速度、落种高度和控制排种器转速的脉冲当量3个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 (BBD)模型,以合格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考察排种器工作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排种性能的显著性,并找到电控窝眼轮式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脉冲当量、传送带速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排种性能试验影响显著。通过BBD模型获得的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为:脉冲当量为2 848,落种高度为135.85 mm,传送带速度为0.52 m·s-1,此时的合格指数最大值为99.52%。通过试验验证,实际合格指数最大值为99.27%,和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25%,表明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用于电控可调节窝眼轮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12.
《大豆科学》2015,(6)
为了在黄淮海旱作区更好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又能满足该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使用需求,参照免耕播种机的国家标准和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制定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对目前在黄淮海地区使用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播种机和2BMFJ-6型麦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考察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并对这两种机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通过性、播种均匀性、种肥深度、晾籽情况等性能的研究,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虽然工作原理不同,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性能参数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个别指标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都比较强,均能够实现精量播种。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水稻直播栽培是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需育秧、拔秧、移栽等工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省农本等优点,是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方式.水稻直播栽培深受人们欢迎,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直播稻生育期短,前期物质积累少,不同年份、不同田块之间单产水平悬殊,生产上应针对直播稻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麦茬免耕对不同麦玉轮作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耕作及轮作方式对小麦、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设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T1)、小麦-冬油菜→玉米→小麦(T2)、小麦→玉米→小麦(T3)三种轮作模式,以及小麦免耕留茬(N)和传统耕作(C)两种耕作方式,研究6种模式下西北荒漠绿洲区小麦(W)、玉米(M)农田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2016-2018年度,在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免耕处理(NT1-W、NT1-M、NT2、NT3)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较相应传统耕作处理减少了5.51%~37.08%、1.26%~6.44%、5.37%~68.63%和16.74%~71.92%,0~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4.23%~12.75%、13.27%~23.92%、6.78%~15.15%和-11.48%~23.74%。在2018年,5~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为NT1-M> NT2> NT3>CT3>CT1-M> NT1-W> CT2> CT1-W;NT1-W、NT1-M、NT2、NT3处理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较相应传统耕作处理降低了2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