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树州兽医站根据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任务,于2002-2003年的4~6月份进行了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的疫情监测工作,通过两年连续对全州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州6县的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仍保持消灭和净化成果。 相似文献
2.
3.
4.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以反复发作、贫血和持续病毒血症为特征.武宣县为马传染性贫血疫区县,20 世纪60 年代,曾多次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病例,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几十年来,武宣县按照农业部要求,坚持"以防为主"方针,采取检疫、监测、扑杀等综合...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属动物以贫血,持续感染,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种类及功能,传播方式和致病机理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近年来,随着HIV研究的展开带动了EIAV分子生物研究的发展,EIAV是慢病毒系统中结构最为精确的病毒,为研究人艾滋病提供了绝好的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8.
9.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 rus,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迅速、广泛,直接危及动物或人类健康的特点。至今,只有我国研制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EIAV DL)弱毒疫苗,此疫苗是经过在驴白细胞体外培养继代、培育驯化,致使对马、驴毒力明显减弱而制成的一种减毒活疫苗。通过对该疫苗的使用已有效地控制了马传贫在我国的猖獗流行。这一创新成果轰动了兽医界,并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徐卉荣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4,(8):14-15
为了摸清大滩地区马属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马传贫琼脂扩散试验法和马鼻疽菌素点眼法分别对该地区马传染性贫血和马鼻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65份马属动物血清的马传染性贫血检测结果呈阴性,312匹马的马鼻疽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12.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结构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nn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Ⅰ)相似。马传染性贫血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慢性感染,以发热、贫血为特征,耐过马呈隐性感染并终身带毒。20世纪70年代初期,Coggins博士建立了检测感染马血清抗体的琼脂扩散试验(AGID),成为检测EIA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15.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马传贫(EIA),是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现几乎遍及全世界,对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马鼻疽则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传染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马传贫和马鼻疽简称"马两病"。上海市各级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的防控工作,在农业部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的流行病学、防制措施及其效果,对新疆养马业带来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特征.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马传贫病毒是RNA性病毒,但在增殖的初期(12h以内),尚有一段时间依赖于DNA.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20℃时,可保持病毒力6个月到2年,日光照射经1~4h死亡.2%-4%氢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5min内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20.
马传染性贫血的流行曾给呼伦贝尔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几十年来,由于陆续采取了检疫、隔离、扑杀、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用ID、ELISA、和斑点试验(DB)等血清学检测方法,1976~2002年共进行马传贫检疫566581匹,扑杀12461匹,检疫阳性率由1965年的9.1%下降至2002年的0.64%,使呼伦贝尔地区马传贫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