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病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生长育肥猪常见的传染病。病原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并随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成年猪较易感,一般60日龄以内及1年以上的猪不易发病。通常发病突然和严重,具有传染病的特点,病变以回肠段腺上皮细胞增生、发炎和出血为主症,盲肠和结肠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因,介绍了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肠炎会造成猪顽固性腹泻,使其饲料利用率低,生长性能下降,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总结了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胞内劳森菌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为猪增生性肠炎的准确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针对胞内劳森菌16Sr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16SrDNA,构建pT-LI-16S重组质粒。以pT-LI-16S为模板建立检测胞内劳森菌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对51份疑似增生性肠炎病例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强,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无交叉反应;在标准质粒含量为1.0×102~1.0×108拷贝/μL时,质粒含量与循环阈值(Ct)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最小可检测到10拷贝/μL的重组质粒;重复性检测显示其批内变异系数小于2%。该方法对粪便及小肠组织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9%和84.2%,高于普通PCR的检出率(分别为40.7%和78.9%)。【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能对胞内劳森菌进行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可用于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一、猪流行性感冒1、症状潜伏期短,几小时到数天。突然发病,常波及全群几乎同时感染。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0.3℃~41.5℃,有时可高达42℃。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极度萎顿。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或钻卧垫草中,捕捉时则发出惨叫声。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伴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眼和鼻流出粘性分泌物,有时鼻分泌物带有血色。粪便干硬,如无并发症,多数猪可于6d~7d后康复。如有激发性感染,则可使病情加重造成大批死亡,原因是南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导致。也有的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消瘦、长期不愈,可拖延一个月以上,而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技术》2013,(2):23-2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又称为冬季性拉稀病。新生仔猪感染后严重脱水甚至死亡,死亡率接近100%。一、临床症状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或灰色,气味恶臭。体温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炎是一种常见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对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学反应方法,检测了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同比阴性猪均下降,其中空肠、回肠的同比差异显著(P<0.05);(2)阳性猪回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阴性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阳性猪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猪增生性肠炎病猪空肠、回肠胰蛋白酶以及回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酶活性降低引起了增生性肠炎猪消化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5,(19)
<正>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回肠炎,多因接触性感染胞内劳森氏菌所致,导致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胞内劳森氏菌是胞内寄生菌,寄生在猪的回肠、盲肠、结肠,使未成熟的肠道上皮细胞增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较少发生,而猪增生性肠炎偶有发生,本病虽然死亡率(1%~2%)不高,但可导致饲料报酬下降约20%,病猪愈后生长发育不良,已成为猪场经济效益的"隐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专性寄生回肠上皮细胞内的劳森氏菌引起猪的接触性肠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等。就其病原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以腹泻为主的猪传染性疾病比较多见,因其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临床上很难区别,常常误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常见的几种以腹泻为主的猪传染性疾病的鉴别及综合防治措施作以简述。1仔猪红痢该病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以1~3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患猪主要表现突然发病,排血样粪便,后躯常沾满稀粪。病程长者排出红褐色水样粪便,内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  相似文献   

12.
<正>猪痢疾、增生性回肠炎、病毒性腹泻是猪最常见的几种腹泻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呼吸性疾病。与呼吸性疾病相同,慢性或亚临床的肠道病比急性病造成的损失往往要更大。一、猪痢疾1.临床症状和诊断。病猪大便先变为黄色至灰褐色软粪,后渐混有黏液和血液;粪便也可能变为水样,内含不等量的血液,夹带纤维组织样物质。许多病猪还会出现发热、无食欲、脱水、虚弱、被毛粗乱、步态不稳等症状。慢性感染猪可能排黑色柏油样粪便,这种粪便会污  相似文献   

13.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CE)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ingens type C),亦称C型魏氏梭菌(Clostridumwelch type C)引起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特征是出血性下痢、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病程短,病死率高。可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肠毒素检查等实验室方法确诊;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病原主要寄生于结肠,其次是盲肠和直肠。猪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当宿主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并发细菌感染时,会造成溃疡性肠炎,该病主要危害仔猪,成年猪多为带虫者,仔猪发病较严重,可在2~3天内死亡。在粪便中找到滋养体和包囊,剖检可用显微镜涂片查找虫体;本文主要介绍仔猪梭菌性肠炎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贫血,皮肤苍白,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5.
猪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的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以2~4月龄的小猪受害最为严重。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主要临床症状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猪痢疾除可引起死亡外,还可降低饲料利用率,使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防治此病要采取综合措施。1、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8~15h,有的长达2~3d。感染通过空气和接触迅速传播。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腹泻,有时呈喷射状,粪便初为灰白色,后变为黄色或绿色,常含有未消化或混有血液的乳凝块。病猪迅速脱水、极度消瘦、体重下降、精神萎  相似文献   

17.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洞口县自2015年4月发生首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病例以来,此病已给生猪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诊治总结,得出猪增生性回肠炎防治要点,以供参考。1.诊断标准猪体表苍白,无尸斑(紫块、肿块等),眼黏膜苍白,肛门外和会阴处黏有少量黑色柏油样稀粪。主要病灶在肠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充满红色血液或很多血凝块,  相似文献   

18.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仔猪腹泻症是指南于猪生存条件(温度、湿度、饲料等)的突然改变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而导致的仔猪出现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现象。能引起仔猪腹泻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猪肠型猪瘟。另外。猪轮状病毒病、猪梭菌性肠炎、猪痢疾、仔猪缺硒、饲料蛋白过高等也会引起仔猪腹泻。临床上这些病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两种或两种以上呈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加大了猪的发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正猪回肠炎又被称为猪增生性肠炎,临床上患病猪会出现间歇性腹泻,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使得整个猪群整齐度变差。通常情况下,该种疾病不会造成猪出现严重的死亡现象,常常病表现为亚临床经过,由于腹泻呈现间歇性,不容易被发现。该种疾病在猪群中发生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使得猪的死淘率逐渐升高,饲料转化率下降,给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猪回肠炎的致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感染,该种致  相似文献   

20.
正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或仔猪红痢。该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7日龄内的仔猪,主要特征为排血色粪便、肠坏死、发病快且死亡率高。1流行病学人畜肠道内普遍存在C型魏氏梭菌,该菌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周围环境污染,导致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接触到被污染的母猪乳头或垫料,导致病菌在仔猪的肠道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其肠毒血症。发病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