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不同熟期棉花在不同地膜覆盖方式下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地膜覆盖对霜前花率都有提高,现蕾期揭膜提高显著;不同熟期品种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揭膜时期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6个处理,分别在不同时期揭膜[T1(6月10日);T2(6月25日);T3(7月13日);T4(7月25日);T5(8月10日);T6(不揭膜)],研究揭膜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盐分的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膜相比,选择在棉花花期前揭膜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产量显著降低;而在棉花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并且在铃期揭膜(T5)棉花产量略有升高。不同揭膜处理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0~60cm土层)分布均呈现膜面膜间棉花株间的趋势,而揭膜可降低膜面和膜间0~40cm土层盐分质量分数。综上所述,不同时期揭膜均可降低膜面、膜间0~40cm土层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但棉花花期前揭膜导致棉花减产,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以T5时期揭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揭膜对棉花花铃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覆膜棉在生产中的中期徒长、后期易早衰及烂铃多等问题,我们设置在不同时期对覆膜棉进行揭膜,研究揭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月上旬揭膜能使棉花生长中期株高和叶面积减小,单株铃数增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可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中期徒长可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对后期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冀东盐碱地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地膜覆盖方式下的棉花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熟期棉花品种在冀东盐碱地的适应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棉花品种,设3个处理,A1为早熟品种中棉所58,A2为中早熟品种中棉所69,A3为中熟品种冀2000;副处理(B)为地膜覆盖,设3个处理,B1为露地直播,B2为4叶期揭膜,B3为现蕾期揭膜。[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棉所69生育期和霜前花率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最高,适宜在冀东盐碱地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8霜前花率最高,但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不及中棉所69,可作晚播种植选用;中熟品种冀2000在冀东棉区的生育期过长,霜前花率过低,因此认为该品种不适宜在冀东盐碱地种植。覆膜处理之间相比,4叶期揭膜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提高不明显,现蕾期揭膜提高显著,说明地膜覆盖能够促进棉花早熟,揭膜越晚棉花越早熟。[结论]在冀东盐碱地棉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和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处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械覆膜头水前揭膜处理棉花纤维综合品质最优,产量较高,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中不同揭膜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中连续3年在7月份的不同时期采取的揭膜试验,得出揭膜时期的不同对玉米的产量有较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上、中旬揭膜玉米产量最高,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揭膜时间。[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烤烟生育中期揭膜有利于烟株根系的后期生长,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的烟株根系干重最大。不同揭膜处理对烤烟株高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以大田移栽后40~50 d中耕培土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及揭膜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无膜覆盖)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在半膜覆盖方式下,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内源性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较强,MDA含量较高,促使单株成铃率高,单株成铃个数多,最终籽棉、皮棉产量较高。说明半膜覆盖方式可以促进棉铃对位叶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无膜覆盖)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在半膜覆盖方式下,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内源性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较强,MDA含量较高,促使单株成铃率高,单株成铃个数多,最终籽棉、皮棉产量较高。说明半膜覆盖方式可以促进棉铃对位叶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烟草(Nicotiana tabacumL.)地膜覆盖配套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广东省南雄市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措施对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显著降低中部叶、上部叶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并且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有提高上部叶、中部叶的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氮、氯、钾含量的作用,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中早熟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蕾期的株高、果枝数、第 1果枝节位以及伏前桃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面效应 ,但对伏桃和秋桃有显著的负效应 ,对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F_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6个海岛棉品种及其15个 F_1组合4个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海岛棉自育品种间杂交,除铃重不具有加性效应外,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铃数、铃重、衣分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而单株皮棉产量不存在显性效应.[结论]F_1和F_2铃数和衣分的平均遗传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铃重和单株皮棉产量无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选择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皮棉产量、衣分、单铃重,8.20蕾铃受害率组成的30号选择指数与由皮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单铃重、8.20蕾铃受害率组成的31号选择指数具有很大的遗传进度,分别比仅有棉产量选择的效率提高19.510%和20.780%。衣分、单株铃数、单铃重、8.20蕾铃受害率单独对皮棉产量的增产作用不大,但与皮棉产量组成选择指数时,能较大地提高遗传进度和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8.
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8960),其次为铃重(通径系数为0.3729)。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数多、铃多铃大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