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酒泉市进行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前基施氮肥120.0 kg/hm2、总施氮量240.0 kg/hm2的前提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均可增加小麦的总茎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苗期一次性追施氮120.0 kg/hm2和苗期、拔节期分别施氮60.0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较不施肥分别增产16.3%和7.2%;扬花期追施氮肥60.0 kg/hm2能够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2.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作条件下,总施氮量不变,对氮肥施量控释后移并分次施用,生长期测定植株全氮量,研究氮量控释对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模式(20%基肥+20%拔节期追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20%吐丝期追肥,即基施240 kg/hm2,拔节期追施24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480 kg/hm2,吐丝期追施240 kg/hm2)下,玉米百粒重47.7 g,平均折合产量可达10 644.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 875.5 kg/hm2,增产率37.01%。玉米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可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朝鲜碱茅种子和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朝鲜碱茅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施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各不同施肥时期种子和干草产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拔节期施氮肥增产效果最好。种植第四年的朝鲜碱茅,施N138.00kg/hm2,种子和干草产量分别为482.00kg/hm2和6606.67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3.31%和227.12%,施肥并可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追施氮肥对中筋小麦小偃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追施氮肥对中筋小麦小偃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关中主栽小麦品种小偃22高产调优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6年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材料,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检测其产量、籽粒品质指标和面粉粉质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后小偃22平均单产较对照提高13.6%,其中以拔节期施纯氮37.5 kg/hm2+孕穗期施纯氮75 kg/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净增1 350.5 kg/hm2,增幅达20.8%。追施氮肥处理平均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干面筋含量及出粉率和吸水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依次较对照提高6.6%,9.2%,9.9%,2.3%和2.3%;追氮对沉淀值和稳定时间影响不大,但平均硬度和弱化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8%和22.4%;形成时间、评价值和粉质质量依次较对照降低8.3%,10.5%和16.8%。【结论】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偃22的产量,显著改善其籽粒品质,但不利于粉质品质的改善。拔节期37.5 kg/hm2+孕穗期75 kg/hm2追氮组合对产量和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及粉质品质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施氮量21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分施较氮肥一次性底施穗粒数、成穗数、经济系数及产量都显著提高,小麦成穗数及产量有随氮肥底追比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说明210 kg/hm2可能不是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的理想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小麦商麦156光合特性、冠层光截获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冬小麦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以商麦156为试验材料,设置0、110、150、190、230、270、310 kg/hm2等7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商麦156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Pn)与SPAD值的相关性、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商麦156光合特性、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及产量等影响显著。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商麦156净光合速率均以氮肥270 kg/hm2时最大,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以氮肥190、270 kg/hm2时最大,胞间CO2浓度以氮肥110 kg/hm2时最大并表现出与净光合速率负相关的趋势。在返青期和拔节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叶片SPAD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以氮肥用量230 kg/hm2时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4.58%和3.59%。在返青期和拔节期,Pn与SPAD值的相关关系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商麦156返青期和拔节期IPAR变化趋势一致,且以氮肥270 kg/hm2时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15.25%和14.26%。在0~270 kg/hm2范围内,返青期和拔节期LAI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拔节期高于返青期,施氮量310 kg/hm2时LAI开始下降。返青期和拔节期IPAR与LAI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以氮肥270 kg/hm2时最大,而千粒质量则以230 kg/hm2时最大。说明氮肥270 kg/hm2处理可以提高商麦156光合特性和IPAR,优化冠层结构,增加穗数、穗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油菜-早稻-晚稻"模式上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三季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与推荐施氮处理相比,不施氮后三季作物分别减产2 073 kg/hm2、2 220 kg/hm2和1 356 kg/hm2,减产率分别为29.6%、27.5%和60.3%。连续三季不施氮肥后,作物产量对氮肥的依赖明显增加,早稻、晚稻和油菜合理施用氮肥对产量贡献依次为29.6%、27.5%和60.3%。通过方程拟合计算得出三季作物的推荐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51 kg/hm2、247.5 kg/hm2和190 kg/hm2,对应产量分别为6 941 kg/hm2、8 475 kg/hm2和2 169 kg/hm2。结果表明,只有合理施用氮肥才能实现"稻-稻-油"轮作模式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氮肥底施与追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寒区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次之。马铃薯折合产量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和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较高,均为39 208.3 kg/hm2;氮肥80%底施、20%追施处理次之,为3 5587.5kg/hm2;氮肥100%底施处理居第3位,为32 725.0 kg/hm2;氮肥20%底施、80%追施处理的折合产量最低。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y)和底施肥比例(x)回归方程:y=-4.563 5x2+545.77x+22 900,R2=0.855 8,经解析,最佳底施氮肥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59.8%。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2产量、千粒重以及有效穗数均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条件下达最高值,分别为8662.5kg/hm2、50.2g、631.5万穗/hm2,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分别提高12.6%、12.1%、9.9%;穗粒数最多的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34.8粒,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增多10.5%。周麦22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总茎数均以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最高;成穗率则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最大值,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且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的处理下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不施钾的处理减产811 kg/hm2,减幅22.0%;其次是氮,不施氮的处理减产486 kg/hm2,减幅13.2%;再次是磷,不施磷的处理减产405 kg/hm2,减幅11.0%。小麦施用钾肥可增产446~1095 kg/hm2,增幅为15.5%~38.1%,可增收806.00~1 854.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好。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小麦适宜的施肥配比是:纯N 60 kg/hm2,P2O532 kg/hm2,K2O 122 kg/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氮肥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区施P2O575.0 kg/hm2、K2O 120.0 kg/hm2,不施氮肥对小麦生长影响明显。除千粒重外,叶龄、茎蘖苗、株高、叶面积指数、穗粒数等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各田块基础地力产量幅度在2 547.0~3 402.0 kg/hm2,平均3 033.4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施氮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农大211为材料,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天津市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实现目标产量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在天津市北部地区春浇2水栽培条件下,施氮量为88.5~295.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6.5 kg/hm2时小麦产量增加不显著,氮肥生产率呈现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天津地区土壤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与分次施用的小麦产量略有差异,但施纯氮水平为226.5 kg/hm2时均能达到冬小麦产量为7 5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以单施纯氮270 kg/hm2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秸秆还田+纯氮减量10%(J)、秸秆还田+猪粪45 m3/hm2+纯氮减量15%(JF)、秸秆还田+沼液60 m3/hm2+纯氮减量15%(JZ))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总体上,各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提高了小麦总茎数(JF处理除外);JZ、JF、J处理分别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抽穗期,越冬期、拔节期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各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均能提高叶片Fv/Fm值,拔节期J处理效果最好,抽穗期JZ处理效果最好;各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均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其中JZ处理效果最显著。各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的穗粒数、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JF和J处理的千粒质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JZ、JF、J处理分别增产13.86%、10.82%、8.21%。说明,在小麦栽培中用有机物料替代部分氮肥是可行的,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氮耦合试验,小麦单产随着施氮水平和浇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肥量达到337.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以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产下降.一水产量是5 092.5 kg/hm2,二水产量比一水提高14.6%,三水产量比一水提高了10.5%.小麦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蛋白质含量也下降.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为临沂市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济麦22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设秸秆还田下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360kg/hm2,分别表示为T1、T2、T3、T5、T6,以及秸秆不还田+施氮量180kg/hm2(T4)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单施氮肥的,增产率为18.48%。其中秸秆还田配施氮肥270kg/hm2的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到8410kg/hm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与单施氮肥相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7.6%、6.7kg/kg和3.6kg/kg。结论:综合考虑临沂市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应控制在180~27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