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和2016年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普者黑自然保护区2006-2016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各地类在10年间均向其他用地类型进行相互转化,按各地类变化面积排序为: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未成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非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按各地类面积增加排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非林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农用地。研究区主要以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这几类景观斑块分布相对分散,切割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在景观尺度方面,景观斑块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度、形态复杂化;不同类型景观的团聚程度、延展性和连通性减弱,分布离散性增强,呈现出非均衡性、异质性趋势变化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04-111
基于面积信息守恒法、移动窗口法和箱线图法,对海南省东方市2015年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地和农用地分布广,斑块面积大且形状复杂,为优势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景观面积小,但分布较集中,斑块形状较规则;适宜景观粒度为90m,适宜分析窗口为2 610m。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省2005、2016年两期石漠化监测数据,通过16种景观指数分析,探讨岩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由灌木林、未利用地为主向以乔木林、灌木林为主转变;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增加,岩溶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景观呈扩散趋势,而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呈聚集趋势,耕地的聚集化表现尤以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岩溶区各类型景观的连通性情况比较好,但景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当前,岩溶区景观存在景观破碎、斑块数增多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石漠化植被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优化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采用稳定性评价模型、克里金插值法和箱线图法,对海南省东方市2005年生态景观格局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东方市生态环境整体态势良好,大部分地区达到稳定或一般稳定状况。其中稳定区集中分布于西南部,主要为斑块较完整的乔木林地,林种以天然阔叶混交林为主;中度稳定区主要分布于东方市的陀兴水库和大广坝水库周边;一般稳定区主要分布于感恩河、南清河和大安水库附近,以乔木林地和农用地为主,且伴有水域零星分布;一般不稳定区主要分布城镇和村庄,以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为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四更镇、新龙镇、抱板镇和东方市市区,以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为主。生态景观格局稳定性研究为海南省东方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具体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得到林业景观和非林业景观的定性关系描述。在定性分析非林业景观对林业景观影响的基础上,量化选取能表征非林业景观的非林业影响因子。选取研究区10类乔木林优势树种林分,利用加入非林业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提取林分质量,并对加入前和加入后的林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林林分质量与林分调查因子、地形因子和水域景观呈正相关,与人工建筑景观和农业景观呈负相关。基于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及非林业景观影响因素,总结出研究区乔木林林分质量受非林业景观影响而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从林业景观和林分质量方面提出多种森林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月亮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个数、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蔓延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两个方面来分析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有硬阔林地、软阔林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其他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11种景观类型,硬阔林地和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和斑块个数分布极不均匀。整体来说,研究区各景观呈现破碎度较小,聚集度较高,景观类型空间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力度增大;(2) 1976年,景观斑块类型间优势度差异显著,景观破碎化指数小,多样性低;1996年以后,斑块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趋于复杂;(3) 30年来,贵南县景观要素中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向其他类型转化的速度总体呈加速状态.在1976-1996年期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1996-2006年期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共存.另外,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向其他景观类型转移数量很少,贵南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重道远.(4) 贵南县2016年景观格局预测显示:到2016年,草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积下降,贵南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荥经县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对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荥经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和格局的主要景观指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域的最大景观始终为林地;耕地、水域、其他景观类型不断减少,林地、园地、建设用地、草地景观均不同程度增加;整个景观格局经历了先破碎化,后又恢复的过程,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子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村人口迁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城市景观发展变化规律,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影像处理技术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对长沙市雨花区景观格局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2003年到2013年,城区耕地、园林、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耕地,增量最大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十年来大量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值得引起城市管理、规划、保护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人机技术,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为例,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不同景观类型单元,分析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镶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乔木林、茶园、住宅区、灌木林是研究区主要景观单元,其次是疏林地、道路、工矿用地等人工表面以及耕地和沟渠等半自然景观。不同景观单元镶嵌结构和稳定性差异较大,其中乔木林稳定性最好,疏林地、库塘、果园、耕地、裸土地、工矿用地和其他人工表面等景观单元稳定性较好,灌木林、荒草地、茶园和住宅区等景观单元稳定性一般,沟渠、绿地和裸岩石砾等景观单元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三明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初步阐明研究区内林地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基质为林地景观,面积约占90%,城市景观类型变化情况显著,林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建筑用地和裸地的面积在持续增长,并且在2014—2019年建设用地的总体面积超过了总体耕地面积;2009—2019年建设用地具有最大动态度,景观类型转化过程中以耕地、林地和裸地转化为建筑用地为主要特征;在研究时段内,三明市主城区的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在持续增加,各景观斑块间的连接度有所降低,斑块形状也越来越复杂;林地景观作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其格局较为丰富,景观多样性较高,以常绿针叶林斑块与竹林斑块为主;林地景观的面积在减少,林地景观斑块个数在不断增加,林地景观的团聚程度被打破,这将进一步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亮  王涛 《绿色科技》2019,(6):30-32,38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规律及景观空间位置迁移轨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5年滇池流域景观组成以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了研究区总面积的34.51%、23.5%、15.87%和15.04%;地类之间相互转化情况较为复杂,频繁,建设用地以转入为主,耕地则以转出为主;流域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受昆明市不断向南扩张的影响,其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质心均向南部迁移。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耕地等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水域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南渡江流域建设用地类型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流域。(2)在类型层次上,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景观斑块异质性强,斑块离散程度增大,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趋于复杂化;在景观层次上,流域内景观具有破碎度高、异质性强、连通性下降、景观均衡分布、优势度降低的变化特征,其中南渡江流域景观变化更为显著。(3)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综合分析了海南岛三大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海南岛典型流域的后续水土治理、景观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贵州省福泉市2015、2019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将研究区内林地景观类型分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及其他林地6类景观类型,并借助GIS、Fragstats等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福泉市2015~2019年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福泉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乔木林和灌木林是福泉市的主要景观类型;研究区除疏林地、其他林地外,其余林地景观类型的LSI指数均有所上升,形状趋于复杂;PAFRAC除疏林地保持不变外,其余各林地景观类型的PAFRAC均有所下降,形状趋于规律;PD除其他林地保持不变外,其余各林地景观类型的PD均有所上升,林地受干扰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竹山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竹山县1999年、2005年、2011年及2017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ENVI和Fragstats等软件,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8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2)土地转移主要以耕地和裸地转出,以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转入为典型特征,土地利用总体趋势与状态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3)景观结构上,林地一直是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面积占比顺序并未发生改变,斑块总数量呈下降趋势;4)景观异质性上,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蔓延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对整体景观格局控制力增加,各类景观类型空间连通性增强;5)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3S技术,对蕲春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县2005年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水域和村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景观;分维数较低,景观复杂程度不高;②该县中部丘陵地区和南部平畈围区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大于北部山区,但北部山区景观优势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国家公园1990年至2019年间约10年为一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近30年间南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南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变化,总体表现在: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其他用地、草地和耕...  相似文献   

19.
选择1990、2005年2期的TM遥感图像,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2方面对西吉县15a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趋势是耕地、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林草面积快速增长,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域面积萎缩;其动态转化过程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林草地转化、水域转化为耕地、城镇用地占用耕地和牧草地;景观格局总体趋于破碎,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而优势度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21世纪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郑州市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1年、2008年、2016年郑州市3期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对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Shannon多样性t检定。结果表明:2001—2016年,郑州市耕地、林地、水域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呈增加趋势。截至2016年,耕地仍是郑州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但建设用地面积已接近耕地用地。郑州市整体景观聚集度下降,均匀度增加,景观不再完全由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主导。15 a间郑州全域景观格局发生极显著变化。其下辖的行政区中,除新密市外,其他各行政区的景观格局均发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