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析了巢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指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生活污水治理及沼气工程两方面探讨了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并阐述了巢湖流域整治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源头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沙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对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视较少,开展的工作也不足,随着问题的日益凸现,开展以流域源头农村的面源污染为主要形式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的重点任务,呼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义兴河流域水污染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义兴河水质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义兴河水质现状,结合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系数,估算了义兴河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并分析了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义兴河水质现状较差,氨氮是全流域首要污染源;义兴河COD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84.4%;氨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74.9%;总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91.7%。提出了完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治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现状,列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鉴于目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实验模拟阶段,作者建议科研院所与高校应加强合作,开发出高效率、低耗能、低成本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工艺,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现状,列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鉴于目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处于实验模拟阶段,作者建议科研院所与高校应加强合作,开发出高效率、低耗能、低成本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工艺,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掌握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抽样选择了德格县的3个行政村的21家农户,对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监测,得到该地域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为27.7 L/(人·d),COD、NH_3-N、TN、TP浓度分别为286.7、14.4、37.3和2.7 mg/L,pH值为6.93,在实地调查并掌握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适合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村每户每日污水产生量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成因和主要组成成分,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思路;叙述了污水净化景观潜流池及其净水流程的设计方法,指出了适宜于潜流池生长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8.
对东辽河流域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经济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东辽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同时分别从管网布设、技术以及政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缺失与不足,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特别对于北方地区寒热交替的气候特点,结合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相关管理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东辽河流域的技术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5~2017年广安市西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从多方面探讨了该流域污染的原因,并从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沿河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舞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土壤侵蚀的遥感分析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的研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舞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土壤侵蚀也不断加剧;舞水河水质因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污染程度加深;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舞水河流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有必要加强管理,改善舞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总体劣于V类.实施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控制和防治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对把昆明市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国际旅游观光城市意义重大.文中针对流域内林业用地现状,提出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采区植被恢复,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以及加强森林管护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主要植物群落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8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抗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以及与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水土保持效应较优的植物群落。研究表明:竹林群落和旱冬瓜林群落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水土保持的先期植物群落。荒草地和矿渣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侵蚀性差,应进行植树造林和加强封育管理。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桉树林、灌木林的土壤抗侵蚀性稍逊于竹林和旱冬瓜林,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时可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四大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大尺度上森林覆盖率对水文效应的影响.通过编制水文特征值得分表和精度检验,确定了径流深(y1)、相对河况系数(y2)、河流含沙量(y3)、侵蚀模数(y4)4个水文因子和森林覆盖率(X1)、水利工程数量(X2)、流域形状系数(X3)、平均坡度(X4)、流域面积(X5)、年降雨量(X6)6个流域因子,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求出流域在其它因子一定时的该水文因子所要求的适宜森林覆盖率,综合考虑各水文因子在水文生态环境中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流域内适宜森林覆盖率指标分别为:湘江49%,资江47%,沅江51%,澧水50%.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汉江水源地地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水源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责任和意义重大.文章在对汉江流域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监测难度大,责任追究难,监管手段落后,农民积极性难调动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困境,并结合现有先进防治模式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The Loess Plateau is the most drastic soil erosion regionin China, with the most severe water erosion. Thedistribution of types and intensity of erosion not onlyhave regional diversity but also have perpendicularvariation. In the small watershed, there are differencesin erosion characters among its upper, middle and lowerreaches. 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aking rational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forpreventing soil and water los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be…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林业生态治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面积408.32万hm2,年均侵蚀量17 284万t.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了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防治和治理方向的规划思路.其对策措施有: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健全公益林建设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预防监督与监测;推广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